鴨瘟是由鴨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初冬時節發病較多,各種年齡段的鴨都易感染,成年鴨的發病率較雛鴨高。病鴨是主要的傳染源,感染途徑是消化道,以及交配、眼結膜和呼吸道黏膜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
一、臨床癥狀
病鴨精神沉郁,羽毛松亂無光澤,食欲不振,腹瀉,排綠色稀糞,飲水量增加,體溫升高,兩翅下垂,兩腿發軟無力,行走困難,眼流淚,頭頸部和眼瞼腫大。
病死鴨的體表皮膚有許多分散出血斑,眼瞼常粘連在一起;食道黏膜有縱行排列的灰黃色假膜覆蓋或小出血斑點,假膜易剝離,剝離后食道黏膜留有潰瘍瘢痕;泄殖腔黏膜表面覆蓋一層灰褐色或綠色的壞死痂塊,不易剝離,黏膜上有出血斑點和水腫;腸黏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腸和直腸最為嚴重。
二、綜合防治
1.免疫接種。鴨通過免疫接種可獲得較強免疫力,目前普遍使用鴨瘟鴨胚化弱毒苗,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雛鴨20日齡首免,劑量為0.3毫升/只,3月齡時加強免疫1次,劑量為1毫升/只,以后每隔4-5個月免疫1次。
2.嚴格檢疫,不從疫區引進鴨,嚴禁鴨群到鴨瘟流行區域放牧。
3.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鴨舍及其周圍環境清潔、衛生,定期用消毒液進行全面徹底消毒。
4.發生鴨瘟時,病鴨可按3毫升/公斤體重肌肉注射高免血清,也可肌肉注射干擾素或植物血凝素,每天一次;同時給以中西藥輔助療法,飲水中添加“瘟毒雙抗”(主要成分:雙黃連),飼料中拌入“菌速殺”(主要成分:環丙沙星),連續使用3-5天即可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