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高盛集團最近斥資2億-3億美元,在中國的生豬主產區收購了多家專業養豬場。這一消息上周在A股市場引發了眾多只“養豬股”上漲。新五豐甚至連續兩天出現逆市漲停。
在中國“養豬”的還不止高盛一家,早在去年就發行了“德銀DWS環球神農基金”的德意志銀行,據說也在積極布局中國的養豬業。
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PE(Private Equity,私人股本)進軍中國的養豬業,乍聽起來有些奇怪甚至可笑。但若考慮到其一貫的風格以及國內豬肉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他們的選擇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也可謂是眼光獨具。
現在需要我們考慮的是,外資的進入,將會產生什么后果?
豬肉漲價是當前的一個熱點問題。這次漲價有兩個特點:一是漲幅突出,遠超過作為養殖業上游產品的糧食;二是一年多來保持在高位,沒有出現預料中的周期性回落。從漲幅來看,2008年6月我國的CPI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7.9%,其中糧食價格同比上漲7.2%,而肉禽及其制品的同比漲幅則高達40.6%。另一方面,本輪的豬肉價格上漲始于2007年4月底,由于
生豬的養殖周期為4-6個月,人們根據以往經驗預計,最遲到2007年底隨著供給增加豬肉價格就會自然回落。但直到目前為止,預期中的降價并未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人意料的。
“豬價大幅領漲”的現象,實際上是我國農業的薄弱環節及深層次矛盾的一個外在表現。
首先,豬肉價格“領漲”有成本推動的因素,即飼料價格的漲幅也很突出,這一定程度上又與我國的大豆產量存在缺口有關。以我國目前18.26億畝的耕地來生產,稻谷、小麥和玉米等糧食基本能保障國內供求的緊平衡,但大豆和油料成了我國農作物生產的軟肋。2007年我國自產了大豆1490萬噸,進口量卻高達3083萬噸,顯然我國不具備控制大豆價格的能力。由于大豆進口價格的高漲,豆粕價格也隨之上漲,而豆粕是豬飼料的主要原料,最終導致了養豬成本增加。
大豆定價權的缺失,能夠解釋為何在國內糧食價格漲幅不大的情況下,豬肉價格卻突出領漲。
其次,豬肉價格未出現回落,又與農戶散養難以承擔風險有關。由于養殖成本增加,一頭豬到出欄前的累計投入往往在1500元以上,而最近曾出現的疫病、雪災和洪水等風險,對普通農戶來說是難以承受的。這導致盡管豬肉價格處在高位,農戶的供給反應卻顯得很遲鈍。事實上,目前農戶散養的模式正在被淘汰,專業戶和合作社養豬已占到了全國養殖量的40%,而這種規模經營又恰恰為外資收購提供了方便。
由以上分析可知,豬肉價格之所以漲得最快,原因在于養豬業是我國農業中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而就是這個環節現在面臨著國際PE的收購和控制。
收購之后,外資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完全可以較容易地克服養豬業現存的弱勢。一方面,通過套期保值乃至直接影響上游產品價格的辦法,可實現飼料成本的控制。事實上,目前中國的飼料價格整體仍較低,糧價更是遠低于國外。如果預期糧價將逐步上漲,而養豬作為一個糧食積蓄的過程,相當于開立了一個“多頭倉位”,還能由此得到一筆額外的收益。另一方面,養豬的產業鏈可以向后延伸,高盛此前已入股了從事肉食加工的雙匯和雨潤,也說明其收購是具有戰略性的。此外,據說生豬期貨的推出已提上議事日程,這一舉措對養豬大戶而言意義更大。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效益較低,常被各類投資主體所忽視。現在,中國農業某些領域的投資價值已開始凸顯,在國際PE眼里,不管是硅芯片還是土豆片,有利可圖的都是好生意。
在中國“養豬”的還不止高盛一家,早在去年就發行了“德銀DWS環球神農基金”的德意志銀行,據說也在積極布局中國的養豬業。
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PE(Private Equity,私人股本)進軍中國的養豬業,乍聽起來有些奇怪甚至可笑。但若考慮到其一貫的風格以及國內豬肉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他們的選擇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也可謂是眼光獨具。
現在需要我們考慮的是,外資的進入,將會產生什么后果?
豬肉漲價是當前的一個熱點問題。這次漲價有兩個特點:一是漲幅突出,遠超過作為養殖業上游產品的糧食;二是一年多來保持在高位,沒有出現預料中的周期性回落。從漲幅來看,2008年6月我國的CPI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7.9%,其中糧食價格同比上漲7.2%,而肉禽及其制品的同比漲幅則高達40.6%。另一方面,本輪的豬肉價格上漲始于2007年4月底,由于
生豬的養殖周期為4-6個月,人們根據以往經驗預計,最遲到2007年底隨著供給增加豬肉價格就會自然回落。但直到目前為止,預期中的降價并未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人意料的。
“豬價大幅領漲”的現象,實際上是我國農業的薄弱環節及深層次矛盾的一個外在表現。
首先,豬肉價格“領漲”有成本推動的因素,即飼料價格的漲幅也很突出,這一定程度上又與我國的大豆產量存在缺口有關。以我國目前18.26億畝的耕地來生產,稻谷、小麥和玉米等糧食基本能保障國內供求的緊平衡,但大豆和油料成了我國農作物生產的軟肋。2007年我國自產了大豆1490萬噸,進口量卻高達3083萬噸,顯然我國不具備控制大豆價格的能力。由于大豆進口價格的高漲,豆粕價格也隨之上漲,而豆粕是豬飼料的主要原料,最終導致了養豬成本增加。
大豆定價權的缺失,能夠解釋為何在國內糧食價格漲幅不大的情況下,豬肉價格卻突出領漲。
其次,豬肉價格未出現回落,又與農戶散養難以承擔風險有關。由于養殖成本增加,一頭豬到出欄前的累計投入往往在1500元以上,而最近曾出現的疫病、雪災和洪水等風險,對普通農戶來說是難以承受的。這導致盡管豬肉價格處在高位,農戶的供給反應卻顯得很遲鈍。事實上,目前農戶散養的模式正在被淘汰,專業戶和合作社養豬已占到了全國養殖量的40%,而這種規模經營又恰恰為外資收購提供了方便。
由以上分析可知,豬肉價格之所以漲得最快,原因在于養豬業是我國農業中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而就是這個環節現在面臨著國際PE的收購和控制。
收購之后,外資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完全可以較容易地克服養豬業現存的弱勢。一方面,通過套期保值乃至直接影響上游產品價格的辦法,可實現飼料成本的控制。事實上,目前中國的飼料價格整體仍較低,糧價更是遠低于國外。如果預期糧價將逐步上漲,而養豬作為一個糧食積蓄的過程,相當于開立了一個“多頭倉位”,還能由此得到一筆額外的收益。另一方面,養豬的產業鏈可以向后延伸,高盛此前已入股了從事肉食加工的雙匯和雨潤,也說明其收購是具有戰略性的。此外,據說生豬期貨的推出已提上議事日程,這一舉措對養豬大戶而言意義更大。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效益較低,常被各類投資主體所忽視。現在,中國農業某些領域的投資價值已開始凸顯,在國際PE眼里,不管是硅芯片還是土豆片,有利可圖的都是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