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百年校慶”的第二天,在整個校園還沉浸于節日的氣氛時,我們走進了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就今年國際養豬產業博覽會的專題對張桂紅教授做了專訪。張桂紅教授曾留學美國的賓西法尼亞大學,該校醫學院在美國也卓有名氣,特別在獸醫這塊更是有自身的優勢。2002年,張桂紅教授完成博士后的學業,學成歸國。時逢當時國內爆發SARS,這次病毒性傳染病的突襲恰恰讓在國外以分子生物學為研究方向的張桂紅教授有了用武之地,可謂英才逢時,方顯本領,張桂紅教授順其自然地成為了農業部SARS課題攻關組中唯一的女性。這次“機會”,張桂紅教授沒有錯過,通過此次課題的參與,她在該領域小試牛刀,并審時度勢虔心接受辛朝安教授的指導,選準了以后的科研方向,迅速成為了獸醫行業著名的豬病專家。
SARS課題攻關組中唯一的女性世紀新年,張桂紅教授踏上了留美之路,她的下一站是以醫學院為特色的賓西法尼亞大學。在當時,分子生物學風靡自然科學界,張教授也以分子生物學為研究方向。在接受采訪時,讓她回憶那兩年的留學經歷時,張教授首先提到在國外拿到獸醫資格證是很難的。據她介紹,在美國有該證書才可行醫,這點和國內區別甚大。在國內,我們和美國相比時隔近十年才開始試點獸醫資格證的考試制度。“要說出國留學對自己以后的科研產生了什么影響的話,主要表現在思維方式方面。”。張教授說:“國外留學兩年多,自己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跟著張教授做畢業論文的學生也一致認為,張教授在教學風格上很“歐美”,注重個性培養并且相對嚴謹。
作為一個女性,就擱現在,許多女孩不怎么熱愛獸醫這個行業,多數女孩子最后學了獸醫專業是因為“誤打誤撞”所致。在問及張教授這種情況是否在國外也存在時,她給了我們鮮活的答案。在國外,獸醫、律師和牙醫這樣的高新職業是一樣的,受人尊敬,再加上獸醫方面的臨床獸醫備受女性歡迎,所以與國內相比,國外從事獸醫行業的女性要比國內多。在國內,特別前些年,獸醫被認為一種“臟、臭、低賤”的行業,讓人感覺不到社會的優越感,學獸醫的人少,女生就更少了。從中我們也看出,我們的畜牧獸醫行業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包括觀念的改變和社會的認知。現在好了,獸醫地位越來越被社會所認識,但要走的路仍很長。
有思想有抱負的人從來不抱怨機遇少。張桂紅和多數女孩子選擇獸醫行業一樣,可以用誤打誤撞入行形容。然而,2002年SARS的爆發給了剛歸國張桂紅教授機遇,通過這次經歷,讓張桂紅教授對獸醫行業有了深刻的認識。當時SARS如猛獸一般肆虐,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病,農業部及時響應并快速成立了溯源小組,而張桂紅教授恰恰是小組成員。在SARS溯源期間,張教授常常在早上7點就進入P3實驗室,檢查儀器是否正常,及時補充所需耗材,為同事們作好準備工作,才開始自己的疫樣測試。由于P3實驗室內是負壓的,像蒸桑拿一樣,悶得滿身是汗,她任憑汗水沿著手臂往下淌,直到出了P3實驗室才感覺到頭暈,脫水得厲害。她特地準備了幾套衣服放在實驗室,汗浸透了就換下來,以保證持續不間斷地工作下去。
SARS病毒起源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其中張桂紅教授高尚的人格魅力也得以彰顯。也正是在SARS課題攻關的研究過程中,張桂紅教授結識了農業廳、防疫部門的眾多領導,為自己以后的研究實踐道路打下來堅實的基礎。張教授說這是她人生當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從事豬病研究的女專家
我們在形容女子有才有魄力時向來會說,巾幗不讓須眉。此形容用在張桂紅教授身上也非常貼切。張教授2002年回國發展,短短的幾年時間,張教授就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迄今共主持了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包括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科學家崗位、國家863、國家“十五”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農業部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廣州市科技應用基礎項目等20余項,又參加了多項科研課題。之所以從事豬病研究并取得這樣的成績,張教授直言 “如果說留學經歷讓我學到了先進的理念,那么在科研方向上對我影響最大的是辛朝安教授,現在我能致力于豬病研究就是得益于辛教授的指引。” 張桂紅剛剛學成回國,無論是禽病還是豬病都得從零開始。張教授回憶,辛朝安教授曾對她說:“養豬業未來發展前景被看好。” 作為禽病專家的辛教授都看好養豬業,張桂紅沒有猶豫就給自己定下來未來的研究方向——豬病分子生物學。
“獸醫學科和其它農業學科不太一樣,獸醫的科研應該更貼近生產實踐,要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在問及獸醫學科是否存在問題時,張教授坦言。張桂紅教授也正因為本著走到實踐中去,解決豬場生產的問題的原則,漸漸把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成了生產所需,從而給養豬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
目前,作為國家生豬產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張桂紅教授負責豬病流行病學研究,在此崗位上,張桂紅教授更能發揮自身優勢,推進中國養豬業的發展。在生產實踐中,張桂紅的名字漸漸深入人心,成為了國內豬病領域知名的女專家。
關心國家豬業發展的獸醫人
隨著各個行業產業結構升級,信息化進程加快,中國畜牧獸醫行業的發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與國外特別是歐美相比仍有差距。就這個問題,張桂紅教授表示,我們和人家的距離還很大,雖然在某些方面我們已領先國外,比如豬場的規模和養殖技術的某些方面。用數字衡量的話,張教授說,我們在這幾個方面相差五年左右。但是,張桂紅教授坦言,我們的養殖觀念與歐美相差甚遠。
“獸醫這個行當要深入實踐,會看病,會剖豬,能解決實際生產問題,這才是一個合格的獸醫從業者,教授也不例外。” 在采訪中,張桂紅教授多次重申了這個觀點。她說我們現在的獸醫專業都在做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不斷發表文章,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獸醫的本職。現在在考核教授成績時,多用發表多少文章來衡量,這就促使了許多教授遠離實踐,一心搞理論研究。在記者問到獸醫學院的相關情況時,張桂紅教授說,我們以學生興趣為本,以農為本,實實在在地為獸醫行業培養實用人才,這是一個高校所應該做的,也是一個老師或者教授的本職工作。
近年來,雖然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迅猛,然而仍有許多因素制約了行業的良性發展。在這個問題上,張桂紅作為一位學者有著自己的個人認識,她說目前制約養豬業發展最大的瓶頸是管理體制和理念。目前,中國豬病情況相比以前復雜百倍,以打疫苗為例,以前三針搞定,而如今呢,十針都不夠。現在的情況是,原來的豬病尚未完全解決,隨著養豬產業的發展,又引進了新的“病原”,可謂雪上加霜。多數人認為疫苗能有效地解決豬病問題,但事實證明,疫苗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隨著病原的不斷進化,疫苗所起的作用越來越有限,病毒的毒力卻在不斷增強。所以,我們就得再篩選新的疫苗來遏制疾病,如此一來就會形成惡性循環。為此,張教授呼吁國家應該加強疫苗監管力度,盡快建立獸醫的相關操作標準。
從廣三保最早引進集約化、規模化養豬的模式開始,廣東養豬業就一直走在全國養豬業的前列。廣東不但是國內生豬需求大省,同時也是生豬生產大省,所以前幾年行內盛傳,看中國養豬業就要看廣東。然而,隨著其他省份越來越重視養豬,加上國家政策的導向,近年廣東養豬業發展放慢,而其他兄弟身份發展迅速。張桂紅教授對此深有體會:“感覺廣東養豬業發現慢了一些,現在你去廣西、河南等地你能看到一些新的養豬模式,但是在廣東卻看不到。”發出類似聲音的還有華南農業大學獸藥實驗廠廠長武力老師,他曾經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也有類似的體會。
今年12月份要舉行的國際養豬產業博覽會(廣州)有幸邀請到了張桂紅教授做《豬副嗜血桿菌流行病學調查》的報告。張桂紅教授笑言:去這個博覽會上作報告是很榮幸的,沒新的研究成果是不會被邀請的。就這個專題報告,張桂紅教授做了大量的實驗,她得到15份副嗜血桿菌的病例,并對此進行了分離研究,在15份病例中提取到了90多份血清型,證明在中國豬副嗜血桿菌病的15個血清型只有一個沒有。為此,張教授希望通過博覽會這個平臺,讓廣大的行業人士對該病的最新發展狀況引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