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珍稀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日益稀缺,現在,有很多味中藥,年輕的中醫都沒用過,慢慢地也就沒人知道該怎么用了。"一位年近耄耋的老中醫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說。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技水平提高,人們對藥用野生動植物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然而,市場對某些稀缺中藥材的強勁需求也給個別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帶來一場浩劫。
一位業內人士說:"如果塞加羚羊絕跡,總共會影響到120種中成藥的療效;有’百藥之王’之稱的麝香一旦消失,將會危及270種傳統急救中成藥。"
"要實現中藥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解決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
這是中藥現代化一個標志性問題,也是中醫藥行業的復興之路。"中國中醫研究院副院長劉保延在接受采訪時說。
一邊是藥源危機一邊是巨大需求
"雖然使用野生動植物入藥,是導致個別物種瀕危的因素之一,但是,出現中醫藥藥源危機的主要原因還是人口迅速增加、人類活動擴張以及環境污染造成大量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日益縮小和惡化。"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顧海鷗說,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日漸減少甚至瀕危也一直是北京同仁堂等中醫藥企業生產發展的掣肘。
然而,與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緊張相對應的是持續走高的市場需求。以麝香為例,市場年需求量在2噸以上,但從保障中醫藥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核算,現階段每年啟用的麝香量已不足500公斤,按貨值計算的每年資源缺口額高達2億元。
有資料顯示,全國3700多家中醫醫療機構一年的門診量總和可達2億人次。另據中藥材信息網預測,2006年,野生動植物藥材的價格及需求量仍將持續走強。
市場對藥用野生動植物需求的節節攀升,反過來又有可能刺激某些地區的掠奪性采挖或獵捕。對世界保護聯盟(IUCN)瀕危植物紅名單的分析表明,在5萬種常用的野生草藥中約有2/3遭到過大規模采集。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藥源危機日益凸顯。
中醫藥行業尋求可持續發展"良方"
如何處理好市場需求與藥源危機的矛盾?如何在支持國家野生物種保護政策的前提下,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醫藥行業苦苦探尋著對癥良方。
"北京同仁堂的做法是:建立人工種植、養殖基地;積極尋找、開發替代原料;堅持合法使用、合法采購。"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梅群說。
據介紹,北京同仁堂還擁有十幾個藥材種植基地;其動物養殖場現養殖梅花鹿600多只、馬鹿20多只,基本滿足了企業生產鹿產品的原料需求。目前,北京同仁堂生產所需藥材80%的用量都來自人工種植、養殖基地,既滿足了生產的原料所需,又可通過規范化種植、養殖從源頭上保證原料質量。
對于那些人工種植、養殖技術尚不成熟的野生動植物,中醫藥行業則積極尋求替代原料。目前比較成功的有:水牛角濃縮粉替代犀角、人工麝香替代天然麝香和人工牛黃替代天然牛黃等。
2004年初,國家林業局在海南三亞召開了全國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座談會,《關于促進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隨后出臺。參加了"三亞會議"的顧海鷗說:"’三亞會議’的召開對中醫藥企業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意見》明確提出的’要大力促進資源人工培育,推動以利用野外資源為主向以利用人工繁育資源為主的戰略轉變’的可持續發展思想以及’誰培育、誰擁有、誰受益’的鼓勵機制讓我們深受鼓舞,明確了發展方向,也更堅定了進行人工種植、養殖以養解決藥源危機的信心。"
為正確處理好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關系,統籌兼顧野生動物保護和中醫藥事業的協調發展,國家林業局與衛生、工商、藥監、中醫藥等部門共同研究并出臺了有關麝、熊等敏感瀕危物種產品入藥的規范化管理措施。如禁止從野外獵捕野生動物,強化其馴養繁育管理,對天然麝香等原料實行定點保管、定品種、定量使用和產品標記等制度。這些措施有利于維持中醫藥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利益。
"很多事情并非中醫藥企業一家之力可為,"梅群說,"比如,北京同仁堂原本對半散養麝項目很感興趣,然而,封山養麝后,對于如何遷出當地農民、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等企業則無力承擔。因此,實現整個中醫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個社會系統工程。作為企業,我們積極探索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也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與地方政府的協調。"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技水平提高,人們對藥用野生動植物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然而,市場對某些稀缺中藥材的強勁需求也給個別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帶來一場浩劫。
一位業內人士說:"如果塞加羚羊絕跡,總共會影響到120種中成藥的療效;有’百藥之王’之稱的麝香一旦消失,將會危及270種傳統急救中成藥。"
"要實現中藥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解決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
這是中藥現代化一個標志性問題,也是中醫藥行業的復興之路。"中國中醫研究院副院長劉保延在接受采訪時說。
一邊是藥源危機一邊是巨大需求
"雖然使用野生動植物入藥,是導致個別物種瀕危的因素之一,但是,出現中醫藥藥源危機的主要原因還是人口迅速增加、人類活動擴張以及環境污染造成大量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日益縮小和惡化。"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顧海鷗說,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日漸減少甚至瀕危也一直是北京同仁堂等中醫藥企業生產發展的掣肘。
然而,與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緊張相對應的是持續走高的市場需求。以麝香為例,市場年需求量在2噸以上,但從保障中醫藥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核算,現階段每年啟用的麝香量已不足500公斤,按貨值計算的每年資源缺口額高達2億元。
有資料顯示,全國3700多家中醫醫療機構一年的門診量總和可達2億人次。另據中藥材信息網預測,2006年,野生動植物藥材的價格及需求量仍將持續走強。
市場對藥用野生動植物需求的節節攀升,反過來又有可能刺激某些地區的掠奪性采挖或獵捕。對世界保護聯盟(IUCN)瀕危植物紅名單的分析表明,在5萬種常用的野生草藥中約有2/3遭到過大規模采集。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藥源危機日益凸顯。
中醫藥行業尋求可持續發展"良方"
如何處理好市場需求與藥源危機的矛盾?如何在支持國家野生物種保護政策的前提下,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醫藥行業苦苦探尋著對癥良方。
"北京同仁堂的做法是:建立人工種植、養殖基地;積極尋找、開發替代原料;堅持合法使用、合法采購。"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梅群說。
據介紹,北京同仁堂還擁有十幾個藥材種植基地;其動物養殖場現養殖梅花鹿600多只、馬鹿20多只,基本滿足了企業生產鹿產品的原料需求。目前,北京同仁堂生產所需藥材80%的用量都來自人工種植、養殖基地,既滿足了生產的原料所需,又可通過規范化種植、養殖從源頭上保證原料質量。
對于那些人工種植、養殖技術尚不成熟的野生動植物,中醫藥行業則積極尋求替代原料。目前比較成功的有:水牛角濃縮粉替代犀角、人工麝香替代天然麝香和人工牛黃替代天然牛黃等。
2004年初,國家林業局在海南三亞召開了全國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座談會,《關于促進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隨后出臺。參加了"三亞會議"的顧海鷗說:"’三亞會議’的召開對中醫藥企業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意見》明確提出的’要大力促進資源人工培育,推動以利用野外資源為主向以利用人工繁育資源為主的戰略轉變’的可持續發展思想以及’誰培育、誰擁有、誰受益’的鼓勵機制讓我們深受鼓舞,明確了發展方向,也更堅定了進行人工種植、養殖以養解決藥源危機的信心。"
為正確處理好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關系,統籌兼顧野生動物保護和中醫藥事業的協調發展,國家林業局與衛生、工商、藥監、中醫藥等部門共同研究并出臺了有關麝、熊等敏感瀕危物種產品入藥的規范化管理措施。如禁止從野外獵捕野生動物,強化其馴養繁育管理,對天然麝香等原料實行定點保管、定品種、定量使用和產品標記等制度。這些措施有利于維持中醫藥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利益。
"很多事情并非中醫藥企業一家之力可為,"梅群說,"比如,北京同仁堂原本對半散養麝項目很感興趣,然而,封山養麝后,對于如何遷出當地農民、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等企業則無力承擔。因此,實現整個中醫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個社會系統工程。作為企業,我們積極探索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也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與地方政府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