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野豬產業看似紅火的產業,也面臨著名不符實的尷尬,難以擺脫“炒種”的風險。
這其中,養殖技術、標準一片空白,誰來保證產品質量?
究竟什么掣肘了野性十足的野豬產業?特種野豬養殖又該如何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開始追求野味等新鮮口味,野豬肉也受到一些人的追捧。
有需求就有市場,由于野豬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隨便捕殺是違法的。為了滿足這部分人的需求,野豬養殖也就應運而生。
但是,剛開始的時候,國內特種野豬養殖也是剛剛興起,一些養殖場見有利可圖,紛紛哄抬種豬的價格。于是,很多地方一些原本不值錢的雜交野豬品種也賣到了上萬塊錢。
和其他特種養殖產業一樣,野豬養殖也沒有擺脫“炒種”階段,而且隨著野豬熱的興起,一段時間內這種狀況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野豬產業的發展。同時,野豬養殖畢竟是個新生事物,養殖技術和方法并不能完全照搬家豬的方法。
許多養殖戶在養殖中很快就發現,這野豬養殖并不像想像的那樣容易。由于野豬養殖在全國都是起步階段,各養殖場也是各養各的,沒有成熟的養殖管理技術,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摸索。
隨著野豬養殖10多年的發展,許多養殖戶逐漸摸出規律,純種野豬和雜交一代野豬野性大,很難圈養,生長速度又慢,產仔率又低,這樣養下去成本太高,根本賺不到錢。
經過一些養殖戶的實踐,許多人放棄了雜交一代野豬的大規模飼養。開始飼養起二代、三代的雜交野豬來。
凡是養過野豬的都清楚,市場上炒得轟轟烈烈的野豬養殖,并非將野外純種野豬進行大規模繁殖馴化,而只是養殖二代、三代的雜交豬,只是宣傳上還是叫做野豬養殖罷了。
專家提醒,養殖特種野豬千萬不要被廣告宣傳所迷惑,它只是特種生豬養殖的一部分,購買種豬一定要搞清它的雜交代系。
而且,這一產業從養殖、屠宰到加工,目前并沒有統一的國家或行業標準。
市場接受有過程
許多農戶以為會養豬就能養野豬,盲目上馬,卻由于規模不夠打不開市場,最后只能以家豬的價格賣掉,往往賠錢。
很多養殖戶認真總結了經驗教訓,也發現了野豬養殖前期投入高,管理技術難度大等問題。于是不再自己大規模養殖,而是成立了一家養殖公司,采用公司加農戶的形式,自己只提供種豬,農戶養殖,不僅解決了養殖野豬需要大場地的問題,還有效分擔了養殖成本,降低了風險。
從“炒種”到沒有養殖檢疫標準,再到所謂“特種野豬肉”其實就是一種雜交豬肉的尷尬,野豬產業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在消費環節,它的市場空間又怎么樣呢?
在某超市,前來購物的李女士在聽了野豬肉銷售人員的介紹后毫不猶豫地掏錢稱了一些。她說:“本來今天沒有打算買的,只是過來看看,聽了介紹后感覺這肉啊,到處都是寶,就買點回去嘗嘗。”
大多數買購買者都帶著重重的疑問來到柜前,經過銷售人員的全面介紹,很多顧客還是購買了野豬肉,嘗嘗鮮和探究的心理占了主導因素。
“剛開始銷售時顧客都會覺得價位過高,這一點我們早已想過,但是我們產品的品系、飼養過程的全綠色無公害使得成品野豬的價格下不去,但森林野豬的肉質區別于一般的豬肉的“野、嫩、香”,高蛋白,高氨基酸,高亞油酸,低脂,低膽固醇,低熱量等優勢所帶來的高價格應該是比較合理的。顧客接受新產品都有一個過程,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后應該會受歡迎的,到時候脫銷也不一定哦。”銷售人員介紹。
盡管特種野豬肉和一般人們所理解的野豬肉不完全一樣,但是其產品依然很受歡迎。大多數消費者并不熱衷吃野味,而只是想買一種肉質好、口感香、綠色健康的肉制品。而在山林放養的特種野豬肉的出現,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這一心理需求。
產業培育須重視
雖然目前看起來野豬養殖市場前景不錯,但它投資大、成本高,對環境有一定的要求,發展特種野豬養殖產業也需要因地制宜、理性投資。
目前,在快速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
首先是養殖方式落后。小規模散養戶仍是以青綠飼料放養為主,專用飼料缺乏,飼養方式粗放,飼養的周期過長,大多散戶都在一年或一年半以上;品質量參差不齊。每個養殖廠的品種純度存在差異,同時飼養的條件,管理水平落后,業內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供參考等等導致有品質過肥,過大,肉質過老等現象;由于規模不大,難以滿足一些大型企業持續的生產和經營。且由于飼養周期過長,導致在淡季銷路不暢通、旺季價格被壓價,為搶市場,打價格戰不乏一些養殖戶在炒作夸大其養殖的規模和數量,欺騙誤導合作者。
其次,是飼料原料的來源不穩定,不合理。同時管理,技術的落后,知識上的盲點等使得豬場存在繁殖上的困難,成活率低等現象。
此外,消費市場培育滯后。科學消費的觀念和習慣尚未形成。
因此,特種野豬正處于從數量擴張向整體優化、全面提高產業素質轉變的關鍵時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野豬養殖三誤區
特種野豬養殖中,養殖技術和銷售渠道是很有可能存在風險的兩個因素。
如果養殖技術不到位,養殖成本可能提高,風險相應增大。同時,銷售渠道風險也很大,產品沒有銷路,談何賺錢;養殖前,要了解當地或周邊消費市場,多對城里的餐飲進行實地調查。如果當地已經有人在養殖野豬了,投資就更需要謹慎了,一要具體分析市場容量,二要從產品特色入手,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做到人有我優。
同時,養殖野豬有三個誤區要重視。
1、特種野豬純度越高越好
實踐證明,特種野豬純度在62.5~75%之間即可,這種野豬除了作為種豬繁殖外,還可作為商品豬推向市場。純度超過75%的特種野豬,不但繁殖能力下降,生長速度減慢,而且需要具備相當高的專業水平才能確保仔豬的成活。
2、只引進純種野公豬,利用當地家母豬雜交繁殖特種野豬
目前業內人士普遍選用杜洛克作母本雜交一代(50%純度)特種野豬,其他品種雜交后外形、毛色及胴體瘦肉率都不是太理想,而引種戶最科學的選擇有兩種:
一是引進純種野公豬及50%純度特種野母豬,提純繁殖75%純度特種野豬;二是直接引進75%純度特種野豬進行擴繁。
這樣可以避免純種野公豬與杜洛克母豬雜交帶來的如下弊端:
(1)雜交一代純度只達到50%,須進行二次復配才能達到75%,延長了繁殖周期。
(2)經產杜洛克母豬體型比野公豬大得多,不便于公豬爬跨配種。
(3)純種杜洛克母豬價位大大高于50%純度的特種野豬。
3. 小打小鬧,利用賣種賺錢
時至今日,野豬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市場也越來越規范,建種豬場須經過有關部門審批,要有嚴格的淘汰選種制度,并需建立種豬獨立檔案,同時還要嚴把防疫關,避開近親繁殖后才能出售。小型養殖場一般很難達到標準。養殖戶從長遠著眼,應從事規模化養殖,走野味市場和產品深加工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