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養豬戶在利益與污染中糾結,8部法律難治養豬污染。66歲的養豬專業戶姚福根在這個蛇年春節過得很郁悶。他的兩幢豬舍鎮政府要強拆,給他的期限還有一個多月。
兩個月前,浙江省海寧市提出2013年要減少養豬10萬頭,以遏制養豬帶來的水污染。在這個有著中國皮革之都之譽的發達縣級市,近年來養豬業如雨后春筍,分散在家家戶戶的豬舍將豬糞排入河內,這也是導致該市劣五類水質的原因之一。對于監管部門來說,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強硬而簡單的行政手段可能更有效,也更快捷。一些養豬大戶都接到了減豬指標通知,而恰恰是這些養豬大戶卻達到了污水排放要求。利益與污染的糾結15年前,姚福根開始養豬,后因豬場被劃為禁養區,2005年搬遷至海寧市斜橋鎮光明村,向村里租了37畝土地蓋起豬舍。
據網友了解到海寧市所屬的嘉興市,被稱為國內養豬密度最高的地區,有十多萬養豬戶,存欄數最多的年份有300萬頭,豬肉售往上海、江蘇和浙江本地等。在嘉興的一些養豬重點村鎮,養豬占到農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星羅棋布的養豬業惡化了當地生態環境,導致水質惡化,污染糾紛不斷。據嘉興污染源普查的數據,畜禽養殖污染物COD排放量有7萬噸之多,幾乎是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2倍。海寧市的養豬業在近幾年開始擴大。據海寧市畜牧局副局長陳建新說,海寧市養豬戶有上萬戶,其中規模養豬(出欄500頭以上)只有三四十戶,全市一年飼養62萬多頭豬。多年以來,姚福根與其他養豬戶一樣,豬糞及污染物都是直接排入河道。“并沒有人來管,大家都這樣。”在海寧市斜橋鎮祝場村,村民何苗(化名)養豬已經有六七年了,每年都要養幾十頭豬。他的養豬場建在距自家30多米的稻田里。這是一間簡易平房,用磚塊和石棉瓦搭建而成,面積最多100多平方米。豬舍的屋后,污水橫流,并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排往稻田,或是沿著一條渠道溝往外流。類似的情景在嘉興比比皆是。
像這樣養個十幾頭、幾十頭豬的農戶都是在自家搭個豬舍或在自留地里建個豬舍,不需辦任何手續就能養豬。在海寧市,除了大量的養豬散戶外,年養殖上百頭甚至上千頭的養豬場也不少。他們大都是向村里租賃了土地辦養豬場。當地鎮、村委均持鼓勵態度。一位年產1000多頭豬的養豬戶告訴記者,他們的豬糞及污染物都是直接排到河道里,部分給農民作肥料。“從來沒有人管,我在這里養了七八年了。”這位養豬戶說,她最擔心的是豬生病,每年病死率有一成,死豬自己處理。“有些農戶就直接把死豬扔在河里。”姚福根說,曾有一段時間,由于養豬的污染,河水變黑,發出刺鼻的惡臭。嘉興市環保局一位官員指出,前些年在嘉興市的部分區域,生豬養殖總量已經嚴重超過環境容量,其產生的排泄物已無法單靠自然降解,環境污染日益惡化。8部法律管不了養殖污染實際上,無論是海寧還是嘉興,都在一直強調對養殖污染治理。
2008年開始,海寧市開展對生豬存欄50頭以上或養殖面積60平方米以上養殖場的污染集中整治。不過,盡管官方聲稱取得顯著成效,但事實上環境污染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姚福根是2012年初建了沼氣池和污水管道,所有的豬糞進沼氣池,污水從污水管道進入海寧市的污水管網,為此他花了60多萬元。整個排污程序獲得了環保部門的認可,領到了排污許可證。現在,他的豬場每天存欄數有6000頭
。姚福根說,像他這樣規范經營并證照齊全的規模養豬場在海寧市只有七八家。一個合法的養豬場需要有排污許可證、動物防疫合格證以及工商執照等,但辦理這些證照的相關部門并不銜接。海寧市畜牧局副局長陳建新說,我們只管審核發放動物防疫合格證,至于是否排污達標,用地是否有手續不作審核條件。而海寧市環保局行政審批科有關人士稱,該市只對存欄200頭的養豬戶發排污許可證。
從養殖業的監管部門來看,環境污染由環保部門管,而畜禽的糞便屬農業部門管,職責的交叉導致監管不力。《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在采訪時就被這兩家部門踢起了皮球。而對于大量的養豬散戶來說,他們也不愿意花錢去增添污水處理設備。“我們很少對養豬散戶的排污作處罰,主要是對其污染量的確定上有難度。比如污染的濃度、污染的程度都較難取證。”海寧市環境監察大隊執法人員周金明告訴《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執法中,我們主要靠教育,依靠鄉鎮街道做這些養豬散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