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霉素,并在臨床應用中取得驚人的效果,這標志著抗生素時代的到來,由此人類的平均壽命得以延長。可是由于抗生素的使用會導致耐藥細菌的出現,短短幾十年后,到20世紀末,過分依賴和濫用抗生素就使人類陷于將“無藥可救”的噩夢。為此,許多國家都對抗生素使用實施嚴格限制措施,我國也規定400多種抗生素類藥品須憑醫生處方購買。可是這樣就能徹底切斷抗生素對人類健康的威脅鏈條嗎?
豬鏈球菌病疫情懸疑
2005年7月,四川省資陽、內江等地暴發豬鏈球菌病疫情致人死亡,畜牧養殖業安全敲響警鐘。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疫情暴發,人畜喪命?專家們的意見有多種,四川省微生物專家李明遠教授認為,豬鏈球菌病在動物機體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環境變化誘導下,會引起動物發病,這很有可能是養殖業長期在豬飼料里任意添加抗生素導致的。他認為,現在不少的生豬養殖戶,為了讓豬快速生長、膘肥體壯,在豬飼料添加劑中任意添加青霉素、鎮靜劑和激素等,直接導致豬細菌耐藥性增高,而耐藥性增高意味著細菌變異,當變異由量變累積到一定程度后產生質變,就可能導致由這種細菌產生的疾病流行。
豬鏈球菌疫情暴發使人們開始反思畜牧養殖業的安全,更多專家將目光共同瞄準于飼料添加劑中抗生素的濫用。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蔡雪輝說,目前養殖業中人們普遍采用的防疫方法是在豬飼料中長期添加低劑量的抗生素,以控制細菌類疾病。但通過細菌分析發現,這種方法反而會使豬產生耐藥性。一旦發生新的病種,傳統的抗生素將無能為力。他認為,四川省豬鏈球菌疫病暴發就屬于這類情況。
自從瘋牛病、SARS、禽流感等以動物為傳染源的疾病暴發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人究竟是怎樣感染上這些致命病毒的?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孫誠誼說,動物感染病毒一般有3個因素:一是環境,比如衛生條件差,天氣濕熱等有利于細菌的傳播;二是動物抵抗力下降,這個時候動物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蝕;三是病原體的存在。而由于動物與人的密切關系,使之成了一個很好的傳染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年來抗生素在養殖業中的普遍濫用,使動物體內大量存在耐藥菌,對病毒的抵抗力下降。
濫用抗生素“威脅鏈”還在延伸
有不少人認為,只要自己和家人都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特別是高級抗生素,耐藥菌就不會在自己身上形成,健康將不會受到威脅。
然而,事實遠非如此樂觀。孫誠誼等專家指出,憑處方購買抗生素的規定仍未能徹底斬斷抗生素威脅健康的鏈條,動物濫用抗生素的危害,正在迅速地向人類傳導。近年來,人畜共患病乃至死亡的事件在世界各地屢屢發生,這些現象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據了解,我國每年約有20萬人死于藥品不良反應,其中40%死于抗生素的濫用,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濫用抗生素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孫誠誼說,目前人類濫用抗生素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在動物身上使用抗菌素卻成為監控盲區。
動物使用抗生素主要是在養殖業中將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這不僅可以使動物生長速度更快,喂食量降低,動物抗病能力也會非常高,養殖戶自然可以增加獲利。但是,動物廣泛使用抗菌素,同樣會導致“耐藥菌株”的出現,使得原有的抗生素失去作用,導致動物細菌病難以控制。而且這些“耐藥菌”極可能通過食物或動物與人的接觸傳播給人,進而使人產生耐藥性。
目前在農業中使用的抗生素種類已經囊括了人類自身使用的幾乎全部抗生素種類,比如在畜牧業中,大腸桿菌、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過去并不嚴重或較少發生的細菌病,現已上升為家禽的主要傳染病,這與長期濫用抗生素有直接關系。據了解,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應用于動物生產已有40多年的歷史。抗生素在預防動物疾病,促進動物生長,提高畜牧業產量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它給人類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潛在的危害更須引起高度警惕。
拒絕抗生素:從人類食物鏈的“第一環”開始
抗生素之所以在養殖業中廣泛使用,因為它能給養殖戶帶來短期的經濟利益。可是利益背后的健康危機,如果不從源頭上加強管理,必將反過來對這個產業以沉重的打擊。
孫誠誼說,現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發出了禁用抗生素的命令,隨著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升溫,濫用抗生素的動物生產業主將越來越多地遭遇產品出口方面的限制和障礙,這對我國的畜禽養殖業已經形成了嚴峻挑戰。2002年初,歐盟從中國進口的蝦、對蝦中發現強力抗生素的藥物殘留,認為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導致歐洲部分地區陷入食品恐慌。
受到進口限制影響的中國動物產品包括:兔肉、禽肉、蜂蜜、軟體動物肉類、甲殼類、凍蝦、對蝦和寵物產品等,幾千萬美元產品在荷蘭港口銷毀。
目前,一些發達國家,諸如歐盟等已做出明確規定,對于已經注冊用于人或動物治療的抗菌藥物,不能再作為抗菌生長促進劑使用。瑞典早在1986年就開始禁止使用抗菌生長促進劑,雖然遭受了早期細菌感染家禽和豬的發病率上升的陣痛,但隨著飼養條件的改善和科學化管理的推廣,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專家提出,我國也應盡快采取具體措施,抑制抗生素在養殖業中濫用的現象,徹底斬斷抗生素濫用對人類健康的威脅鏈。
第一,動物飼料是人類食物鏈中的第一環,要使制止濫用抗生素的行動取得實際效果,必須從源頭把關。專家提出,我國應盡快將動物使用抗菌素的情況納入政府醫藥監控體系,完善農村藥品物流系統管理,同時開發出更多綠色、安全的動物飼料添加劑。據專家介紹,近年來,我國在綠色飼料添加劑研制上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如湖南省畜牧畜醫研究所、長沙金殼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研制的一種甲殼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就是能有效替代目前飼料中抗生素、激素的綠色飼料添加劑產品。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師大教授劉筠說,這種殼聚糖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的研制和應用,對中國發展無公害綠色養殖業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國內法律應與國際相關法律接軌,建立直屬國務院的國家獸醫機關,法律中應對政府執法的保障能力,獸醫工作機構、主管部門、執法程序、獸藥和疫苗的生產和使用等提出原則性要求和具體的執法規定。據了解,我國目前已經逐步建立起規范的飼料認證制度,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去年向50家飼料生產企業頒發了中國首批飼料認證證書,今后我國還將逐步建立飼料質量安全評價體系,推動飼料安全工程的開展。
第三,不管是農產品,還是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的質量管理是全過程質量控制問題,應由國家獸醫機關建立起統一管理動物飼養、運輸、屠宰加工、市場營銷、進出口以及疾病撲滅和環保條件的執法管理辦法,以保證食品生產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監控體系。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法》正在積極討論制訂中,有望盡快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