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些養殖戶雖然給畜禽接種了疫苗,但臨床發病的現象依然存在。現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和動物實驗室監測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疫苗接種的時間不適宜。動物免疫工作必須考慮到母源抗體的影響,免疫接種的時間過早,則會中和動物體內母源抗體,疫苗就起不到免疫作用;若疫苗接種的時間過晚,因動物體內母源抗體低,則可能在預防接種前已被病毒感染而發病。有些養殖戶對購進來的幼畜是否有母源抗體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并且也很不在乎;農戶難以確定接種疫苗的準確時間,對何時進行疫苗接種帶有盲目性,其免疫效果也就存在不確切的可能性。所以,在實際中,有些養殖戶雖然對自己購來的動物進行了疫苗接種;但由于接種時間不適宜,依然會影響免疫效果。
2、疫苗使用方法不正確。這種情形在禽類養殖中經常發生。有些養雞戶往往圖省事,把本來應該滴服接種的疫苗改為飲水接種,因其使用方法不當導致免疫失敗;另外,有的養雞戶雖然利用飲水接種疫苗的方法正確,但因使用的自來水帶有消毒藥,或者使用金屬類飲水器,或者限水時間不夠,或者疫苗飲水時間過長(超過兩小時以上)等,造成疫苗效價降低,從而影響了免疫效果。
3、所有的疫苗保護率并不是100%。有的農戶反映,我家豬打了疫苗但為什么還發病?雖然原因比較復雜,以上原因也尚在其中,但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原因,就是疫苗注射保護率并不是100%。在疫苗方面(包括人用疫苗),它們的保護率都不可能達到100%,究其原因主要有動物本身的因素,也有疫苗方面的關系,如動物個體差異、飼喂霉變飼料、使用抗生素及消毒藥或疫苗有效成份等,對于一些動物來說量大或量小都有可能導致免疫失敗。
因此,要提高動物群體的疫苗保護率,首先要保證供給畜禽全價配合飼料,堅決杜絕使用霉變飼料飼喂畜禽,其次是在免疫注射前后7日內禁止使用抗病毒藥、抗生素及消毒藥。同時進行實驗室免疫抗體監測,依據抗體檢測結果來科學實施疫苗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