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將于近日登陸A股市場,生豬養殖板塊再添一員工業化養殖翹楚。當近年各路資本大鱷紛紛逐鹿養豬業之際,作為中小個人投資者的我們,是否也應該通過投資諸如牧原股份這樣優秀的養殖企業而加入“養豬大潮”,分一杯羹呢?
城市化進程驅動豬肉消費穩步增長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豬肉消費量占居民肉類消費總量的比重高達60%以上。自2000年以來,我國商品豬出欄量一直保持較快增長,從2000 年的5.19 億頭,增長到2012年的6.96億頭,年均增長率達2.24%。同期,我國豬肉生產量從2000年的3966萬噸增長到2012年的5,335萬噸,年均增長2.50%。2010~2012年我國商品豬年出欄量分別達6.67億頭、6.62億頭和6.96億頭,以平均每頭1500元計算,2012年生豬養殖行業的年銷售收入超過1萬億元。
根據2012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豬肉消費總量全球第一,但我國大陸人均豬肉消費量與臺灣、香港地區仍有一定差距,也比歐盟27國平均水平要低。2012年我國大陸人均豬肉消費量為38.7kg(USDA),相當于2009年奧地利和香港的59%,德國的71%,臺灣地區的93%。與這些發達地區相比,我國人均肉類消費仍有提升的空間。另外,從消費群體上看,由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我國城市居民年人均豬肉消費量是農村居民的1.5倍左右。隨著我國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和城市化比重不斷提升,未來我國生豬市場的增長空間仍然廣闊。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規模化生豬養殖步入黃金時代
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過去長期以農民散養為主,極度分散。近幾年散戶退出加速,大型養殖場的市場份額不斷上升,呈現出規模化的趨勢。根據中國畜牧業年鑒統計,2010年,我國生豬出欄頭數在3000以上的養殖場出欄數量占全國的比例為15.4%,出欄規模在50000頭以上養殖場年出欄占全國比重僅為1%。總體規模化水平仍較低。
2007年以來,隨著劉易斯拐點的轉折和低端勞動力成本的系統性上升,家庭散養方式養豬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近7年來,農民工工資的復合增速接近20%,2012年我國農民工平均工資上漲至2290元/月左右。城市農民工工資穩定、且快速增長,以及農民工就業條件的不斷改善,導致生豬養殖的機會成本大大提高,養豬積極性在不斷下降,而此時大型養殖場乘機占領農民退出帶來的巨大市場空間。2008年至今,以溫氏集團、雛鷹農牧(002477,股吧)、牧原股份為代表的大型生豬養殖企業的出欄規模以50%~70%的復合增速快速擴大,遠高于行業5.13%的規模增速。規模化養殖異軍突起,呈現加速趨勢。大型規模化養殖企業在對外擴張的同時,均采用了拉長產業鏈條,向上下游產業延伸的發展路線,建立了自己的飼料加工廠、生豬屠宰廠等,有效避免了市場上飼料、種豬等需求不均衡波動對公司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從而增強了公司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由于規模化養殖主體本身具備的優勢,使得保本點顯著低于散養戶,因此,未來散養戶逐漸退出是大勢所趨。同時,城鎮化帶來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以及70年代之后農村人口的斷層可能在未來十年對養殖業造成顯著影響,因此,業界普遍認為散養戶在未來十年有望加速退出,規模化養殖企業將順勢取得其讓出的巨大市場份額。對于志在深耕生豬養殖業的大型規模化企業而言,必將迎來圈地擴張的黃金十年。
“豬周期”和疫病仍是影響盈利的
關鍵外部因素
“豬周期”一直是困擾我國生豬養殖企業的一道魔咒,散養農戶追漲殺跌以及生豬固有的生長周期共同決定了商品豬市場價格的周期性波動。散養模式下,養殖戶一般根據當時商品豬的市場價格來安排生產,商品豬價格高時,大家養豬積極性提高,開始選留母豬補欄,增加商品豬飼養量。但由于母豬從出生選留為后備母豬到其能繁殖商品豬,并最終育肥出欄,這中間大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因此,當一年半之后新一輪商品豬大量出欄,造成供過于求,商品豬市場價格開始下跌。當商品豬市場價格跌至行業平均養殖成本以下時,大量養殖戶出現虧損,開始殺掉種豬、退出商品豬飼養行業,在一年半后,商品豬供給大量減少,價格從低位開始上漲。從長期來看,豬價波動大體呈現三、四年一個周期。
在2003年至今的十年時間里,豬市已歷經接近三個完整的豬周期,其中前兩個豬周期持續時間分別為38個月和46個月,目前正處于第三個豬周期的后半程下跌階段,業內人士預計本輪豬周期將在2013年中期結束,之后豬價開始回升。三個周期中,豬價的波動幅度均較大,2006~2010年周期中豬價波幅達210%。根據券商的測算的2006~2012年期間生豬養殖毛利數據,頭均毛利最高可達807元/頭,而頭均虧損最高達到320元/頭。可見,“豬周期”價格的波動帶來盈利的大幅變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此外,疫病作為一個偶發因素,通過影響商品豬市場的供求關系,而影響商品豬市場價格。疫病爆發時,一方面會造成生豬出欄量減少,另一方面會使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減少。在生豬存欄不足的時候,疫病爆發會導致供給進一步減少,推高豬價上漲;在生豬存欄過剩時,疫病爆發會導致養殖戶恐慌性出欄,造成“病豬擾市”導致豬價進一步下跌。因此,疫病的爆發會對“豬周期”產生助漲助跌的影響。例如,2010年上半年受到疫病的干擾,商品豬市價持續低迷,疫病延緩了該波動周期,使得商品豬市價在2010年7、8月才開始回到應有的上升周期。
牧原打造業內最低保本價,
穿越“豬周期”無憂
在我們的前兩篇文章中,詳細分析過牧原成本領先優勢的諸項來源,我們認為促進公司成本降低的各項要素不僅來自自養一體化模式,而且還體現在公司養殖產業鏈的各個細節之中。與國內大多數規模化養殖企業普遍采用的“公司+農戶”,或是“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不同的是,牧原完全依靠自主養殖,是建立在現代化、專業化、精細化、集約化基礎上的,以“自育自繁自養大規模一體化”為特色的生豬養殖企業。經過二十多年在養殖領域的精耕細作,公司已經形成了集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等多個環節于一體的完整生豬產業鏈,并擁有自動化水平較高的豬舍和飼喂系統、強大的生豬育種技術、獨特的飼料配方技術、優越的地域環境、較高的市場認可、扎實的生產管理和一支強大的技術人才隊伍等優勢,由此使公司在食品安全控制、產品質量控制、疫病防控、規模化經營、生產成本控制等方面擁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目前公司是國內工業自動化生豬養殖的龍頭企業,成為推動我國生豬品質不斷提升的重要力量。2012年公司銷售生豬91.76萬頭,預計2013年度公司可以實現對外銷售生豬125萬頭至132萬頭,成為繼廣東溫氏、雛鷹農牧之后第三家年銷售生豬超百萬頭的企業。
公司精心打造的低成本優勢直接轉化為業內領先的盈利能力。我們通過比較溫氏、雛鷹農牧和牧原的商品肉豬盈利數據(見下圖),可以看出牧原全自養模式的養殖利潤最高。憑借價格和成本優勢,公司在歷次豬價大幅波動的情況下都能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2005年以來從未發生過月度虧損。豬價在2011年9月到達本輪“豬周期”的高位后持續下行,2013年4月以來,全國平均豬糧比價頻頻跌破6∶1的盈虧平衡點,國家迅速啟動了凍肉收儲機制以抑制豬價的持續低靡。而我們從公司披露的最新信息來看,公司今年上半年仍取得不錯的盈利,實現凈利0.76億元,顯著高于其他同行養殖企業,從而使得公司在應對“豬周期”價格波動的風險方面始終保持領先水平。
借上市東風,迎來跨越式發展新紀元
公司目前已經形成了年出欄生豬155萬頭的養殖基地。本次IPO募集資金66,716.04萬元人民幣,將用于鄧州牧原“年出欄80萬頭生豬產業化項目”的建設,其中包括新建生豬養殖場2個,還包括配套建設年產40萬噸的2個飼料廠以及沼氣發電及環境治理工程。該項目建設期是1年,建成后帶來年新增收入100,276萬元,新增利潤16,113萬元。投資利潤率為24.20%,投資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為30.00%,全部投資稅后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1年)為4.8年。截至2013年6月30日,牧原已對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投入32,006.61萬元。
未來,公司計劃將鄧州牧原、臥龍牧原分別建設成為200萬頭(含本次IPO年出欄80萬頭的募投項目)和150萬頭(已經建成40萬頭的生豬養殖基地)的生豬養殖基地,這兩個基地建成后,公司的年銷售規模有望邁上500萬頭大關,以平均每頭1500元計算,界時公司的年銷售收入將達到75億元,在生豬養殖這個萬億元產業中,占比也只有區區的千分之七,公司未來的擴張之路依然極為廣闊。
此次成功IPO,將解決公司發展資金不足和產能不足的瓶頸,通過業已運行成熟的工業自動化養殖模式實現快速的規模擴張,接下來的3至5年將是公司的高速發展期,現代化的養殖龍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