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雞”是消費者對40天長到4斤重的肉雞的貶稱,之所以貶稱,是因為謠傳,說這種雞是生長激素喂出來的,甚至干脆稱之為“激素雞”。這需要釋疑解惑。
1.養雞不會使用生長激素。說到雞,就會想到人,人的腦垂體會分泌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就得了巨人癥;分泌少,不長個,需定期到醫院打人工生產的生長激素,一年花費幾萬元,打幾年,或可增高幾厘米;分泌過少,就會得侏儒癥。人的其他器官也分泌其他激素,如性激素、胰島素、甲狀腺素等,共有十幾種,其中有的也有促生長作用。這些激素都有人工生產的,作為藥物使用。動物也分泌多種激素,獸藥之中也有激素類藥物,也有促生長作用,但是價格貴,養殖戶不會用,法律也禁止用。況且,有研究者給雞分別注射人、豬、牛的生長激素,卻不起作用。
2.養雞普遍使用抗生素。不僅養雞,養豬、養牛也普遍使用抗生素。我國生產的抗生素,一半給人用了,一半給養殖業用了。不過,人用的是新一代的價格高的抗生素,養殖業用的是廉價的老一代的抗生素。畜禽集中飼養,很容易得病,于是就把抗生素拌在飼料里用于防病。不是治病,而是防病,這就難免濫用,多余的抗生素隨糞便排出,污染水域,讓自然界的細菌也產生了抗藥性。不過,這是對老一代抗生素的抗性,不是對新一代抗生素的抗性,但這總算個問題。養殖業之所以普遍使用抗生素,還因為在實踐中發現,某些老一代抗生素可以促進畜禽的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從而提高百分之十幾的生長率。畜禽分泌生長激素,是無害的。既然可以讓畜禽分泌生長激素,那就沒有必要使用人工生長激素或其他激素。
3.長得快,主要是品種的作用。雞40天長成,鴨35天長成,豬4個月長成,都是品種使然。只說雞。培育速生品種雞,100年前就開始了,近幾十年加快了步伐。這叫定向選育。雜交,遺傳,變異,選長得快的后代,繼續雜交,遺傳,變異,一代一代,循環往復,直到基因定型,穩定。這樣的品種,飼料報酬率高,2斤飼料可以長1斤肉,40天長到4斤最劃算,繼續喂,還能長,那就需要2.5斤飼料才能長1斤肉,于是就不再喂了,就出欄了。
4.長得快,配合飼料功不可沒。配合飼料之“配合”的含義是各種營養的配合,即營養平衡。如果不喂配合飼料,速生雞也不會長得那么快。如果給土雞喂配合飼料,土雞也不會長得那么慢。
總之,雞肉以及豬肉、牛肉總體上是安全的,但仍需要加強監管、檢測,尤其要檢測抗生素和其他獸藥的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