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朋友還是要密切關注國家對于養豬方面的補貼措施,看未來擴大什么樣的規模更合適,以及需要辦理什么樣的生產證書。
養豬場的大洗牌仍在進行,未來養殖出路在哪?
近段時間,養豬業可謂是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和改革,最主要的則是因為國家采取措施,關停了一系列禁養區的中小型養豬場。關停養豬場的目的則是為了要整頓養豬行業的環境污染問題,這些禁養區的養豬場因為存在一些不合格或者是污染排放問題,則在國家有償措施下進行關停。
然而,關停養豬場背后卻存在幾個有趣的現象:
一是豬價在動蕩以后卻開始緩慢上升起來。據說這是因為關停養豬場實際上是提高了豬肉的質量,并且未來將對養豬規模和養豬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這也正是因為以前中國的養豬業遭人詬病,并且要想出口國外極為艱難。在關停養豬場后,反而豬肉的價格慢慢上漲起來。
二是未來養豬格局將發生大的變化。養豬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規模化,另一種則是散戶養殖。看上去好像是規模化養殖更加龐大,實際上在過去的統計中,出欄量往往是散戶養殖的占大頭,甚至超過了全部的一半比例,而規模化養殖卻貢獻較少。而未來,由于中小型散戶養殖受到嚴格限制,那么規模化養豬一定會是一個調整的趨勢所在。
關停中小型養豬場,采取的是有償補償措施,目前出臺的補償條例中,母豬如果具備繁殖能力,那么一頭能得到2100塊錢的補償,而肉豬一頭則是300塊錢的補償。
據悉,一頭肉豬最后除去成本,賣掉以后能夠獲利750塊錢左右。那么對于這些散戶來說,在既能獲得補償的前提下,需要提前轉移養殖的豬,賣掉以后還能再獲利750塊錢。
有人問散戶真的賺了嗎?表面看上去的確是這樣,然而一旦這些散戶需要擴大規模,那么將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并且在關停過程中,還需要重新租養殖區,這中間所耗費的時間成本實際上也不低。
所以提醒廣大養殖朋友還是要密切關注國家對于養豬方面的補貼措施,看未來擴大什么樣的規模更合適,以及需要辦理什么樣的生產證書。
未來低碳型養豬模式才是出路
此外,養豬場的大洗牌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養豬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高污染的養殖企業必將被淘汰,低碳型的飼養管理模式才是養殖業的出路。
那養豬業的碳排放究竟有多少呢?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測算,其中畜牧業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人為活動的14.5%,超過交通行業成為世界溫室氣體第二大污染源。
在農業活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少,不到全球碳排放的1%,主要的溫室氣體來自于糞便和污水管理過程中所產生的甲烷和二氧化氮,分別占該溫室氣體全球排放量的50%和60%。
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豬大國,豬所產生的糞便量在全國畜禽動物中是比例最高的,占到全國總糞便量的36.71%,豬糞所產生的甲烷氣體排放占到總排放量的60%。
鄧柏林等曾依據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提供的計算方法,對一個年出欄量7000頭的豬場進行碳排放測算,其中豬場用水、耗電、耗煤、汽油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達967.91t/年;豬腸道發酵、糞便、污水管理系統所造的甲烷(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1倍)直接排放達10.95t/年;糞便管理系統產生的二氧化氮(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310倍)達575.51kg/年。
由于我國養殖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后,不同豬場飼養管理水平也不同,每生產1kg豬肉所產生的碳排放差異很大,在1.8~5.0kg之間。由此可見豬場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還是具有很大潛力的,按40美元/t的價格來計算,它所能帶來的效益也是非常可觀的。
在豬場的碳減排工作中,英國給我們做了一個很成功的典范。英國養殖專家Mike Varley指出他們開展了通過嚴格控制糞污管理(糞污注入式返田),減少育肥豬日糧蛋白水平,提升飼料消化率、生產效率,降低死亡率,科學的畜舍設計等一系列措施,在2014年便已提前完成2020年設定減排17%的指標。2013年FAO的一篇報告《從畜牧業減緩氣候變遷》中指出通過飼料應用、畜舍改進及糞便管理,養殖業至少可減排30%以上,這足見養殖業減排的空間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