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2月初,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集中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從“拆、轉、治、清、管、查” 入手綜合施治,推進延平區各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取得較大改善,消除區域內所有劣Ⅴ類水體。
經過近一個月對于畜禽養殖污染的專項整治,延平區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據延平區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綜合協調組負責人介紹,截至3月初,全區累計拆除養豬場2512家,面積1974230平方米,清欄面積3160070平方米,對阻斷污染源、改善小流域水環境質量起到積極作用。
事實上,整治畜禽養殖污染并非只是將豬欄一拆了之那么簡單,拆完豬欄之后,如何才能做好“零復養”,確保養豬戶利益不受損失,怎樣讓生豬退養戶順利轉產轉型、謀生路,才是檢驗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長久效果的關鍵。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進延平區。
將退養戶損失降到最低
延平區是福建省生豬養殖重點區域,年出欄生豬近百萬頭。南平市80%的生豬養殖都集中在延平區爐下、太平、樟湖、夏道4個水口電站的庫區移民鄉鎮。在這次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行動中,有上百萬頭的生豬需要處理。因此,關鍵問題就是如何做好“零復養”?如何確保數千戶養豬戶利益不受損失,并為他們轉產轉型打下基礎?
延平區副區長裴福海向記者介紹說,延平區委、區政府想方設法幫助退養生豬的養殖戶拓展生豬銷售渠道,最大限度減少他們的經濟損失。通過區畜牧獸醫水產局網絡平臺,每天將最新的省內外肉聯企業生豬采購價、本地屠宰企業和生豬采購商購買價格,以及延平周邊地區的生豬價格,發布給各鄉鎮畜牧獸醫水產站。然后,由鄉鎮畜牧獸醫水產站告知當地的養殖企業和養殖戶,讓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在找買方市場上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我們通過省農業廳,聯系了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等各地方的大型肉聯企業、加工企業到延平區來,實行保護價收購。這樣做是為了防止一部分的中介趁機壓價,給養豬戶造成損失。由于引進肉聯企業、加工企業及大型超市實行保護價收購,使得生豬養殖戶利益得到保護,平均每天生豬被收購近8萬頭,也保障了拆豬場、清欄工作得以順利開展”,裴福海說。
科學模式為繼續養豬引路
生豬養殖污染是長期困擾南平的頑疾。為此,延平區出臺了不少治理舉措,但治污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保障農民收入,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在這次整治行動中,如何幫助想繼續養豬的村民謀生路?
裴福海說,區委、政府前期邀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專家,對延平區境內可養區進行生態養殖小區選址、規劃,目前全區第一期規劃建設50個生態養殖小區,每個養殖小區可存欄兩萬頭生豬。這些生態養殖小區的設計,兼顧了科學操作和環保理念,按異位發酵床工藝處理糞尿混合物,建設全漏縫—干清糞—免沖洗豬舍,以減少廢水廢物的排放量。運用刮糞工藝,把糞和水通過調節池排到生物發酵床,發酵成為有機肥的原料,再經過有機肥廠生產成專業化的有機肥。
針對養殖過程中出現的病死豬,可通過添加菌后進行高溫無害化處理,轉化為有機肥,而疫苗、獸藥瓶等其他廢棄物,將由有資質的部門進行統一回收處理,實現污染物零排放,實現生態有機循環。
裴福海介紹,生態養殖小區項目由政府組織籌建,采用企業與養殖戶合作的運作模式。養殖戶可通過租賃、承包、用工3種模式與企業進行合作,讓農戶有了多項選擇。還可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企業以合同價格收購生豬,保證農戶的利益。農戶如果沒有足夠資金,也可以通過簽訂勞動合同的方式,到養殖小區務工。
多種模式、多元結構的生態養殖小區,給生豬“安家”,為生態環境減負,還為養殖戶謀得新的出路。
啟發退養戶轉產轉業
延平區從2月6日開始集中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區委、政府邀請區農業局、婦聯等部門專業技術人員赴各鄉鎮,對退養戶開展食用菌種植技術,休閑觀光旅游業、家政服務等專業技能培訓,向養殖戶介紹身邊鮮活的案例,樹立退養戶們轉產轉業謀發展的信心。
在延平區夏道鎮羅坑村,村支書張廷松一面加緊落實污染整治工作,一面將《關、拆養殖戶轉產、轉崗意向調查表》發放到養殖戶手中。他說,過去村里集體養豬的單一產業結構容易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現在,羅坑村重新將目光鎖定村內自然資源,準備通過盤活高標準農田、山垅田等集體資產優化村產業結構,讓每個年齡層的村民都有活可干。
延平區南山鎮后溪村在畜禽污染整治中,拆除了全村所有的養殖場。為了幫助養殖戶,村書記帶頭成立“銀杏果蔬專業合作社”,把村里閑置的200多畝土地進行流轉,種植時令水果蔬菜,發展生態種植產業。同時,充分利用百年銀杏資源,開辦“銀杏山莊”農家樂,依托銀杏樹特色景觀,帶動了全村的旅游業發展。
爐下鎮樟嵐村養豬戶林順興表示, 他的豬場在此次的整治行動中也被拆除,留下的400畝土地,光指著種菜肯定不行。于是,他計劃等政府轉產轉業培訓后,將場地建設成一個文化與農業休閑觀光一體化的場所。因為樟嵐村有一位歷史名人李侗,是宋朝著名理學家、思想家朱熹的老師。這樣可將生態與文化相結合,使之相得益彰。
拆除豬欄之后,用心為退養生豬戶謀生路,確保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的成效。延平區不僅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生態農業的生命力,接下來還將認真研究今年“中央1號文件”,充分利用涉農優惠政策,及國家、省上涉及生態建設的專項資金,讓退養戶在轉產轉業中享受到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