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是一項能夠帶動千家萬戶脫貧致富的普惠產業,是適合廣大農村山區發展的宜農產業,更是我縣易于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優勢產業。近年來,我縣畜牧業持續發展,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有了較大提高,規模化養殖有了新的進展,養殖大戶明顯增多,養殖結構進一步優化,基礎條件逐步改善,畜牧業在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自去年下半年來,隨著以生豬為主的畜產品價格大幅飆升和整個市場行情的好轉,養殖業利潤豐厚,養殖戶生產積極性高漲、投入增加,加上各級政府政策大力鼓勵扶持,我縣的畜牧產業已面臨加快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機遇可遇不可求,如何抓住難得機遇,找準主攻方向,破解發展難題,真正做大做強我縣畜牧產業,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發展,是擺在決策者面前的一大課題。
一、我縣畜牧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鄉鎮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下,通過全縣畜牧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我縣畜牧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畜牧業在我縣農業農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2007年,全縣出欄生豬 109.26萬頭、肉牛 3.37萬頭、肉羊 53.49萬只、家禽 1745.47萬只;規模養殖出欄量占生產總量的 35%;實現畜牧業產值 13.5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 54.5%,提高 7.1個百分點;生豬三元雜交面達 98%,其中 DLY三元雜交面達 40.2%,生豬品質穩步提升;先后培育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全年畜牧企業產值達 3億元以上;質量安全穩定,基本實現清凈無疫;農民人均畜牧業增收 150余元,成為繼勞務經濟后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一)畜牧龍頭企業情況
目前,全縣建成匯豐食品、嘉信食品、劍門火腿廠等畜禽食品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可宰殺生豬 100萬頭。匯豐食品公司 2006年建成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但至今未建立生產基地,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名號嚴重名不符實。據縣畜牧部門駐廠檢疫統計, 2007年匯豐公司實際宰殺生豬 7萬頭,主要是宰殺加工白條肉、分割肉,處于初級加工水平。嘉信食品公司已完成廠區建設及設備配置,生產試運行,基地建設尚處謀劃之中。海琦牧業規模存欄肉牛 1100頭,計劃發展 300戶農戶代養 3000頭,現存欄 520頭,是全省目前規模最大的肉牛養殖企業。該企業二期工程肉牛宰殺加工線,由于融資困難,遲遲不能上馬;基地建設、農戶代養等工作,未獲實質性進展。鐵騎力士開封種雞場現存欄種雞 12萬套,日產種蛋 5噸多,年產值可達 1億元,但只注重自身發展,在建設基地、帶動農戶方面缺乏主動性,沒有大動作。
(二)養殖小區建設情況
2007年,全縣建成畜牧小區 64個,其中生豬小區 57個,建設農戶 2751戶,全年出欄生豬 62807頭,戶均 22.8頭;家禽小區 3個,建設農戶 200戶,存欄家禽 10.3萬只,戶均 515只;毛兔小區 4個,建設農戶 250戶,存欄毛兔 2.7萬只。 2008年全縣新建畜牧小區 60個,其中生豬小(園)區 45個、家禽小區 10個、山羊小區 5個。縣上重點打造白龍鎮青豐、漢陽鎮中心、木馬鎮威靈、姚家鄉團結和公興鎮九龍等標準化畜禽養殖園(小)區。目前,已完成了畜牧小區的詳細規劃,落實了建設農戶、發展項目,圈舍改擴建等基礎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
(三)畜禽養殖大戶情況
截止 2007年底,全縣建成各類規模養殖戶 1.5萬戶,其中,年出欄生豬 30頭以上 8300戶、 100頭以上 850戶、 500頭以上 65戶、 1000頭以上 8戶,出欄家禽 500只以上 2300戶、 1000只以上 550戶。
2008年,全縣計劃新發展年出欄生豬 100頭以上大戶 570戶、 500頭以上大戶 57戶、 1000頭以上大戶 30戶、萬頭生豬規模養殖場 1個、萬頭仔豬繁殖場 1個,年出欄家禽 1000只以上大戶 400戶、 1萬只劍門關土雞養殖場 20戶,年出欄山羊 100只以上大戶 200戶。全縣適度規模養殖戶將達到 1.7萬戶以上,規模養殖出欄量占全縣畜禽出欄總量的 40%以上。
在市場有利和政策有力的雙重作用下,養殖大戶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一大批返鄉人員、外來企業(業主)把畜牧業作為投資熱點,積極發展畜禽養殖業。目前,全縣新發展 100頭以上養豬大戶 398個, 1000頭豬場 15個,在建萬頭豬場 4個(分別是漢陽鎮小劍山萬頭豬場、城北鎮柳埡萬頭豬場和白龍鎮現代農業園區內 2個萬頭豬場)。散養農戶的養殖積極性空前高漲,積極開展圈舍改擴建,擴大飼養規模,養殖總量大幅度增長,畜牧業生產方式由分散粗放型向標準化規模養殖迅速轉變。 1-3月,全縣出欄生豬 36.41萬頭,肉牛 0.88萬頭,肉羊 9.24萬只,家禽 502.03萬只,同比分別增長 25.22%、 23.98%、 22%、 43.33%;存欄生豬 79.51萬頭,牛 15.15萬頭,羊 25.47萬只,家禽 842.92萬只,毛兔 33.55萬只,同比分別增長 11.10%、 15.88%、 21%、 13.44%、 6.2%。
(四)專合組織建設情況
近年來,由縣畜牧部門牽頭,先后成立了 “劍閣縣興牧生豬專業合作社 ”、 “劍門關土雞養殖協會 ”、 “劍閣縣毛兔養殖協會 ”、 “劍閣縣山羊養殖協會 ”等各類畜牧專合組織 10余個。劍閣縣興牧生豬專業合作社于 2007年 12月成立,發展社員 98人,辦理了工商注冊,建立了組織機構,完善了規章制度,管理有序,運轉正常。但專合組織的規范運作還有待提高,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夠緊密。
二、畜牧產業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當前,我縣正處于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跨越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面臨新挑戰,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視的矛盾和問題。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畜牧業發展帶來深刻影響。從事畜禽養殖的中老年比重上升,畜牧業勞動力素質呈現結構性下降,一些農戶退出畜牧業生產領域,由生產者轉變為消費者。在農村勞動力商品化特征逐步顯現、農民工工資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如果畜牧業比較收益不能更大幅度提高,將無法留住農村勞動力從事畜牧業生產,難以穩定和提高畜牧業生產能力,為畜禽生產持續增長帶來不利影響。二是消費升級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對畜產品有效供給帶來新的挑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業占 GDP比重和食品消費在居民消費支出中的比重都會下降,但農業基礎地位不會改變,消費者對畜產品供給的數量和質量要求會不斷提高。去年的豬肉市場風波,說明畜牧業具有鮮明的食物安全基礎性、產業發展周期性、應對風險脆弱性、產品供給敏感性等特點。隨著畜產品市場化、信息化的推進,畜產品供給對價格的反應更加敏感,加上國際市場的連鎖影響,市場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為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帶來新的挑戰。三是提高畜牧業組織化程度要求越來越緊迫。在堅持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應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要引導千家萬戶散養農戶進入現代畜牧業,必須不斷提高畜牧業組織化程度,促進畜牧業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以及經營的一體化、服務的社會化,以不斷提高養殖農戶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
目前,從總體上看,我縣畜牧業正處于爬坡上坎的關鍵時期,最大的實際是生產水平仍處于傳統的分散小農戶發展階段,最大的問題是發展的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不同步,最大的風險是動物疫病和市場波動,具體表現為七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全縣上下齊抓共促畜牧業發展的合力有待增強。畜牧業作為全縣農業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對農業經濟發展拉動力強、貢獻率高,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但部分鄉鎮卻積極性不夠,特別是規范生豬稅費征收后,畜牧工作滿足于紙上談兵,小打小鬧,缺少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涉農部門在發展畜牧業上各自為政,相互溝通、項目捆綁、統籌協調不夠,相關資源缺乏集聚整合,畜牧部門在工作中有曲高和寡、孤軍奮戰的感覺。
二是養殖規模偏小,產業化程度較低。盡管生產總量增長較快,但基礎設施薄弱,規模養殖整體發展不足,良種化水平低,還沒有形成大批量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養殖大戶、企業和基地。在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鏈條上缺乏有效對接,在建立利益共同體這個實現產業化的重要環節上差距較大,家庭養殖、粗放經營仍是我縣畜牧業發展的主流,養殖戶抗市場波動、疫病風險能力明顯不足。同時,能繁母豬基礎群較小,縣內仔豬豬源不足,價格較高,影響當前生豬填槽及生豬生產持續發展。
三是畜牧工業發展滯后。目前,我縣僅有 2家生豬宰殺加工企業,缺乏家禽、牛羊等產品加工和飼料生產企業,而且生產能力不足,只能加工生產初級產品,缺乏深加工增值環節,沒有形成品牌產品,龍頭企業基地建設和帶動農戶能力差,產業鏈條延伸不足,產業化發展步伐緩慢。
四是扶持力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畜牧業投入主體單一,資金匱乏,財政投入偏少,金融信貸門檻較高,資金 “瓶頸 ”問題尚未有效解決,畜牧業發展仍處在自發自為狀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全縣沒有一個專業的畜禽產品交易市場,大多數養殖戶只能東奔西走找市場,零敲碎打搞交易。部分養殖戶受傳統觀念和資金短缺雙重制約,只能靠自身積累,小規模經營。龍頭企業普遍存在發展資金困難問題,銀行信貸難的現象較為突出。
五是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呈現頻發、高發態勢,病原污染面較大,外來疫病威脅日益嚴重,養殖風險加大。
六是現行獸醫管理體制已極不適應我縣畜牧產業發展需要。基層畜牧獸醫站發展舉步維艱,職工面臨生存困難,維穩壓力大,矛盾突出。動物防疫體系不健全、隊伍不穩定、人員不落實、經費無保障,防疫工作不能全面有效開展,產業發展安全隱患較大,體制缺陷已暴露無遺。
七是專合組織少,經營水平不高,帶動能力差。調查中,不少合作社(協會)反映經費匱乏,經營性業務、技術培訓、良進引進等工作無法開展,一些合作社(協會)名存實亡,沒有真正發揮在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過渡當中的橋梁紐帶作用。農戶普遍反映合作社(協會)實際服務工作做得少,大多是單純的買賣關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進、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
三、當前畜牧產業化發展的有利形勢
發達的畜牧業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先導和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農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在種植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優先發展產業關聯度高、比較效益好的養殖業,是一個帶普遍性的規律,如歐美發達國家畜牧業占農業的比重一般都高達 70-80%。我縣是農業大縣,也是畜產品產銷大縣,經過近 30年的改革與發展,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 54.5%,畜產品加工產值和生豬等主要畜產品商品率不斷提高,我縣已進入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已成為農業發展新階段的戰略任務。加之我縣人多地少,自然災害頻繁,農業抗災減災能力弱,農業現代化受資源、環境等約束的問題十分突出。與種植業相比,畜牧業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對土地規模、土地質量等因素的依賴程度較低,單位土地面積產出率高,易于做大做強。同時,畜牧業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可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可有效緩解人增地減的矛盾,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因此,在建設現代農業過程中推進畜牧業率先實現現代化是我縣的必然選擇。統籌城鄉發展,我們也必須發揮豐富的畜牧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畜牧業承農啟工、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輻射城鄉經濟能力強的特點,建立現代化的畜產品加工及飼料生產企業群,打造畜產品深加工基地,帶動飼料、獸藥、食品、儲運、冷藏等眾多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實施 “工業強縣 ”戰略,促進縣域工業發展和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實現城鄉經濟的互動互補,推動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目前,我縣畜牧產業大發展面臨重大 “利好 ”:
一是政策扶持有力。 2004年以來,中央和省上連續 5年出臺的 1號文件都強調要增加 “三農 ”投入,鞏固完善支農、惠農、強農政策。特別是 2007年,國家出臺了扶持生豬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財政投入力度。 2008年能繁母豬補貼將從去年的 50元 /頭提高到 100元 /頭,中央 1號文件進一步明確要求全面落實生豬生產各項扶持政策,加大對生豬大縣的獎勵補助。省政府即將出臺《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見》,將為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繼續提供持久有力的政策支撐。我縣 2007年出臺了《關于加快畜牧產業發展的決定》(劍委發 [2007]6號),制定了未來五年畜牧產業發展規劃,加大了畜牧產業發展投入,全縣圍繞優勢特色產業促發展的氛圍初步形成。
二是市場行情有利。去年以生豬為主的畜禽產品價格高位運行,我縣養殖戶生產效益顯著提高,農戶養殖積極性高漲,標準化規模養殖呈快速增長態勢。在政策引導和市場拉動的共同作用下,更多的社會資金正在并將繼續注入養殖業,成為源頭活水,給我縣進一步做大做強畜牧產業帶來強勁支持。
三是基礎穩固扎實。我縣發展畜牧業的資源條件得天獨厚,畜禽基礎群大,產量高,長期位列全市前茅, 2007年被列為全國 253個生豬調出大縣之一,畜牧食品加工業初具規模,畜產品銷路看好,發展基礎堅實。
四是區域化、規模化發展面臨新的機遇。由于示范小區建設及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原因,加快了土地的流轉集中成片,加之消費總量和商品量的不斷增長、畜產品市場價格攀升,部分農民外出打工收入用于返鄉發展規模養殖積極性提高,以及部分城鎮居民、下崗職工的積極參與,促進了社會資本城鄉間的雙向流動,有利于畜牧業區域化、規模化發展。
四、畜牧產業化發展應把握的幾個原則
(一)規劃先行。一是科學布局。根據《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結合城鎮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按照 “南禽兔北牛羊全縣豬 ”的畜牧產業發展布局,建立生豬、牛羊、禽兔三大產業發展帶和畜牧業加工區,明晰畜牧業發展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二是合理規劃區域載畜量。對適養區開展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根據水環境容量和耕地消納畜禽糞污的能力,確定區域畜禽養殖數量,規劃布點養殖小區(場)。通過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服務,在發展養殖小區和推進一村一品的建設中,推進環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在穩定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不斷改善村民的生活質量,推進鄉村兩個文明協調發展。
(二)適度規模。規模化養殖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方向。要提高畜牧業比較效益,保障有效供給,加快推進飼養方式的轉變,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勢在必行。當前的規模養殖主要有兩種:一是由業主投資的單個飼養場的大規模養殖,二是在一定區域內實行統一標準下的基地式分戶飼養(畜禽養殖小區)。從我縣農村人多地少、居住分散、山地丘陵為主的基本縣情出發,第二種方式的規模養殖,更易在全縣推行,更能讓千家萬戶農民受益,能真正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目標。建設畜禽養殖小區,必須按照業主和農戶的經濟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據當地生產條件、生態環境、周邊農作物和土地對畜禽廢棄物的消納能力,力求規模適度而避免貪大求洋。盲目貪大,會增大環保壓力和疫病防控風險;盲目 “求洋 ”,則投入大,運行費用高,養殖戶難承受。只有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才能走上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因此,實際工作中要處理好規模養殖和散養的關系,在發揮散養對滿足農民自身消費需求的同時,加快發展適度規模養殖,促進生產總量增長,提高農戶健康養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
(三)種養結合。畜牧業作為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既需要利用自然、開發資源來實現產量增長,也必須通過保護環境、涵養水土來保障可持續發展。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養殖小區,面臨用地協調、動物疫病控制和養殖排泄物污染等難題。走農牧結合、動植物互惠的發展路徑,是妥善處理和解決畜牧業發展難題,建立農業生態平衡,實現農牧雙贏的最佳途徑。一是有利于解決養殖用地問題。相對于種植業而言,畜禽養殖受土地質量約束較小,各地可根據規劃,充分利用豐富的荒山荒坡資源建養殖小區(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決規模養殖用地緊張的問題。二是有利于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生態養殖小區利用山地丘陵,加之自繁自養,就地就近供應仔畜禽苗,能起到自然防疫的屏障作用,防止外來有害生物的擴散。三是有利于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種養結合的畜牧業發展模式,農牧結合的空間相對比較大,有利于種植業減少化肥投入,保護和提高土壤肥力,發展糧 —經 —飼三元種植結構;有利于養殖業充分利用農作物,用青綠飼料喂養畜禽,改善飼料結構、豐富飼料營養,增加鮮味,降低養殖成本。四是有利于消納養殖場的排泄物。把養殖業融入農、林業中,形成豬 —沼 —果(林、草、菜)等多種綜合利用模式,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四)發展與保護并重。畜牧業發展,效益在規模,成敗在防疫。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已經由生產性、技術性問題演變成為社會性、政治性問題甚至是全球性問題。發展現代畜牧業必須堅持發展與保護兩手抓,牢固樹立抓動物防疫工作就是抓畜牧業發展、抓農民增收的觀念,把防控工作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常抓不懈。既要重視突發疫情的控制,更要重視平穩時期的預防;既要做好季節性集中防疫,更要注重建立長效防控機制。
五、加快我縣畜牧產業化發展的對策思考
發展畜牧產業必須注重規模,規模養殖的發展也勢必擴大對工業飼料的需求,并促進加工業從過去被動發展的 “工業依附型 ”向主動發展的 “市場主導型 ”轉變,從而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形成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格局,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為此,我縣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努力方向在于加大對傳統畜牧業改造力度,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生產方式上,堅持以畜牧企業為龍頭、以農戶標準化養殖為基礎、適度規模為主導、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發展模式;發展方向上,堅持面向省內外兩個市場,走外向型畜牧經濟之路;產業結構上,堅持南北發展戰略,以生豬、家禽生產為主體,加快發展草食牲畜。要按照 “調整結構,優化布局,提升品質,增加總量,確保安全,創新機制,延長產業鏈,實現產業化 ”的畜牧工作總體思路,堅持以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主線,以推進科技進步為支撐,以加快產業化發展為重點,以健全服務體系為保障,積極構筑具有劍閣特色的現代畜牧業,促進我縣農村經濟快速協調健康發展。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 )調整優化結構,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產業調整要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實際出發,合理配置資源,優化品種結構,大力發展節糧型畜牧業,提高規模化、集約化飼養水平。在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的基礎上,繼續深入實施 “退城入鄉 ”和 “退戶入園 ”的畜牧業發展戰略,加快畜牧業區域化結構布局調整,積極探索畜禽養殖小區建設和發展新模式。養殖小區建設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大力推廣 “六統一分 ”(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圈舍建設、統一疫病防治、統一質量監測、統一污水處理,分戶飼養)小區養殖模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積極建設生態環保型養豬場,使養殖小區建設成為全縣規模化經營的主要模式。突出動物防疫和環保設施建設,強化生態環境控制,做好畜禽排泄物、廢棄物和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使養殖小區真正成為現代化的畜禽養殖基地。當前,應扎實開展小區和大戶建設,轉變生產方式,穩定生豬和家禽產量,進一步加快牛、羊、兔業生產,實現規模化飼養、基地化生產,注重產品安全,提升產品質量。大力推廣 “糧 —經 —飼 ”三元種植結構,推進草畜一體化工程,擴大飼料加工和獸藥生產規模,增加產量,以適應畜牧業快速增長的需要。
(二 )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推進產業化經營。把培育、引進龍頭企業作為畜牧產業化經營的重中之重,與工業強縣戰略有機結合,以畜禽產品加工增值增效、帶動農戶增產增收為著力點,重點扶持鐵騎力士、匯豐食品、嘉信食品、海琦牧業、康茂種豬場等企業做大做強,在基地建設、原料供給、資金扶持、市場服務、技術指導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方面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持,形成供種、飼料加工、畜禽生產和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群。按照縣委 “項目至上,招商為先 ”要求,立足我縣畜牧業資源優勢,大力引進畜禽養殖、飼料生產和畜禽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國家級或省級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我縣種源、飼料、獸藥生產和畜牧食品加工業,形成完整的畜牧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快速持續發展能力。要大力完善市場體系建設,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不斷加強和完善市場服務體系,興辦畜禽專業市場,發展市場服務中介組織。要不斷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加快畜牧業專合組織和專業協會建設。
(三 )實施 “科技興牧 ”戰略,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實施畜牧科技入戶工程,切實抓好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大良種的引進、繁育、改良、推廣力度,提高其對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要加強畜牧科技示范園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戶建設,大力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和綠色環保技術,有條件的畜牧小區、飼養場所都要利用秸稈、沼氣技術,發展生態養殖,改善生產環境,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經濟的良性循環。
(四 ) 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確保畜牧業長足發展。一是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環境。對全縣已形成基地優勢的區域和適宜發展的地區,要切實加大水、電、路等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廣大養殖戶和龍頭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要把加大項目爭取和招商引資作為畜牧業投入的重要渠道,抓住國家農業項目對西部傾斜的有利契機,通過各種渠道爭取項目。三是要把退耕還林(草)、扶貧開發、水利建設、農村能源建設項目緊緊圍繞全縣畜牧業發展來布局,整合各類項目優勢,采取項目捆綁、集中投資的辦法,發揮資金規模效益。四是要加強與金融部門的溝通協調,降低畜牧業貸款門檻,切實解決好龍頭企業發展融資難題。要通過采取小額信貸、貼息補助等形式,支持養殖大戶引進良種、繁育良種、擴大和提升養殖規模和水平。五是要在支農資金的安排上對畜牧業給予重點扶持和傾斜,并通過政策導向和資金引導,調動和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發展畜牧業。
(五)深化獸醫體制改革,建設高素質的畜牧隊伍。獸醫體制改革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人員分流,要盡快啟動實施,力爭年內完成行政管理、執法監督和技術支撐三大體系建設任務。要落實好鄉鎮公益性畜牧獸醫站的編制、經費、人員,認真做好分流人員安置工作,按政策妥善安置分流人員,依法依規用心用情解決好他們的實際困難,免除其后顧之憂。縣財政要加大對基層畜牧獸醫站的投入支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工作條件,解決好村級動物防疫員經費補貼問題。全縣各級畜牧部門要加強行風建設,始終堅持把關注民生、解除民困、幫助民富作為首要職責,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六)優化環境,增加合力,力促畜牧產業化大發展。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市有關發展農業、畜牧業產業化和扶持龍頭企業的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扶持政策,搞好全方位的服務。各級政府部門既要用抓工業的理念抓畜牧業,又要用商業的理念經營畜牧業。要適應畜牧產業化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和建立有利于畜牧業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各有關部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轉變職能,樹立服務意識,為畜牧產業化經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發展和改革、畜牧等部門要制定畜牧產業發展規劃,幫助各地抓好龍頭企業、園區、基地建設,切實做好良種、技術、信息、市場開拓等各項服務工作。稅務部門要落實好畜牧龍頭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國土部門要對產業化龍頭企業用地給予重點支持;養殖小區用地的承包經營權,可以按照 “依法、自愿、有償 ”的原則進行流轉。林業部門要解決好畜牧業占用林地、林木問題,搞好養殖場區綠化。水利部門要解決好畜禽養殖安全飲水問題。交通部門要搞好養殖大戶、小區、畜牧龍頭企業的道路建設工作。質監部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和完善畜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指導生產,加強從基地源頭到市場準入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監控。工商、民政、經濟商務、供銷等部門要搞好信息服務和產品外銷的牽線搭橋工作,積極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農民經紀人隊伍,完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自律制度。農業、環保部門要圍繞養殖小區實施沼氣項目,幫助做好養殖業的清潔生產。新聞媒體要加大對畜牧產業化經營的宣傳力度,引導有資本、有能力的企業從事畜產品的加工與流通。政法部門要加大農村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優化農村基層的社會治安環境,為畜牧業發展提供安全保障。縣畜牧產業化領導小組要切實履職,加強統籌,積極協調解決畜牧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鄉鎮政府主要領導是本區域發展畜牧產業化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是具體責任人。對既定的畜牧產業化發展目標要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個規劃、一套辦法,一抓到底。要加強檢查督導,確保目標任務的真正落實和全面完成。
總之,畜牧產業在我縣已具有加快發展的良好基礎條件。只要全縣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乘勢而上,繼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助推這一農村主導產業發展,就一定能夠擴大規模,形成氣候,增大產值,彰顯效益,為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一、我縣畜牧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鄉鎮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下,通過全縣畜牧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我縣畜牧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畜牧業在我縣農業農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2007年,全縣出欄生豬 109.26萬頭、肉牛 3.37萬頭、肉羊 53.49萬只、家禽 1745.47萬只;規模養殖出欄量占生產總量的 35%;實現畜牧業產值 13.5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 54.5%,提高 7.1個百分點;生豬三元雜交面達 98%,其中 DLY三元雜交面達 40.2%,生豬品質穩步提升;先后培育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全年畜牧企業產值達 3億元以上;質量安全穩定,基本實現清凈無疫;農民人均畜牧業增收 150余元,成為繼勞務經濟后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一)畜牧龍頭企業情況
目前,全縣建成匯豐食品、嘉信食品、劍門火腿廠等畜禽食品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可宰殺生豬 100萬頭。匯豐食品公司 2006年建成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但至今未建立生產基地,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名號嚴重名不符實。據縣畜牧部門駐廠檢疫統計, 2007年匯豐公司實際宰殺生豬 7萬頭,主要是宰殺加工白條肉、分割肉,處于初級加工水平。嘉信食品公司已完成廠區建設及設備配置,生產試運行,基地建設尚處謀劃之中。海琦牧業規模存欄肉牛 1100頭,計劃發展 300戶農戶代養 3000頭,現存欄 520頭,是全省目前規模最大的肉牛養殖企業。該企業二期工程肉牛宰殺加工線,由于融資困難,遲遲不能上馬;基地建設、農戶代養等工作,未獲實質性進展。鐵騎力士開封種雞場現存欄種雞 12萬套,日產種蛋 5噸多,年產值可達 1億元,但只注重自身發展,在建設基地、帶動農戶方面缺乏主動性,沒有大動作。
(二)養殖小區建設情況
2007年,全縣建成畜牧小區 64個,其中生豬小區 57個,建設農戶 2751戶,全年出欄生豬 62807頭,戶均 22.8頭;家禽小區 3個,建設農戶 200戶,存欄家禽 10.3萬只,戶均 515只;毛兔小區 4個,建設農戶 250戶,存欄毛兔 2.7萬只。 2008年全縣新建畜牧小區 60個,其中生豬小(園)區 45個、家禽小區 10個、山羊小區 5個。縣上重點打造白龍鎮青豐、漢陽鎮中心、木馬鎮威靈、姚家鄉團結和公興鎮九龍等標準化畜禽養殖園(小)區。目前,已完成了畜牧小區的詳細規劃,落實了建設農戶、發展項目,圈舍改擴建等基礎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
(三)畜禽養殖大戶情況
截止 2007年底,全縣建成各類規模養殖戶 1.5萬戶,其中,年出欄生豬 30頭以上 8300戶、 100頭以上 850戶、 500頭以上 65戶、 1000頭以上 8戶,出欄家禽 500只以上 2300戶、 1000只以上 550戶。
2008年,全縣計劃新發展年出欄生豬 100頭以上大戶 570戶、 500頭以上大戶 57戶、 1000頭以上大戶 30戶、萬頭生豬規模養殖場 1個、萬頭仔豬繁殖場 1個,年出欄家禽 1000只以上大戶 400戶、 1萬只劍門關土雞養殖場 20戶,年出欄山羊 100只以上大戶 200戶。全縣適度規模養殖戶將達到 1.7萬戶以上,規模養殖出欄量占全縣畜禽出欄總量的 40%以上。
在市場有利和政策有力的雙重作用下,養殖大戶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一大批返鄉人員、外來企業(業主)把畜牧業作為投資熱點,積極發展畜禽養殖業。目前,全縣新發展 100頭以上養豬大戶 398個, 1000頭豬場 15個,在建萬頭豬場 4個(分別是漢陽鎮小劍山萬頭豬場、城北鎮柳埡萬頭豬場和白龍鎮現代農業園區內 2個萬頭豬場)。散養農戶的養殖積極性空前高漲,積極開展圈舍改擴建,擴大飼養規模,養殖總量大幅度增長,畜牧業生產方式由分散粗放型向標準化規模養殖迅速轉變。 1-3月,全縣出欄生豬 36.41萬頭,肉牛 0.88萬頭,肉羊 9.24萬只,家禽 502.03萬只,同比分別增長 25.22%、 23.98%、 22%、 43.33%;存欄生豬 79.51萬頭,牛 15.15萬頭,羊 25.47萬只,家禽 842.92萬只,毛兔 33.55萬只,同比分別增長 11.10%、 15.88%、 21%、 13.44%、 6.2%。
(四)專合組織建設情況
近年來,由縣畜牧部門牽頭,先后成立了 “劍閣縣興牧生豬專業合作社 ”、 “劍門關土雞養殖協會 ”、 “劍閣縣毛兔養殖協會 ”、 “劍閣縣山羊養殖協會 ”等各類畜牧專合組織 10余個。劍閣縣興牧生豬專業合作社于 2007年 12月成立,發展社員 98人,辦理了工商注冊,建立了組織機構,完善了規章制度,管理有序,運轉正常。但專合組織的規范運作還有待提高,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夠緊密。
二、畜牧產業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當前,我縣正處于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跨越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面臨新挑戰,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視的矛盾和問題。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畜牧業發展帶來深刻影響。從事畜禽養殖的中老年比重上升,畜牧業勞動力素質呈現結構性下降,一些農戶退出畜牧業生產領域,由生產者轉變為消費者。在農村勞動力商品化特征逐步顯現、農民工工資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如果畜牧業比較收益不能更大幅度提高,將無法留住農村勞動力從事畜牧業生產,難以穩定和提高畜牧業生產能力,為畜禽生產持續增長帶來不利影響。二是消費升級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對畜產品有效供給帶來新的挑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業占 GDP比重和食品消費在居民消費支出中的比重都會下降,但農業基礎地位不會改變,消費者對畜產品供給的數量和質量要求會不斷提高。去年的豬肉市場風波,說明畜牧業具有鮮明的食物安全基礎性、產業發展周期性、應對風險脆弱性、產品供給敏感性等特點。隨著畜產品市場化、信息化的推進,畜產品供給對價格的反應更加敏感,加上國際市場的連鎖影響,市場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為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帶來新的挑戰。三是提高畜牧業組織化程度要求越來越緊迫。在堅持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應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要引導千家萬戶散養農戶進入現代畜牧業,必須不斷提高畜牧業組織化程度,促進畜牧業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以及經營的一體化、服務的社會化,以不斷提高養殖農戶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
目前,從總體上看,我縣畜牧業正處于爬坡上坎的關鍵時期,最大的實際是生產水平仍處于傳統的分散小農戶發展階段,最大的問題是發展的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不同步,最大的風險是動物疫病和市場波動,具體表現為七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全縣上下齊抓共促畜牧業發展的合力有待增強。畜牧業作為全縣農業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對農業經濟發展拉動力強、貢獻率高,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但部分鄉鎮卻積極性不夠,特別是規范生豬稅費征收后,畜牧工作滿足于紙上談兵,小打小鬧,缺少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涉農部門在發展畜牧業上各自為政,相互溝通、項目捆綁、統籌協調不夠,相關資源缺乏集聚整合,畜牧部門在工作中有曲高和寡、孤軍奮戰的感覺。
二是養殖規模偏小,產業化程度較低。盡管生產總量增長較快,但基礎設施薄弱,規模養殖整體發展不足,良種化水平低,還沒有形成大批量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養殖大戶、企業和基地。在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鏈條上缺乏有效對接,在建立利益共同體這個實現產業化的重要環節上差距較大,家庭養殖、粗放經營仍是我縣畜牧業發展的主流,養殖戶抗市場波動、疫病風險能力明顯不足。同時,能繁母豬基礎群較小,縣內仔豬豬源不足,價格較高,影響當前生豬填槽及生豬生產持續發展。
三是畜牧工業發展滯后。目前,我縣僅有 2家生豬宰殺加工企業,缺乏家禽、牛羊等產品加工和飼料生產企業,而且生產能力不足,只能加工生產初級產品,缺乏深加工增值環節,沒有形成品牌產品,龍頭企業基地建設和帶動農戶能力差,產業鏈條延伸不足,產業化發展步伐緩慢。
四是扶持力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畜牧業投入主體單一,資金匱乏,財政投入偏少,金融信貸門檻較高,資金 “瓶頸 ”問題尚未有效解決,畜牧業發展仍處在自發自為狀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全縣沒有一個專業的畜禽產品交易市場,大多數養殖戶只能東奔西走找市場,零敲碎打搞交易。部分養殖戶受傳統觀念和資金短缺雙重制約,只能靠自身積累,小規模經營。龍頭企業普遍存在發展資金困難問題,銀行信貸難的現象較為突出。
五是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呈現頻發、高發態勢,病原污染面較大,外來疫病威脅日益嚴重,養殖風險加大。
六是現行獸醫管理體制已極不適應我縣畜牧產業發展需要。基層畜牧獸醫站發展舉步維艱,職工面臨生存困難,維穩壓力大,矛盾突出。動物防疫體系不健全、隊伍不穩定、人員不落實、經費無保障,防疫工作不能全面有效開展,產業發展安全隱患較大,體制缺陷已暴露無遺。
七是專合組織少,經營水平不高,帶動能力差。調查中,不少合作社(協會)反映經費匱乏,經營性業務、技術培訓、良進引進等工作無法開展,一些合作社(協會)名存實亡,沒有真正發揮在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過渡當中的橋梁紐帶作用。農戶普遍反映合作社(協會)實際服務工作做得少,大多是單純的買賣關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進、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
三、當前畜牧產業化發展的有利形勢
發達的畜牧業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先導和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農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在種植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優先發展產業關聯度高、比較效益好的養殖業,是一個帶普遍性的規律,如歐美發達國家畜牧業占農業的比重一般都高達 70-80%。我縣是農業大縣,也是畜產品產銷大縣,經過近 30年的改革與發展,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 54.5%,畜產品加工產值和生豬等主要畜產品商品率不斷提高,我縣已進入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已成為農業發展新階段的戰略任務。加之我縣人多地少,自然災害頻繁,農業抗災減災能力弱,農業現代化受資源、環境等約束的問題十分突出。與種植業相比,畜牧業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對土地規模、土地質量等因素的依賴程度較低,單位土地面積產出率高,易于做大做強。同時,畜牧業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可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可有效緩解人增地減的矛盾,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因此,在建設現代農業過程中推進畜牧業率先實現現代化是我縣的必然選擇。統籌城鄉發展,我們也必須發揮豐富的畜牧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畜牧業承農啟工、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輻射城鄉經濟能力強的特點,建立現代化的畜產品加工及飼料生產企業群,打造畜產品深加工基地,帶動飼料、獸藥、食品、儲運、冷藏等眾多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實施 “工業強縣 ”戰略,促進縣域工業發展和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實現城鄉經濟的互動互補,推動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目前,我縣畜牧產業大發展面臨重大 “利好 ”:
一是政策扶持有力。 2004年以來,中央和省上連續 5年出臺的 1號文件都強調要增加 “三農 ”投入,鞏固完善支農、惠農、強農政策。特別是 2007年,國家出臺了扶持生豬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財政投入力度。 2008年能繁母豬補貼將從去年的 50元 /頭提高到 100元 /頭,中央 1號文件進一步明確要求全面落實生豬生產各項扶持政策,加大對生豬大縣的獎勵補助。省政府即將出臺《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見》,將為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繼續提供持久有力的政策支撐。我縣 2007年出臺了《關于加快畜牧產業發展的決定》(劍委發 [2007]6號),制定了未來五年畜牧產業發展規劃,加大了畜牧產業發展投入,全縣圍繞優勢特色產業促發展的氛圍初步形成。
二是市場行情有利。去年以生豬為主的畜禽產品價格高位運行,我縣養殖戶生產效益顯著提高,農戶養殖積極性高漲,標準化規模養殖呈快速增長態勢。在政策引導和市場拉動的共同作用下,更多的社會資金正在并將繼續注入養殖業,成為源頭活水,給我縣進一步做大做強畜牧產業帶來強勁支持。
三是基礎穩固扎實。我縣發展畜牧業的資源條件得天獨厚,畜禽基礎群大,產量高,長期位列全市前茅, 2007年被列為全國 253個生豬調出大縣之一,畜牧食品加工業初具規模,畜產品銷路看好,發展基礎堅實。
四是區域化、規模化發展面臨新的機遇。由于示范小區建設及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原因,加快了土地的流轉集中成片,加之消費總量和商品量的不斷增長、畜產品市場價格攀升,部分農民外出打工收入用于返鄉發展規模養殖積極性提高,以及部分城鎮居民、下崗職工的積極參與,促進了社會資本城鄉間的雙向流動,有利于畜牧業區域化、規模化發展。
四、畜牧產業化發展應把握的幾個原則
(一)規劃先行。一是科學布局。根據《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結合城鎮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按照 “南禽兔北牛羊全縣豬 ”的畜牧產業發展布局,建立生豬、牛羊、禽兔三大產業發展帶和畜牧業加工區,明晰畜牧業發展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二是合理規劃區域載畜量。對適養區開展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根據水環境容量和耕地消納畜禽糞污的能力,確定區域畜禽養殖數量,規劃布點養殖小區(場)。通過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服務,在發展養殖小區和推進一村一品的建設中,推進環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在穩定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不斷改善村民的生活質量,推進鄉村兩個文明協調發展。
(二)適度規模。規模化養殖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方向。要提高畜牧業比較效益,保障有效供給,加快推進飼養方式的轉變,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勢在必行。當前的規模養殖主要有兩種:一是由業主投資的單個飼養場的大規模養殖,二是在一定區域內實行統一標準下的基地式分戶飼養(畜禽養殖小區)。從我縣農村人多地少、居住分散、山地丘陵為主的基本縣情出發,第二種方式的規模養殖,更易在全縣推行,更能讓千家萬戶農民受益,能真正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目標。建設畜禽養殖小區,必須按照業主和農戶的經濟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據當地生產條件、生態環境、周邊農作物和土地對畜禽廢棄物的消納能力,力求規模適度而避免貪大求洋。盲目貪大,會增大環保壓力和疫病防控風險;盲目 “求洋 ”,則投入大,運行費用高,養殖戶難承受。只有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才能走上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因此,實際工作中要處理好規模養殖和散養的關系,在發揮散養對滿足農民自身消費需求的同時,加快發展適度規模養殖,促進生產總量增長,提高農戶健康養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
(三)種養結合。畜牧業作為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既需要利用自然、開發資源來實現產量增長,也必須通過保護環境、涵養水土來保障可持續發展。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養殖小區,面臨用地協調、動物疫病控制和養殖排泄物污染等難題。走農牧結合、動植物互惠的發展路徑,是妥善處理和解決畜牧業發展難題,建立農業生態平衡,實現農牧雙贏的最佳途徑。一是有利于解決養殖用地問題。相對于種植業而言,畜禽養殖受土地質量約束較小,各地可根據規劃,充分利用豐富的荒山荒坡資源建養殖小區(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決規模養殖用地緊張的問題。二是有利于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生態養殖小區利用山地丘陵,加之自繁自養,就地就近供應仔畜禽苗,能起到自然防疫的屏障作用,防止外來有害生物的擴散。三是有利于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種養結合的畜牧業發展模式,農牧結合的空間相對比較大,有利于種植業減少化肥投入,保護和提高土壤肥力,發展糧 —經 —飼三元種植結構;有利于養殖業充分利用農作物,用青綠飼料喂養畜禽,改善飼料結構、豐富飼料營養,增加鮮味,降低養殖成本。四是有利于消納養殖場的排泄物。把養殖業融入農、林業中,形成豬 —沼 —果(林、草、菜)等多種綜合利用模式,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四)發展與保護并重。畜牧業發展,效益在規模,成敗在防疫。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已經由生產性、技術性問題演變成為社會性、政治性問題甚至是全球性問題。發展現代畜牧業必須堅持發展與保護兩手抓,牢固樹立抓動物防疫工作就是抓畜牧業發展、抓農民增收的觀念,把防控工作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常抓不懈。既要重視突發疫情的控制,更要重視平穩時期的預防;既要做好季節性集中防疫,更要注重建立長效防控機制。
五、加快我縣畜牧產業化發展的對策思考
發展畜牧產業必須注重規模,規模養殖的發展也勢必擴大對工業飼料的需求,并促進加工業從過去被動發展的 “工業依附型 ”向主動發展的 “市場主導型 ”轉變,從而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形成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格局,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為此,我縣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努力方向在于加大對傳統畜牧業改造力度,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生產方式上,堅持以畜牧企業為龍頭、以農戶標準化養殖為基礎、適度規模為主導、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發展模式;發展方向上,堅持面向省內外兩個市場,走外向型畜牧經濟之路;產業結構上,堅持南北發展戰略,以生豬、家禽生產為主體,加快發展草食牲畜。要按照 “調整結構,優化布局,提升品質,增加總量,確保安全,創新機制,延長產業鏈,實現產業化 ”的畜牧工作總體思路,堅持以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主線,以推進科技進步為支撐,以加快產業化發展為重點,以健全服務體系為保障,積極構筑具有劍閣特色的現代畜牧業,促進我縣農村經濟快速協調健康發展。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 )調整優化結構,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產業調整要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實際出發,合理配置資源,優化品種結構,大力發展節糧型畜牧業,提高規模化、集約化飼養水平。在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的基礎上,繼續深入實施 “退城入鄉 ”和 “退戶入園 ”的畜牧業發展戰略,加快畜牧業區域化結構布局調整,積極探索畜禽養殖小區建設和發展新模式。養殖小區建設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大力推廣 “六統一分 ”(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圈舍建設、統一疫病防治、統一質量監測、統一污水處理,分戶飼養)小區養殖模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積極建設生態環保型養豬場,使養殖小區建設成為全縣規模化經營的主要模式。突出動物防疫和環保設施建設,強化生態環境控制,做好畜禽排泄物、廢棄物和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使養殖小區真正成為現代化的畜禽養殖基地。當前,應扎實開展小區和大戶建設,轉變生產方式,穩定生豬和家禽產量,進一步加快牛、羊、兔業生產,實現規模化飼養、基地化生產,注重產品安全,提升產品質量。大力推廣 “糧 —經 —飼 ”三元種植結構,推進草畜一體化工程,擴大飼料加工和獸藥生產規模,增加產量,以適應畜牧業快速增長的需要。
(二 )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推進產業化經營。把培育、引進龍頭企業作為畜牧產業化經營的重中之重,與工業強縣戰略有機結合,以畜禽產品加工增值增效、帶動農戶增產增收為著力點,重點扶持鐵騎力士、匯豐食品、嘉信食品、海琦牧業、康茂種豬場等企業做大做強,在基地建設、原料供給、資金扶持、市場服務、技術指導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方面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持,形成供種、飼料加工、畜禽生產和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群。按照縣委 “項目至上,招商為先 ”要求,立足我縣畜牧業資源優勢,大力引進畜禽養殖、飼料生產和畜禽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國家級或省級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我縣種源、飼料、獸藥生產和畜牧食品加工業,形成完整的畜牧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快速持續發展能力。要大力完善市場體系建設,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不斷加強和完善市場服務體系,興辦畜禽專業市場,發展市場服務中介組織。要不斷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加快畜牧業專合組織和專業協會建設。
(三 )實施 “科技興牧 ”戰略,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實施畜牧科技入戶工程,切實抓好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大良種的引進、繁育、改良、推廣力度,提高其對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要加強畜牧科技示范園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戶建設,大力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和綠色環保技術,有條件的畜牧小區、飼養場所都要利用秸稈、沼氣技術,發展生態養殖,改善生產環境,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經濟的良性循環。
(四 ) 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確保畜牧業長足發展。一是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環境。對全縣已形成基地優勢的區域和適宜發展的地區,要切實加大水、電、路等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廣大養殖戶和龍頭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要把加大項目爭取和招商引資作為畜牧業投入的重要渠道,抓住國家農業項目對西部傾斜的有利契機,通過各種渠道爭取項目。三是要把退耕還林(草)、扶貧開發、水利建設、農村能源建設項目緊緊圍繞全縣畜牧業發展來布局,整合各類項目優勢,采取項目捆綁、集中投資的辦法,發揮資金規模效益。四是要加強與金融部門的溝通協調,降低畜牧業貸款門檻,切實解決好龍頭企業發展融資難題。要通過采取小額信貸、貼息補助等形式,支持養殖大戶引進良種、繁育良種、擴大和提升養殖規模和水平。五是要在支農資金的安排上對畜牧業給予重點扶持和傾斜,并通過政策導向和資金引導,調動和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發展畜牧業。
(五)深化獸醫體制改革,建設高素質的畜牧隊伍。獸醫體制改革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人員分流,要盡快啟動實施,力爭年內完成行政管理、執法監督和技術支撐三大體系建設任務。要落實好鄉鎮公益性畜牧獸醫站的編制、經費、人員,認真做好分流人員安置工作,按政策妥善安置分流人員,依法依規用心用情解決好他們的實際困難,免除其后顧之憂。縣財政要加大對基層畜牧獸醫站的投入支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工作條件,解決好村級動物防疫員經費補貼問題。全縣各級畜牧部門要加強行風建設,始終堅持把關注民生、解除民困、幫助民富作為首要職責,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六)優化環境,增加合力,力促畜牧產業化大發展。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市有關發展農業、畜牧業產業化和扶持龍頭企業的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扶持政策,搞好全方位的服務。各級政府部門既要用抓工業的理念抓畜牧業,又要用商業的理念經營畜牧業。要適應畜牧產業化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和建立有利于畜牧業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各有關部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轉變職能,樹立服務意識,為畜牧產業化經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發展和改革、畜牧等部門要制定畜牧產業發展規劃,幫助各地抓好龍頭企業、園區、基地建設,切實做好良種、技術、信息、市場開拓等各項服務工作。稅務部門要落實好畜牧龍頭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國土部門要對產業化龍頭企業用地給予重點支持;養殖小區用地的承包經營權,可以按照 “依法、自愿、有償 ”的原則進行流轉。林業部門要解決好畜牧業占用林地、林木問題,搞好養殖場區綠化。水利部門要解決好畜禽養殖安全飲水問題。交通部門要搞好養殖大戶、小區、畜牧龍頭企業的道路建設工作。質監部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和完善畜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指導生產,加強從基地源頭到市場準入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監控。工商、民政、經濟商務、供銷等部門要搞好信息服務和產品外銷的牽線搭橋工作,積極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農民經紀人隊伍,完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自律制度。農業、環保部門要圍繞養殖小區實施沼氣項目,幫助做好養殖業的清潔生產。新聞媒體要加大對畜牧產業化經營的宣傳力度,引導有資本、有能力的企業從事畜產品的加工與流通。政法部門要加大農村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優化農村基層的社會治安環境,為畜牧業發展提供安全保障。縣畜牧產業化領導小組要切實履職,加強統籌,積極協調解決畜牧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鄉鎮政府主要領導是本區域發展畜牧產業化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是具體責任人。對既定的畜牧產業化發展目標要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個規劃、一套辦法,一抓到底。要加強檢查督導,確保目標任務的真正落實和全面完成。
總之,畜牧產業在我縣已具有加快發展的良好基礎條件。只要全縣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乘勢而上,繼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助推這一農村主導產業發展,就一定能夠擴大規模,形成氣候,增大產值,彰顯效益,為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