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調整低鹽度蝦池養殖品種結構,提高蝦池生產力,充分利用養殖水體進行多品種立體養殖。我們于2010年底在龍海市紫泥鎮甘文生態養殖示范區利用一口蝦塘改造后進行日本對蝦、草蝦、刀額新對蝦、縊蟶、黃鰭鯛和鋸緣青蟹混養試驗,獲得較好經濟效益,現將該生態混養試驗主要技術環節如下:
一、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1.5公頃,有獨立進、排水系統,大、小潮均能自然進水,海水比重在1.0051.015之間,池塘坡度比1:2.5,泥沙底質,配備1.5KW水車式增氧機3臺。
二、放苗前準備工作
1.清淤和整埕:干塘清除池底表層污泥,然后曝曬一周,翻耕平整池底,加固池岸,在池塘四周建一條寬5m,深0.7 m的環溝。提前20天在環溝內側的中央灘面上筑成寬34m,長1520m的蟶畦,畦間距34m,畦溝深0.250.30m,便于排水和操作管理,平整蟶埕,蟶埕面積占池塘總面積的15%。
2.池塘消毒:放苗前15天左右,納入海水0.20.3m,用生石灰、50ppm漂白粉或20ppm茶餅進行消毒,35天后在蟶畦上翻泥0.20.3cm并整平。
3.培養基礎餌料:投苗前10天進水2030cm,施用5ppm尿素,1ppm磷肥或4-5ppm復合肥,使水色保持黃褐色或淺褐色。
三、苗種投放
1.蟶苗投放 選擇在11月份(農歷10月中旬)播苗,密度為300450萬粒/公頃,規格約12000粒/千克。
2.蝦苗投放 12月初放養日本對蝦苗,密度為15萬尾/公頃左右,規格12cm。翌年4月份投草蝦淡化苗,密度為4.57.5萬尾/公頃左右,規格12cm,以后根據實際情況“擠”放23批苗,每次3.04.5萬尾/公頃,每公頃投放苗量控制在15萬尾內。9月份放養刀額新對蝦淡化苗,密度為7.5萬尾/公頃,規格12cm。
3.魚苗投放 3月下旬放養黃鰭鯛,密度為2.252.50萬尾/公頃,規格35cm。
4.鋸緣青蟹苗投放 4月份放養鋸緣青蟹苗,密度為1.2萬只/公頃,規格30只/kg,以后根據苗種供應情況“擠”放23批次,也可每月少量投放,每公頃投放量1.52萬只。
表一 池塘放養苗種情況
品 種 時間(月 日) 數 量 規 格
縊蟶 11.12 96萬粒 1.2萬粒/千克
日本對蝦 11.21 22萬尾 1.2厘米
黃鰭鯛 翌年04.06 3.5萬尾 3-5厘米
草蝦 04.03 05.29 9萬尾 13萬尾 1.5厘米
鋸緣青蟹 04.0604.15 08.2008.23 1.8萬尾 0.5萬尾 30只/千克
刀額新對蝦 09.04 11萬尾 1.2厘米
四、養成管理
1.適時調水 蟶苗下塘初期,水位保持在2030cm,正常情況下每隔23天進水1020cm保持肥水,至水位加滿,這樣有利于縊蟶的生長。平常每15天排水一次,使蟶埕干水、本地俗稱“回埕”以促使縊蟶活動,并清理蟶埕表面雜藻。入夏后,天氣炎熱水溫高,尤其要確保良好的水質條件,必須加大換水量,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cm。養殖中后期,每15天潑灑一次濃度為2-4ppm的高效底凈或優質沸石粉,凈化池塘底質。
2.投餌 對蝦以配合餌料為主,投餌量根據對蝦體重按比例計算,4月份混養黃鰭鯛、鋸緣青蟹后,應適當投放鮮活低值貝類(如鴨嘴蛤),每天保持蝦塘中有鮮活低值貝類,這樣既可以避免蝦蟹殘食,還可以充分利用水體中的餌料生物和有機碎屑,凈化水質,保持良好的水色。
3.巡塘檢查 早晚巡塘,檢查池塘滲漏情況及進排水閘門防逃設施,觀察蝦、魚、蟹及縊蟶的活動、攝食及生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4.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1)多品種多次輪捕輪放可使蝦類長年處于低密度狀態,魚蝦蟹貝間交叉感染機率較低,已感染蝦類在良好條件下,也大部分可養殖至收獲規格。生產上若某批次蝦發生病害死亡,一般尚有部分能成活,也較少引起輪放小苗死亡,在12個潮水期(1530天)能很快恢復生產收獲對蝦。
(2)利用草蝦在疏養、低鹽度養殖環境下,生長速度分化明顯的特點,實施輪捕輪放,捕大留小。可減輕蝦池容量壓力,保持養殖環境穩定。一般第一批草蝦經過5060天養殖,即可開始收獲規格在15g/尾以上的商品蝦,開始收獲后,每天均可收蝦,根據蝦生長及病害狀況,靈活改變網具網目是一項重要防病措施,病蝦感染一般經“躁動期”、“滯納期”,直至死亡,在“躁動期”收蝦可減少損失及進一步的傳染。
(3)蝦病易發高峰期,控制鋸緣青蟹投餌量,利用鋸緣青蟹攝食病弱對蝦而控制蝦病進一步傳播。通過觀察定置網每天收獲的對蝦,池中蝦病狀況基本可以了解,如出現病癥,應馬上減少鋸緣青蟹的投餌量,甚至停止投喂。
(4)減少蝦蟹病毒交叉感染。鋸緣青蟹會攝食病弱死對蝦,生產上可觀察到鋸緣青蟹白斑表征(與褐斑病有明顯不同,褐斑病褐斑潰爛穿甲。白斑病白斑與對蝦白斑病一樣灰白但不潰爛穿甲),但白斑鋸緣青蟹一般不發生死亡,只有池中死蝦數量大于鋸緣青蟹總攝食量,腐臭的死蝦被鋸緣青蟹攝食才會引發鋸緣青蟹發病。由于采取對蝦疏養輪放輪捕,所以大量死蝦一般少見。生產上定期施用35ppm漂白粉或510ppm茶麩餅,除消毒外,還可刺激池中部分病蝦提早死亡并被鋸緣青蟹攝食,可減少集中死亡。
五、適時收獲
2月中旬開始收獲日本對蝦,捕大留小于3月底左右日本對蝦收捕后,縊蟶平均體長達到79cm以上,體重6070粒/kg,個體肥滿,即可排水起捕出售,通常要一次性捕完。
4月份第一批放養的草蝦經過5060天養殖,即可開始收獲規格15g/尾以上的商品蝦,草蝦采用不同網目的定量網可實現捕大留小,開始收獲后,每日均可收蝦,收獲規格可人為控制。同樣,黃鰭鯛、鋸緣青蟹可利用不同網具進行捕大留小,選擇肥滿度好青蟹適時上市,控制養殖密度。
六、經濟效益
總產值62.75萬元,總成本25.87萬元,平均產值36.88萬元/公頃,平均成本17.25萬元/公頃,平均純利潤24.59萬元/公頃,投入產出為1:2.43,經濟效益高。
表二 收 獲 情 況
項目 品種 總產量 (公斤) 平均單產 (公斤/公頃) 平均規格 總產值 (元)
日本對蝦 938 625.33 120尾/公斤 107870
草蝦 2455 1636.67 55尾/公斤 112930
刀額新對蝦 524 349.33 135尾/公斤 25152
縊蟶 7144 4762.67 66粒/公斤 64296
黃鰭鯛 3937 2624.67 6尾/公斤 110236
鋸緣青蟹 1917 1278 6只/公斤 207036
合 計 16915 627520
七、小結與討論
1、該模式是根據魚、蝦、蟹、貝不同的養殖品種,棲息水層和食性不同,利用水體中的各種生物餌料和人工配合餌料,有利于提高魚、蝦、蟹、貝等養殖品種的生長速度和抗病能力,對防止池塘老化,恢復池塘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達到相對穩定水質環境,控制大規模蝦病發生及蔓延的生態養殖模式。
2、混養縊蟶的蟶地約占蝦池面積1/6,每混養1-2年后要更換地方重修建新蟶埕地,新蟶埕地土壤含多類微量營養鹽豐富,可滿足縊蟶生長過程的營養需要。
3、該養殖模式的特點是一次性投入成本較少,通過幾次放苗使苗種和餌料的投入成本分散,可以從第一批放苗的收獲用于第二、三次放苗的生產投入,由集中投入變為分散投入,而且可連續收獲,可適應市場的變化,相應減少了養殖者的資金壓力和風險的承受能力,由于經濟效益高,資金周轉快,成本較低,很受養殖戶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