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05年有關部門對水禽業的不完全統計,我國為世界水禽第一生產大國,家養水禽總飼養量37億只,占世界水禽總飼養量的75%以上,鴨年存欄量7.25億只,占世界鴨存欄量的70%,鵝年存欄量2.68億只,占全球鵝存欄量的89%;鴨、鵝年屠宰量分別為18.04億只和5.43億只,占全球鴨、鵝屠宰總量的75.5%和93.2%。
隨著我國飼養水禽品種的增多,水禽飼養密度加大,飼養條件粗放,屠宰交易不規范,水禽漂蛋遠距離運輸(南方種蛋漂蛋到外省的非常多),免疫水禽的帶毒現象、家養水禽與候鳥接觸、水災頻繁和水域泛濫等,使水禽疫病的發生越來越嚴重,特別是近幾年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發生和流行以及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出現。
一、我國水禽疫病的防控
(一)水禽的主要疫病
目前我國主要的鴨病 (略)
目前我國主要的鵝病 (略)
(二)水禽疫病的防控
禽流感過去主要對雞致病,90年末開始對水禽致病,在本世紀對哺乳動物包括人致病,所以筆者認為,水禽疫病的防控,禽流感最有代表性。
1.我國禽流感發生的現狀
水禽多發 目前我國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策略主要依賴疫苗,而現有的禽流感疫苗對水禽的免疫保護效果不如對雞好。免疫水禽、對禽流感病毒不太敏感品種的水禽、大日齡種鴨(鵝)或蛋鴨存在不同程度的帶毒現象,而且家鴨體內的禽流感病毒主要在其腸道復制,腸道中病毒滴度高,所以排泄物污染水體后易造成傳播。
零星發生 由于我國從2005年起開始對水禽推薦使用H5N1滅活疫苗,使免疫水禽得到了保護,但仍有未免疫、免疫不確實、免疫程序不當或免疫接種后抗體水平不高的水禽和生長期短的肉鴨(北京鴨、櫻桃谷鴨、雜交肉鴨)零星發生禽流感。
先水禽后雞 盡管過去雞比鴨更容易感染禽流感,且感染發病后死亡率很高。但近幾年來,在雞、鴨混養或雞鴨通常分隔飼養的養殖場,出現鴨先發生禽流感后再傳給雞的現象。
多在農村 一些水禽小飼養戶,尤其是農村散養戶,由于投資少,飼養條件比較粗放,加上多為放養或未經過疫苗免疫或免疫不及時等原因,所以農村飼養的水禽更容易發生禽流感。
野鳥介入 目前世界上公認的侯鳥遷徙路線有8條,經過我國的候鳥遷徙路線為亞洲候鳥遷徙路線的分支,主要有3條,第一條是太平洋遷徙路線,主要經過我國的東南沿海省份;第二條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主要經過我國的中部省份;第三條是中亞遷徙路線,主要經過我國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區,野鳥的遷徙導致了禽流感病毒的傳播。
2.水禽(鴨)流感病毒生態學
水禽(如鴨)流感病毒主要是嗜腸道型,主要在家禽、水禽、野生鳥類及哺乳動物(包括人)之間持續循環。隨著水禽品種的增多、飼養密度的加大,陸生家禽(雞)與水禽(鴨、鵝)混養或同場分隔飼養以及野鳥的遷徙,都造成了禽流感病毒生態學極為復雜。
據報道目前已經從家禽、水禽、野鳥、哺乳動物(豬、老虎、貓、人)和蒼蠅身上分離到了禽流感病毒,這里是禽流感病毒巨大的基因庫。而且禽流感病毒還可以在飛鳥、鴨、鵝、豬、人、雞(火雞)之間單向或雙向傳播。
3.水禽在禽流感發生中的主要作用
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巨大貯存庫。目前鴨已成為禽流感病毒易感的自然感染發病、死亡的禽類。這種現象在以前是不存在的,從90年代末期以來這個問題已嚴重危害我國的禽類,包括水禽。禽流感病毒可橫向傳染陸生禽類而成為發生禽流感的傳染源,所以水禽(如鴨)在陸生家禽禽流感的發生和流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流行病學意義,所以筆者認為要控制和消滅禽流感首先要控制和消滅水禽的流感。
4.水禽流感的診斷
農業部頒布的診斷標準有三個,一是臨床診斷、二是血清學診斷、三是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 臨床診斷的標準是急性發病死亡、有明顯的神經癥狀、嚴重出血或壞死。病鴨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常呈急性死亡,臨床可見角弓反張、仰脖等神經癥狀。剖檢可見病鴨心肌呈白色條紋狀壞死(為鴨流感典型的特征性癥狀),腦膜出血,腦組織壞死,肝臟表面出血,心冠脂肪和心肌出血,肺臟出血,脾臟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腺胃出血并有大量的壞死點。胰腺有大量透明的壞死點、壞死灶(也為鴨流感的特征性病變),腸道外觀腫脹、出血,剪開后可見小腸黏膜有明顯的出血帶。回腸、直腸、盲腸黏膜嚴重出血。蛋鴨產軟殼蛋、薄殼蛋、畸形蛋,卵黃充血、出血。
血清學診斷 只適用于非免疫鴨群,因為無法區別免疫病毒和野毒感染。診斷標準為H5或H7亞型的血凝抑制效價HI>1:16。
病原學診斷 病原學診斷的標準主要有三個:H5或H7亞型病毒分離陽性、H5或H7亞型特異性分子生物學技術(PT-PCR)診斷陽性、任何亞型病毒靜脈內接種致病指數(IVPI)大于1.2。
5.水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實行免疫預防 實行免疫預防是禽流感的最后防線,也是關鍵措施,要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禽,禽不漏針”,確保我國水禽免疫率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85%以上。
有計劃分步驟的防控疫情 針對高致病性禽流感這個特殊疫病,應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采取不同措施進行綜合防控。
加強安全研究平臺建設,繼續加強水禽流感研究 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醫學研究條件相對較差,能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類傳染病開展研究的機構屈指可數,從而導致對這類疾病的研究明顯滯后,相對技術儲備貧乏,迫切需要先進、安全的可從事這一類動物傳染病研究的平臺。為給水禽的流感防控提供更堅實的技術支持,今后應加強水禽健康養殖技術、水禽流感流行病學、免疫水禽帶毒狀況監測、活禽市場和水禽帶毒狀況監測、水禽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學、水禽流感病毒生態學的研究。
推行生物安全飼養模式 改善硬件建設,樹立新觀念。推行標準化飼養、規范化管理。
加速推行家禽定點屠宰,強化防疫隊伍的建設 目前我國家禽還沒有啟動家禽定點屠宰,應借鑒我國豬定點屠宰的管理經驗,并盡快制定活禽交易的必備準則。同時構建省-市-縣-鄉-村動物防疫體系,加強鄉村級獸醫人員技術培訓等工作,切實強化我國動物疫病防控隊伍的建設。
隨著我國飼養水禽品種的增多,水禽飼養密度加大,飼養條件粗放,屠宰交易不規范,水禽漂蛋遠距離運輸(南方種蛋漂蛋到外省的非常多),免疫水禽的帶毒現象、家養水禽與候鳥接觸、水災頻繁和水域泛濫等,使水禽疫病的發生越來越嚴重,特別是近幾年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發生和流行以及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出現。
一、我國水禽疫病的防控
(一)水禽的主要疫病
目前我國主要的鴨病 (略)
目前我國主要的鵝病 (略)
(二)水禽疫病的防控
禽流感過去主要對雞致病,90年末開始對水禽致病,在本世紀對哺乳動物包括人致病,所以筆者認為,水禽疫病的防控,禽流感最有代表性。
1.我國禽流感發生的現狀
水禽多發 目前我國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策略主要依賴疫苗,而現有的禽流感疫苗對水禽的免疫保護效果不如對雞好。免疫水禽、對禽流感病毒不太敏感品種的水禽、大日齡種鴨(鵝)或蛋鴨存在不同程度的帶毒現象,而且家鴨體內的禽流感病毒主要在其腸道復制,腸道中病毒滴度高,所以排泄物污染水體后易造成傳播。
零星發生 由于我國從2005年起開始對水禽推薦使用H5N1滅活疫苗,使免疫水禽得到了保護,但仍有未免疫、免疫不確實、免疫程序不當或免疫接種后抗體水平不高的水禽和生長期短的肉鴨(北京鴨、櫻桃谷鴨、雜交肉鴨)零星發生禽流感。
先水禽后雞 盡管過去雞比鴨更容易感染禽流感,且感染發病后死亡率很高。但近幾年來,在雞、鴨混養或雞鴨通常分隔飼養的養殖場,出現鴨先發生禽流感后再傳給雞的現象。
多在農村 一些水禽小飼養戶,尤其是農村散養戶,由于投資少,飼養條件比較粗放,加上多為放養或未經過疫苗免疫或免疫不及時等原因,所以農村飼養的水禽更容易發生禽流感。
野鳥介入 目前世界上公認的侯鳥遷徙路線有8條,經過我國的候鳥遷徙路線為亞洲候鳥遷徙路線的分支,主要有3條,第一條是太平洋遷徙路線,主要經過我國的東南沿海省份;第二條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主要經過我國的中部省份;第三條是中亞遷徙路線,主要經過我國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區,野鳥的遷徙導致了禽流感病毒的傳播。
2.水禽(鴨)流感病毒生態學
水禽(如鴨)流感病毒主要是嗜腸道型,主要在家禽、水禽、野生鳥類及哺乳動物(包括人)之間持續循環。隨著水禽品種的增多、飼養密度的加大,陸生家禽(雞)與水禽(鴨、鵝)混養或同場分隔飼養以及野鳥的遷徙,都造成了禽流感病毒生態學極為復雜。
據報道目前已經從家禽、水禽、野鳥、哺乳動物(豬、老虎、貓、人)和蒼蠅身上分離到了禽流感病毒,這里是禽流感病毒巨大的基因庫。而且禽流感病毒還可以在飛鳥、鴨、鵝、豬、人、雞(火雞)之間單向或雙向傳播。
3.水禽在禽流感發生中的主要作用
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巨大貯存庫。目前鴨已成為禽流感病毒易感的自然感染發病、死亡的禽類。這種現象在以前是不存在的,從90年代末期以來這個問題已嚴重危害我國的禽類,包括水禽。禽流感病毒可橫向傳染陸生禽類而成為發生禽流感的傳染源,所以水禽(如鴨)在陸生家禽禽流感的發生和流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流行病學意義,所以筆者認為要控制和消滅禽流感首先要控制和消滅水禽的流感。
4.水禽流感的診斷
農業部頒布的診斷標準有三個,一是臨床診斷、二是血清學診斷、三是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 臨床診斷的標準是急性發病死亡、有明顯的神經癥狀、嚴重出血或壞死。病鴨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常呈急性死亡,臨床可見角弓反張、仰脖等神經癥狀。剖檢可見病鴨心肌呈白色條紋狀壞死(為鴨流感典型的特征性癥狀),腦膜出血,腦組織壞死,肝臟表面出血,心冠脂肪和心肌出血,肺臟出血,脾臟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腺胃出血并有大量的壞死點。胰腺有大量透明的壞死點、壞死灶(也為鴨流感的特征性病變),腸道外觀腫脹、出血,剪開后可見小腸黏膜有明顯的出血帶。回腸、直腸、盲腸黏膜嚴重出血。蛋鴨產軟殼蛋、薄殼蛋、畸形蛋,卵黃充血、出血。
血清學診斷 只適用于非免疫鴨群,因為無法區別免疫病毒和野毒感染。診斷標準為H5或H7亞型的血凝抑制效價HI>1:16。
病原學診斷 病原學診斷的標準主要有三個:H5或H7亞型病毒分離陽性、H5或H7亞型特異性分子生物學技術(PT-PCR)診斷陽性、任何亞型病毒靜脈內接種致病指數(IVPI)大于1.2。
5.水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實行免疫預防 實行免疫預防是禽流感的最后防線,也是關鍵措施,要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禽,禽不漏針”,確保我國水禽免疫率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85%以上。
有計劃分步驟的防控疫情 針對高致病性禽流感這個特殊疫病,應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采取不同措施進行綜合防控。
加強安全研究平臺建設,繼續加強水禽流感研究 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醫學研究條件相對較差,能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類傳染病開展研究的機構屈指可數,從而導致對這類疾病的研究明顯滯后,相對技術儲備貧乏,迫切需要先進、安全的可從事這一類動物傳染病研究的平臺。為給水禽的流感防控提供更堅實的技術支持,今后應加強水禽健康養殖技術、水禽流感流行病學、免疫水禽帶毒狀況監測、活禽市場和水禽帶毒狀況監測、水禽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學、水禽流感病毒生態學的研究。
推行生物安全飼養模式 改善硬件建設,樹立新觀念。推行標準化飼養、規范化管理。
加速推行家禽定點屠宰,強化防疫隊伍的建設 目前我國家禽還沒有啟動家禽定點屠宰,應借鑒我國豬定點屠宰的管理經驗,并盡快制定活禽交易的必備準則。同時構建省-市-縣-鄉-村動物防疫體系,加強鄉村級獸醫人員技術培訓等工作,切實強化我國動物疫病防控隊伍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