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冬時節,很多水產養殖戶因擔心溫水性養殖品種會遇寒凍死、凍傷,多數人在寒冬前就會將魚起捕上市,所以入冬前后的溫水性養殖品種,特別是羅非魚、鯪魚價格會大降。有魚檔檔主告訴記者,如果這些魚能熬得過冬,那就值錢多了。這個道理大家都明,但是就是怕寒冬一來,成魚大量死亡而造成血本無歸。但不想“賤賣”勞動成果的水產養殖戶總想“博一回”,誰知近日氣溫連日低走,令許多沒將魚起捕上市的水產養殖戶對水產防寒過冬問題十分擔憂。
如何才能使養殖的水產防寒過冬?這成為廣大養殖戶共同的話題,為此,記者特意向相關部門了解解救措施。市畜牧獸醫漁業局相關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防寒的水產對象主要的品種有羅非魚、鯪魚、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淡水白鯧及海水網箱養殖的多種海水魚類等,這些品種耐低溫的能力差,鯪魚在6-7℃就會凍死,羅非魚在10-12℃開始死亡。一旦遇上寒冬,不采取保溫措施將會造成大量溫水性養殖品種凍死、凍傷,因此要做好防寒準備。技術人員介紹,對養殖的溫水性魚、蝦類,有條件的盡可能移入越冬池內。沒有越冬池的,可采取加深池塘水深,但進水時要緩慢少量,不要一次性大量進水,避免引起不同水溫層交流而使魚產生應激反應,并以在池塘向北面搭建擋風設施等方法進行保溫。有條件的養殖場,可在池塘底部設置熱水管注入熱水或溫泉水。盡量減少對養殖品種的人為刺激和干擾。若需過塘,操作要細致,防止損傷魚體,并做好消毒工作;如若起捕上市最好進行一次性清塘。技術人員強調,要加強水質管理,每天早、中、晚巡塘,監測水溫、水質,防止缺氧和水質變壞。露天池塘晚上不要用太陽燈加溫,因燈光會誘使魚、蝦到池塘表層,因而凍傷、凍死。露天魚池盡量不開動增氧機,以減少池水上下對流,從而減慢池塘底部水溫下降速度,達到防寒目的。如發現凍傷或死魚的池塘,應立即將死魚撈走,以免死魚腐爛污染水體,但不要立即對魚塘施放消毒藥,以防魚蝦產生應激反應而加速死亡。水溫回升期,不可急于投喂飼料,避免魚群因上浮攝食導致凍傷患病。待水溫回升穩定后,適當換水,并做好水體消毒與水質調控。水體消毒最好選用刺激性小的碘制劑,并視水質情況可適當使用底質改良劑。同時投喂添加維生素C和魚油的人工配合飼料。
技術人員提醒廣大水產養殖戶,在低溫陰雨季節,特別是在氣溫逐漸回升期是水霉病和小瓜蟲病的高發期,這兩種病害對淡水魚類成魚和魚苗危害嚴重,要注意做好預防措施。預防措施主要:一是加強生產管理,強化苗種、成魚培育,科學投喂,提高魚體抗病力;二是保持水質清新;三是避免魚體受傷。為了做好水霉病的預防與治療,苗種、成魚可用2%-3%的食鹽水浸泡;起捕、運輸和過塘時,操作要細致,避免魚體受傷;用五倍子末全池潑灑,用藥濃度為2-4ppm;用五倍子末拌餌投喂,每公斤魚用0.1克,每天3次,連用7天。對于小瓜蟲病的防治,建議把水溫調控到20℃以上進行預防,用青蒿末拌餌投喂,每公斤魚用0.3-0.4克,連用5-7天可治療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