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呼吸道疾病是影響全球養豬業經濟效益的最重要一類疾病。其危害包括:增加死亡率,降生產性能(增重減少,飼料消耗增加),降低胴體質量(肺部病變),治療費用增加,管理成本增加(免疫、衛生、通風、勞動力等)。 所以控制豬呼吸道疾病造成的損失成為困擾養殖場經濟效益的難點之一。
1 秋冬季常見的豬呼吸道疾病
1.1病毒性呼吸系統疾病
主要有豬繁殖與呼吸系統障礙綜合征(PRRS)、豬偽狂犬(PR)、豬流感(SI)、豬瘟(HC)等;
1.2細菌性呼吸系統疾病
主要有支原體肺炎(豬喘氣病,MH)、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APP)、豬鏈球菌病(SS)、傳染性性萎縮性鼻炎(AR)、豬肺疫、沙門氏菌肺炎等;
1.3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統疾病
主要有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RDC)、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等;
1.4寄生蟲性呼吸系統疾病
如由蛔蟲、后圓線蟲、肺絲蟲等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
2 原因分析
2.1頻繁的流通;飼養密度大,空氣流通不好;豬舍有賊風、過分寒冷;
2.2病毒、細菌、寄生蟲、霉菌毒素等原因造成豬免疫力下降,感染呼吸道疾病;
2.3飼料能量低、劣質蛋白多、維生素缺乏、生長發育差等也易誘發呼吸道疾病發生。
3發病特點
3.1臨床表現體溫升高、咳嗽、氣喘、流鼻液、呼吸困難,有的抽搐。
3.2在豬的各個生長階段,從母豬、哺乳仔豬、培育仔豬、育肥豬都可發生本類疾病。
3.3氣候多變的秋冬季節多發。
3.4流行形勢為散發。
3.5病理變化以氣管、肺及胸腔等部位和器官的變化為特征,輕重程度和范圍不同。
4 預防措施
4.1 嚴格實行全進全出制度
全進全出制度是控制傳染病和減少傳染病發生的最好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空舍的消毒,杜絕上一批次的豬把病原微生物傳給下一批豬。
4.2豬舍日常衛生消毒
一般要求做到一天兩次清糞,每次清糞后進行徹底清掃,在溫暖季節、通風良好的條件下,可用水沖洗地板。每周消毒一次。在免疫接種、斷奶、轉群、并群前都應進行一次徹底的消毒。
4.3 豬舍環境控制
豬舍應干燥、溫暖、舒適、衛生。控制好環境溫度,做好保暖。初生仔豬需要32~33℃,以后每周可下降2℃,21天斷奶仔豬斷奶時需要27℃,28天斷奶仔豬斷奶時的環境溫度不低于25℃。保育期仔豬以22~25℃為宜。育成、育肥階段18~23℃為宜。相對濕度以50~55%為宜。適宜的飼養密度,保育豬每群不超過20頭。育成、育肥豬每群不超過10頭。
4.4及時淘汰病弱豬
生長發育遲緩的豬只最易感染疾病或者本身就是患病豬,這些豬往往成為豬場內豬病的主要傳染源。及時淘汰這些病弱豬只就等于消除傳染源。
4.5選用優質的疫苗,做好預防接種工作
在實際生產中要做好豬瘟、豬偽狂犬病、豬氣喘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萎縮性鼻炎等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種工作。
5治療措施
5.1細菌性呼吸道病的防制
豬群當中一旦有個別豬只發生呼吸道病,首先應對發病豬進行個體注射治療,對全群假定健康豬進行藥物混飼預防。如果干咳嚴重應選用氟美奇(氟苯尼考、美他環素制劑)或使用泰妙菌素注射液治療,如果是氣喘嚴重應應配合邪毒干擾素治療。如豬同時伴有發燒應配合退燒藥,但是必須以抗菌消炎為主退燒為輔,用退燒藥一定不能加量。
5.2 病毒性呼吸道病的防制
引起豬呼吸道病的常見的病毒有偽狂犬病毒、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流感病毒、豬呼吸道冠狀病毒、圓環病毒以及豬瘟病毒等。這些病毒性呼吸道病目前沒有特效治療藥物,一般是通過接種疫苗、采取綜合性生物安全措施、改善飼養環境和提高豬的營養水平進行預防,如已發病的可選用黃芩素以提高免疫力進行治療。
5.3寄生蟲性呼吸道病的防制
后圓線蟲(肺絲蟲)、蛔蟲、有齒冠尾線蟲,都能引起豬的呼吸道病,主要表現為長期咳嗽,漸進性消瘦,用任何抗菌藥治療都沒有效果。可采用四加一驅蟲模式降低寄生蟲的發病率。四加一驅蟲模式:空懷母豬、懷孕母豬、哺乳母豬、種公豬隔3個月驅蟲1次。新生仔豬在保育階段后期或生長舍階段驅蟲1次。引進種豬并群前10天驅蟲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