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情況。祁門縣某豬場2001年6月引進匈系杜洛克公豬1頭,能繁二元雜交母豬6頭。欲在本縣范圍及周邊地區大力推廣人工授精技術及三元雜交仔豬。2002年9月發現該公豬跛行,即對該豬采取治療,病情得以控制,但隨后又連續反復發作2次,后因治療不及時、不徹底,于10月初死亡。
二、防疫情況。該場飼養豬均注射過豬瘟、豬肺疫、豬丹毒疫苗,未注射過鏈球菌疫苗。
三、臨床癥狀。病豬發病初期關節腫大,跛行,臥地不起。精神沉郁,食欲減退。體溫升高到41℃以上,呈稽留熱,呼吸促迫,心跳增數,糞便干燥,有的呈算盤子狀,糞便表面常有粘液。后由一肢變為兩肢疼痛。病豬耳部、胸部、腹部出現紫斑。
四、剖檢情況。皮膚上有生前樣的紫斑,尸僵不全,血液凝固不良??诒橇鞒鲅獦优菽瓲畹囊后w,氣管內充滿泡沫,肺有出血斑;心包積液呈淡黃色,心內膜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充血、出血。脾臟腫大,腎呈現紫色。關節部皮下膠胨樣水腫,水腫液為淡黃色。切開關節切囊有乳酪樣物,關節滑液變濁,關節滑膜充血,關節呈漿液纖維素性癥。
實驗室診斷
⑴鏡檢:取病豬心血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大量單個、成雙或少量呈短鏈狀排列的革蘭氏陽性球菌,菌體周圍有莢膜。
⑵細菌分離培養:無菌采集病豬關節液、關節囊腫物病料,分別劃線接種于pH值為7.6的血液瓊脂培養基和普通培養基中,置37℃培養24小時觀察菌落,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中菌落生長不良;在血液瓊脂培養基中可見灰白、半透明、濕潤、表面光滑如露珠樣的圓形細小菌落,菌落周圍有明顯的β-溶血環(2-3.5毫米);取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多量單個、成雙或少量呈短鏈狀排列的革蘭氏陽性球菌,有莢膜。
通過以上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剖解變化和病原菌的分離鑒定,確診為豬鏈球菌病。
六、防治。對敗血癥及關節炎型,肌注青、鏈霉素和安乃近。對關節炎型,同時局部涂擦消炎刺激劑;對整個飼養場進行徹底消毒;對未發病豬進行鏈球菌弱毒苗注射。
七、小結。針對現在鏈球菌的抗藥性及耐藥性的增強,在防治豬的鏈球菌病時要注意“一防、二消、三原則”這三項內容。
"一防"指建議在疫區使用豬鏈球菌活疫苗對20-30日齡仔豬免疫接種,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
"二消"指對豬的活動場所和豬體進行嚴格徹底的消毒。
"三原則"指用藥治療的三原則:一是大劑量原則,提高原劑量的0.5-1倍;二是增加日用藥次數,由日用藥2次增加到3次;三是堅持連續用藥,治愈后再鞏固1-2天。
最后,發現病豬要做到及時隔離、治療,淘汰發病種豬,防止該病的蔓延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