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眾多豬場發現了一種以體溫升高、畏寒迭堆、皮膚潮紅、耳朵發紺、咳嗽喘氣、呼吸迫促、被毛粗亂、皮膚蒼白、漸進性消瘦、有的關節腫痛、跛行。最后拉黃色稀便衰竭而死等癥狀的疾病,有的認為是圓環病毒病、偽狂犬、藍耳病(高熱病)的共同危害,有的認為是發生了流感,有的則認為是附紅細胞體病.也有的認為是鏈球菌病。說法不一,防治措施各異,結果均失敗告終。根據筆者臨床實踐,診斷為副豬嗜血桿菌病,并按本病防控辦法予以處置.最終得到控制。最近又在韶關地區一些豬場出現類似情況,筆者采取同樣的處置辦法,結果令人滿意。由此,筆者認為這其實都是副豬嗜血桿菌病惹的禍!
副豬嗜血桿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條件性疾病,許多豬場都有它的存在。近年來我國養豬業發展很快,而飼養管理技術水平卻相對滯后,飼養環境條件惡劣,疫病日益復雜,豬群健康水平下降,大多處于亞健康狀態,這就為本病的發生與流行創造了條件。事實上。不少豬場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本病,只是受到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等復雜疾病所掩蓋而被忽視或造成誤珍誤治使之得以流行與蔓延。可以說,本病已成為當前豬場最危險的細菌性疾病而不為部分養豬朋友所關注所認識。若再不引起足夠關注,后果將不堪設想。現將本病的傳播特點、臨床表現和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一、病原
副豬嗜血桿菌病又稱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也稱格拉澤氏(格來西氏)病。其病原為副豬嗜血桿菌。
本病菌屬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形態多變,有15個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和13最為常見。一般條件下難以分離和培養,尤其是應用抗生素治療過病豬的病料更甚,因而給本病的實驗室診斷和免疫工作增加了較大難度。由于本菌對抗生素極易產生耐藥性,也給治療工作造成極大麻煩。
本病菌對外界抵抗力不強,干燥環境易死亡.60℃可存活5—20分鐘,4℃可存活7~10天,常用消毒藥可將其殺滅。
本菌對氟喹諾酮類、頭孢類、增效磺胺類、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土霉素、四環素、卡那霉素和慶大霉素等藥物敏感;大多數菌株對紅霉素、氨基苷類、壯觀霉素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極易產生耐藥性。往往對發病初期敏感的藥物,后期就有了耐受性,尤其是豬場長期而普遍使用的氨芐青霉素.本菌已對其產生了耐藥性。
二、流行特點
病豬和帶毒豬是該病的傳染源,一般通過呼吸系統傳播,也可通過消化道傳染。2周到4月齡的豬都可能發生感染.但以5~8周齡的斷奶保育仔豬最為多見.以致一些豬場的保育舍和生長舍豬群的死淘率因之而大大增加,給豬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有時哺乳仔豬也會發病,尤其是免疫水平較低的初產母豬產下的仔豬更易感染。發病率一般在10%~l5%不等,致死率約為50%,當混合感染嚴重時則死亡率會更高。無明顯季節性,但常于惡劣環境條件下多發。
本病菌廣泛存在于環境中,健豬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黏膜上也常有本病菌存在。屬于一種條件性常在菌。當豬體健康良好、抵抗力強時,病原不呈致病作用,而一旦豬體健康水平下降、抵抗力弱時。病原就會大量繁殖而出現臨床癥狀,因此本病的發生與流行常與以下的應激因素有關:
1、飼養管理應激飼料營養失調、日糧數量不足、缺少飲水或霉菌毒素危害等。
2、環境管理應激欄舍衛生條件惡劣、飼養密度過大、舍內通風不良、氨氣濃重、高溫高濕或陰冷潮濕等:
3、生產管理應激斷奶、轉群、并欄、頻密調欄、不當的閹割注射和引種長途運輸等:
4、極端氣候應激天氣驟變或過冷過熱等:
5、疾病因素應激各種原發性疾病發生之后,特別是在豬群發生了呼吸道疾病,如豬喘氣病、流感、藍耳病、偽狂犬病和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的豬場,豬只抵抗力下降,不但本病的發病率更高,危害程度會更大,也更加劇了原發病的病程或使病情復雜化。
疾病因素應激是繼發本病和加劇豬病危害的重要應激因素,因此,強化其他疾病(特別是呼吸道疾病)的防制,對控制本病的發生、流行和減少豬病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臨床癥狀
一般在仔豬保育階段多發,往往剛轉入保育舍的仔豬生龍活虎,但經過2~3周后則相繼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短促咳嗽(每次2~3聲),體溫升高(40.5℃~42℃或更高),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有的無明顯癥狀突然死亡。隨著病情發展,咳嗽喘氣加劇.呼吸促迫,有的鼻孔流出膿性分泌物,眼瞼皮下水腫,部分病豬出現多處關節腫痛,行走困難(跛行),不愿站立,迭堆昏睡,食、飲欲廢絕。有的皮膚潮紅而后紫藍,耳尖或邊緣發紺(紫紅),有時突然死亡。偶見腦膜炎,出現神經癥狀。
轉人慢性后,多見厭食,咳嗽喘氣日見加重.呼吸困難,漸進性消瘦,被毛粗亂,皮膚蒼白或發紺.便秘下痢交替出現,四肢無力或跛行.最后終因衰竭而死亡,部分耐過的豬也因發育不良而成為僵豬。
母豬常見產期延長,有時流產,產后無奶,便秘。有的出現高燒,呼吸困難而發生急性死亡。小豬初生體重小,常于三天內就發病,高燒昏睡,呼吸急促,頑固性下痢,最后衰竭而死亡。
四、剖檢變化
本病最具特征性的剖檢變化是:胸膜炎、腹膜炎、腦膜炎、心包炎、關節炎等多發性炎癥。并有纖維素性或漿液性滲出。筆者在對本病豬尸的剖檢中發現,腹腔積滿淡紅色渾濁腹水,豆腐渣樣淡黃白色的纖維素性滲出物附著于腸黏膜和肝脾表面:胸腔大量積水,以致打開胸腔時,積水就汩汩外溢。心臟包裹一層厚厚的絨毛樣被膜,心臟與胸腔壁粘連,肺萎縮。全身淋巴結腫大,尤以腹股溝淋巴為甚。
五、類癥鑒別
因當前豬場病情復雜,且本病又多繼發于各種原發病之后,一旦發生,往往造成誤診誤治。在筆者拜訪過的豬場中發現,不少技術人員經常產生如下的誤診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可根據流行病學和臨床癥狀加以鑒別。
1、本病常出現高燒、皮膚潮紅、耳朵發紺.呼吸困難等癥狀,而誤診為藍耳病、附紅體病或弓形體病。藍耳病常伴有明顯的母豬流產和種豬的一系列其他繁殖障礙,而本病危害主體只是2周至4月齡的仔豬和生長豬;附紅體病或弓形體病的體表出血與本病的體表皮膚潮紅發紺有明顯區別。
2、本病常出現高燒、喘咳和呼吸困難等癥狀而誤診為流感。豬流感多發于冬春季節,發病急劇.一旦發生,很快在豬群中傳播蔓延,病豬精神委頓和咳嗽噴嚏癥狀明顯,若無繼發、并發癥,少見體表耳朵發紺癥狀,且一周左右常康復自愈,幾無死亡。“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是人們對豬流感病程的形象描述。
3、本病常出現體溫升高、喘咳和呼吸困難等癥狀而誤診為胸膜肺炎。胸膜肺炎時。喘咳和呼吸困難癥狀明顯,程度劇烈,有時呈犬坐張口呼吸姿勢。而本病病豬咳聲輕微,且每次只表現2~3聲短咳。
4、本病常出現漸進性消瘦、被毛粗亂等癥狀而誤診為圓環病毒感染。圓環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治療無效,而本病在病初用敏感藥物施治療效尚可。
5、本病常出現關節腫痛、跛行和神經癥狀等而誤診為鏈球菌病。鏈球菌病雖有關節炎及腦膜炎癥狀,但典型的皮膚潮紅、耳朵發紺癥狀卻很少發生。
6、本病常出現喘咳和腹式呼吸癥狀而誤診為氣喘病。氣喘病多為個別少量發病,病程較緩和。呈連聲咳嗽,用支原體敏感藥物治療有效,本病則呈兩三聲短咳,且多伴有體表、耳朵發紺、關節腫痛和腦膜炎等癥狀。
六、防治措施
1、日常預防本病的治療效果較差,做好日常預防工作才是避免本病發生流行的上策。如前所述,本病屬十分典型的條件性疾病,任何應激因素都是發生本病的直接誘因,特別是本病多發于各種原發病之后,盡可能消除各種應激因素,盡可能控制其他疾病的流行,本病的發生率將會大大減低。因而日常預防工作應在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環境條件、消除應激因素、強化生物安全措施等前提下,著重做好兩件事。
藥物預防由于本病通常是作為繼發或并發病發生的,且多伴有支原體的混合感染。在飼料中添加針對支原體有特效的藥物組合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呼立爽100克+金霉素300克+阿莫西林300克或呼立爽100克+祈福80克,拌料混飼。
新氟強米先(主要成分:氟苯尼考)+朱保姆(主要成分:防風、柴胡、獨活等)或阿莫西林+朱保姆,拌料混飼。
七清敗毒散(主要成分:白頭翁、苦參、板藍根等)+ 或克拉先鋒+富道維生素沖水喂飲。
疫苗預防使用疫苗防治本病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病情反復發作或嚴重的豬場,更應抓緊抓好免疫注射。由于本病的血清型多,商品苗效果不確定。自家苗有一定預防效果;沒條件的也可選用副豬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進行免疫。
母豬:從未注射過本疫苗的母豬,應于產前40天一免,產前20天二免;經免母豬產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
小豬:受本病嚴重威脅的豬場,小豬也要進行免疫,根據豬場發病日齡推斷免疫時間,一般在10日齡到30日齡內進行第一免疫,每頭注射1毫升,15天后再重復免疫一次,二免距預計發病時間至少l0天以上。
目前國內有批文的商品疫苗有以下三種,可根據各自具體情況選用。
勃林格殷格翰動物保健(美國)有限公司生產的副豬嗜血桿菌病滅活疫苗;
西班牙海博萊生物大藥廠生產的副豬嗜血桿菌病滅活疫苗;
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科前動物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副豬嗜血桿菌病滅活疫苗。
2、發生疫情時的應對辦法
隔離病豬豬場發生疫情一旦確診為本病后。應立即將豬舍內所有病豬隔離,轉移到遠離豬群的欄舍內關養,并指定專人護理,不得串欄,工具專用。病豬舍內的人行道厚撒一層生石灰粉,欄內每天用“五毒滅”(主要成分:碘制劑)消毒液帶豬消毒3次,殺滅病原。出人口消毒池每天換藥加水,杜絕病原散播。
嚴格消毒被病豬污染了的原欄,徹底沖洗干凈后,用“五毒滅”消毒藥水帶豬嚴格消毒,每天l~2次。一旦發現新病例立即隔離與消毒。
藥物預防
全群豬飼料中加入克拉先鋒300克,并在飲水中添加富道維生素混飲,以增強體質,連用7天。
新氟強米先+朱保姆或克拉先鋒+朱保姆,拌料混飼。
七清敗毒散+克拉先鋒或克拉先鋒+富道維生素沖水喂飲。
藥物治療
在國內副豬嗜血桿菌的藥敏試驗多有報道,一般認為本菌對氟喹諾酮類、頭孢類、增效磺胺類、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土霉素、四環素、卡那霉素和慶大霉素等藥物敏感。但在臨床實踐上,這些敏感藥物,往往在甲場使用療效很好,而在乙場使用卻效果甚微或毫無奏效,這其中不排除誤診誤治,藥不對癥這一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應與本菌血清型的多樣化有著直接關系。因此,治療前須做藥敏試驗。同時,根據本病菌易于產生耐藥性的特點,采取及早用藥、聯合用藥和中西藥相結合的治療原則。
及早用藥。從實際應用效果看,本病臨床癥狀出現初期,立即應用上述大劑量敏感藥物進行注射治療,一般均有一定效果。常用的藥物為頭孢霉素、阿莫西林、土霉素、氟苯尼考和氟喹諾酮類等。
聯合用藥。如阿莫西林、四環素、慶大霉素、達諾沙星或蒽諾沙星等任何兩種無配伍禁忌的藥物進行組合,同時混合或分別肌肉注射,并配合地塞米松增強效果。
中西藥結合。 清開靈注射液+強效阿莫西林,或清開靈注射液+頭孢噻呋鈉,或腫痢清注射液+環球之星注射液。任選一方或交替使用,每天1次,連用3天。
此外.應在病豬飲水中添加:克拉先鋒+富道維生素或克拉先鋒+和味止咳素(主要成分:甘草)。
癥狀嚴重的垂危病豬應果斷淘汰。連同死豬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