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腹腔注射的特點:
適用藥物廣、療效高、補充體液迅速、藥液容納量大。特別對于初生仔豬體質弱,消化機能不健全,御寒能力差,常發生腹瀉。仔豬發生腹瀉時,水鹽代謝失調,機體大量失水,如不及時補充水鹽,常導致仔豬脫水而死。因此在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須做好補液工作。畜體腹腔有較強的吸收力,腹膜表面積大,密布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能力特強,每小時可吸收占動物體重3%—8.5%的液體,僅次于靜脈注射,尤其當心臟衰弱,靜脈注射困難時,通過腹腔注射進行補液甚好,而且通過補液尚可對食欲廢絕和外科手術后的病危動物進行能量和營養物質的補充。腹腔補液時間短,速度快,大號針頭2分鐘即可輸入1000m1藥液,且不必擔心心臟超負荷。安全適用,省時省力,只要不違反操作規程,對病豬不會造成危害。
二 臨床使用適應癥:
1急性、群發性病,藥效快、費時短,便于搶救。如中毒、仔豬腹瀉脫水。
2病后期或病重呼吸衰竭、心力衰弱需補液又經不起長時間靜注應激,如豬氣喘病等。
3急性發熱脫水,需補液及體內物理降溫,如中暑。
4體溫降低,需補液及體內物理加溫,如乳豬寒凍。
5閹割等原因引起腹膜炎及腸道發炎。
6肌肉注射部位因各種原因造成藥物吸收差。
三 補液處方:
處方1 生理鹽水150ml,5%葡萄糖100ml,5%碳酸氫鈉30ml,青霉素80萬單位。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2 5%葡萄糖200ml, 5%碳酸氫鈉30ml,四環素10萬單位,維生素C10ml。每天1次,連用兩天。
四 腹腔注射的操作方法:
1 注射器械
①金屬注射器(10ml、20ml),針頭(12~18號、長3~7cm),②輸液器,分吊瓶輸液用及注射器推注輸液用2種,前者可取一次性人用輸液器,將其末端的輸液針拆除使用。推注輸液用器,依上述除去輸液針后,向前50~60cm處剪斷導管。留用此下端導管,并于斷口處套上前拆除的塑料針頭座,供使用。
2注射器直接注射法
常用于乳豬、小豬。注射者右手持注射器,針頭(12號,長3cm)取與腹壁垂直方向刺入(刺入腹腔后頓感阻力驟減),后左手扶住針頭及注射器末端,右手回抽檢查是否有血液或內容液后,推動注射器內塞注入藥液。
3使用輸注用輸液器
常用于中豬、大豬。注射者左手按抵注射部位,右手持針頭(12~18號,長4~7cm)抵住注射刺入點,伺機待豬安靜時把針頭垂直迅速刺入,然后左手扶持針頭,右手接上輸注用輸液器,完全松開流量調節器,按常規吊瓶輸入藥液。使用推注用輸液器,參照上法注射。
4 保定原則是安全、迅速、簡單、實用。常用方法有:徒手保定、鉗耳保定、一側倒臥保定或用套繩保定和豬鼻捻棒保定等,前3種保定適用于中小豬,而套繩保定,常用于體大、性蠻豬。助手2人用約3m長、拇指粗繩子,一端打一個直徑20~25cm的活結環套,待環套套入豬的上頜犬齒后,推移環套活結,把環套套緊固定在豬上頜,牽拉固定繩子另端而保定。豬鼻捻棒保定,助手1~2人使用一端穿孔并系有直徑約15~20cm繩環的捻棒,左手持捻棒,右手把繩環套入豬的上頜犬齒之后,捻棒即時把繩環捻緊砸住豬上頜,助手持穩捻棒的另端向豬前方牽拉固定。
5 注射部位
乳豬、小豬于臍至恥骨前緣連線的中部,離開腹中線2~5cm左(右)旁側。中大豬不易提起,多站立或倒臥保定,注射部位于兩側肷部,距髂外結節、腰錐橫突及最后肋骨等距離的腹壁點。待其停止掙扎,選擇注射部位,一般在恥骨前方3—6cm腹白線(正中線)的側方,局部剪毛消毒后,用右手持注射器,用普通注射針頭,針頭與皮膚垂直刺入腹腔2—3cm,刺入針感有活動而無抵觸,回抽活塞無氣體和液體時即可緩慢注入藥液,也可連接在備用的吊瓶輸液管上,吊瓶高掛,藥液任其流入。每注射500m1只用2—3分鐘,補液量依體重和病情而定。補液完畢,術部消毒,放回圈內。
五 注意事項:
藥液一般需接近體溫,尤其在寒冷季節,注入大量藥液時,應將液體加熱到38℃左右。但也應根據治療需要,靈活掌握。
注射中需固定好針頭。針頭須稍壓腹壁,使腹壁臟面緊貼腹膜,以免針孔擴大或針頭移動于腹壁與腹膜之間,造成藥液注聚夾層。如需多 次注射,須避開原針頭刺入點,每次注射前后,注射部位要用5%碘酊消毒。膀胱積尿者宜先導尿,尿毒癥或腹腔積液慎用。保定方法得當與否是能不能順利實施補液的關鍵。必須在患豬機體吸收機能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對腹膜炎嚴重循環障礙者,應謹慎使用。補液濃度不可過高,禁用刺激性藥物。進針深度掌握準確,過深則易傷及腸管等臟器,引起腹膜感染,根據刺入針感和藥液流入快慢可以判斷針刺腹腔是否準確,輸液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豬的反應,若掙扎過于劇烈則表明可能扎傷腸管,馬上拔針另刺,推注藥液先慢后快。補液器具必須嚴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