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的環境不僅能使雞產生最大的生產能力,而且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獲得最大經濟效益。溫度是育雛階段主要因素之一,適宜的溫度可以發揮飼料的最大效益。溫度過低易引起雞發生呼吸道病和扎堆死亡。
冬春季育雛第一周一般控制在35℃~36℃,以后每周降低2℃~3℃,二是根據雞的反應,這也是養殖戶最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溫度過低時雞只尖叫聚堆,溫度過高時雞只則分散并有喘息,溫度合適雞只分布均勻。也可采取溫度計和感官相結合判斷溫度是否適合。雞舍空氣新鮮,可以避免呼吸道病的發生。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或灰塵都能影響雞的健康,甚至引起死亡。雞舍中厭氣菌分解糞便和含氮有機物產生氨氣,雞舍內氨氣濃度在15×10-6時,人就感到不適,加上利用煤爐進行保溫時,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所以應在不降低正常室溫的前提下通風,減少雞舍內有害氣體和灰塵的含量。肉雞的飼養要特別注意墊料的干燥、清潔。育雛期最好采用網上平養,這樣雞、糞分開,減少疾病;中大雞階段溫度低于18℃應加厚墊料以增加溫度。密度過大會造成雞的生長不平衡,空氣中有害氣體增多,特別在春季,濕度大,雞容易感染大腸桿菌、球蟲、葡萄球菌等,并可使疾病流行加快。
所以,肉雞一般要控制在每平方米10只左右。減少應激反應。過大的聲音、轉群、接種疫苗、天氣突變、轉換飼料等對雞是一種不良刺激,常可引起發病。在飼養期間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抓雞和驚擾。轉群、接種疫苗前可以投放抗應激藥物進行預防;處理好因氣溫下降帶來的冷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