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人工繁養技術是我們大家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下面就人工繁養工作中的幾個具體問題,談談自己的一點粗淺的看法,不一定對,僅供參考。
一、大鯢的人工養殖模式
目前國內大鯢人工養殖主要有以下幾種養殖模式:1、單養:建造室內水泥飼養池,面積大小不等(0.5-1.5 m ),按一池一鯢原則,依個體大小分養,小者居小池;2、混養,橢圓形或長方形水泥池,面積8-16 m ,每池放養8-10尾;3、仿自然生態功能池飼養,即實行雌雄配對養殖,并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制定養殖技術操作要點,包括透光、透氣、流水刺激等技術措施。養殖池水深0.2m左右。據觀察,混養攝食略好于單養,但相互打架,咬傷現象時有發生,病害互感幾率大,且不利于觀察。單養克服了混養缺點,也因雌雄長期不能得到信息交流,不利于性腺發育;仿自然生態功能池飼養,克服了混養、單養的缺點,做到雌雄在飼養過程中,既能互通信息,又不相互殘殺,對性腺發育十分有利。此外有室外仿自然生態養殖模式和室內立體盆養式,此種模式在陜西漢中比較普遍。
當齡幼鯢大多采用塑料盆靜水或流水養殖,據觀察,靜水養殖不如流水,攝食、生長、成活率等均要低些。
二、關于大鯢的人工催產問題
肖漢兵等在“養殖條件下大鯢性腺周年變化的研究”一文指出:在養殖條件下大鯢性成熟的同步性增強,均表現為春末夏初性腺生長,夏季達到成熟高峰,秋末繁殖過程結束性腺處于退化吸收階段,冬季停滯發育的年度周期性規律變化,達到性腺成熟的高峰期處于七月底。
陽愛生等在“大鯢性腺的組織學觀察”一文中指出:通過大鯢性腺發育的組織學觀察,了解性腺發育的季節變化規律,觀察結果表明:雌性卵巢進入Ⅳ期的成熟階段,出現的最高百分比是在夏季為41%,其次是春末為31%,秋季為11%,秋季退化卵巢為51%,從雌性大鯢性腺發育來看成熟季節主要是夏季,當然春、秋兩季也有成熟者,但春季大多為Ⅳ期初,其卵巢未能充滿,卵球尚未長足。其成熟系數也大大低于夏季。秋季則是成熟季節的尾聲,因為大部分卵巢此時正走向退化階段。因此,一般而言從五月至十月大鯢卵巢均有成熟者,但主要成熟季節是夏季。
楊焱清等在“雌性大鯢性腺發育活體觀測”一文指出:曾經在2000年6月10日測量結束后,吧測得卵徑最大的(卵徑3.2mm左右)4尾雌鯢進行催產,其結果只有一尾獲產,產卵數不足100粒,卵粒偏小,質量比較差。催產率達到63.9%68%,且卵色澤光亮,彈性好,由此說明大鯢產卵群體的產卵高峰為7月中下旬。
楊焱清采取的是在大鯢繁殖季節,采用彩色多普勒儀,測定雌鯢卵徑大小,確定產卵鯢卵徑范圍。雌鯢的卵徑產前掃描測量值與其產后實測值的相關方程式為Y=0.69X+3.09 (n=56,r=-0.9984),Y代表實測值,X代表產前掃描值。認為產前掃描值最佳產卵卵徑為3.94.5mm,大于或小于卵徑均為成熟或不成熟卵粒。
我們從大鯢生理角度檢測發現雌性大鯢性成熟的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且雌性成熟發育平緩,而雄性大鯢性成熟發育增速快退化亦快,這是否是雄性大鯢生理檢測值易受外部環境條件的影響而產生波動,還是雄性本身發育易受外部環境條件如水溫等的影響,在夏季高水溫(23度25度)條件下,造成大鯢精巢成熟后的等待期縮短,有待進一步觀察,不過大鯢人工繁殖實踐證明,催產后的雄性大鯢在水溫為23度25度條件下效應期過后能采得成熟(活體)精子的時間為13天,而將其移至水溫1618度環境條件下飼養,能采得成熟(活體)精子的時間可延至1012天,這說明雄性大鯢生殖成熟與水溫是相關的。因此,為確保大鯢人工繁殖成功,盡量減少雌雄同步差異,夏季飼養水溫應控制在23度以內為好。
三、關于大鯢的人工催產與催產藥物
大鯢在自然界,雌雄性成熟個體,通過相互信息交流,求偶配對,即可產卵排精,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務,而在人工養殖條件下,欲使其產卵排精,必須自外源激素的作用下才能完成。生產實踐表明,提高大鯢人工催產率具有很大空間,究其原因,與親鯢培養、催產季節、催產激素的選擇、配比、劑量等有關。關鍵是親鯢培養,只有發育良好的鯢體,選擇適宜季節,采用適宜的外源激素進行人工催產,才能達到理想的催產效果。據我們觀察,建造自然生態功能池,實行雌雄配對養殖,投喂活食,適當光照和流水刺激,輔以微量添加劑是親鯢培養的主要技術措施。
大鯢的人工催產藥物有:HCG、Dom、鮭魚釋放激素類似物(SGNRHA)、PG等。至于劑量問題,在我們的催熟試驗中,采用LHRH 4ug/kg的劑量促使雌鯢產了卵,也有人使用HCG4500iu/kg+LHRHA+PG等給大鯢催產的。劑量大對親本的損傷大,劑量小對親本產卵、排精也不利,關鍵是根據大鯢的生理特性,采取適當的藥物配伍。因不同的藥物其作用機理不同作用途徑也不同,如HCG主要作用于性腺,促使親本性腺發育成熟,達到催精催產效果,而LHRHA則主要作用于腦垂體,促使動物垂體前葉釋放促黃體素(LH)和促卵泡素(FSH),誘發其排卵或排精。各種藥物相互協同和配合才能達到理想的催產效果。協同好產卵、排精順利,精卵質量好,受精率高,反之則低。
四、關于大鯢的人工受精
試驗結果證明,大鯢卵的受精率,低值是零,高值達99%,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我們認為:1、加強親鯢培養,提高精卵質量是提高受精率的基礎。如2003年在已產39尾雌鯢中,真正順產鯢只有3尾,其余均為難產,產出卵子質量差,表現為卵膜、卵球稀、軟、發粘、發白,卵帶易斷,卵黃易變形,且產卵數量少。雄鯢產死精、產畸形精或產出精子活力低。如第二批,共催產雄鯢32尾,獲產7尾,其中一尾2.7kg個體產后精子鏡檢個別活,激活后70%80%活,但游速較正常精子慢20%30%,其余個體產的都是死精,有頭無尾精,身體彎曲的畸形精。這樣的精卵質量其受精率就可想而知了。即使受精也是一種假受精現象,即卵子在精子的激活下,出現早期的細胞分裂(二細胞、四細胞),但精卵沒有實現真正的融合,在較長的孵化過程中受精卵或早或遲死亡,最終不能孵化出小苗。2、精子激活劑的成分配比、受精方法均可影響受精率。據觀察,雌雄順產,卵子質量好,大鯢精子活力較強,使用大鯢精子激活劑,進行人工受精,受精率高達99%,較常規受精方法,不使用精子激活劑,進行人工受精,受精率可提高30%左右,若精卵本身質量差,其受精率增幅還大,一般可提高60%左右。3、選擇最佳雌雄催產季節催產。總所周知,任何有性生物,精卵融合都有個最佳期,期前期后都將影響其受精率。至于催產季節問題,我們認為,催產季節的確定,應在繁殖期內(68月)綜合飼養水平、水溫和平日吃食情況,采取一看二摸或用科學的檢測方法確定,如平日吃食好,體表光滑,體制健壯,后腹部膨脹,手摸柔軟而富有彈性時,即可進行人工催產。4、受精過程中的操作程序,環境溫度,加精液時間,數量,精子稀釋比例等因素均對受精率具有一定影響。
五、關于大鯢受精卵的人工孵化
當卵母細胞發育分裂至二細胞或四細胞期即胎盤中央出現短而淺的分裂溝或呈“十”架結構時,我們把其確定為受精卵。水溫21±0.5℃時,孵化時間為2857D,多數為35D左右。卵球吸水速度快,體積大,孵化時間相對長,出膜幼鯢體質健壯,生長速度亦快,其原因有待進一步觀察。囊胚期發育至原腸期,神經板期發育至神經管期,是大鯢胚胎發育的二個死亡高峰期,采取科學管理,有效避之,可顯著提高孵化率。在孵化過程中,胚體翻滾、大音頻驚嚇,微量礦物元素均可使胚體產生畸形甚至死亡,尤以神經管期前后為甚。我們曾用0.51.0mg/L的微量元素作孵化對比試驗,結果實驗組卵膜清晰,胚體發育時速快10%左右,但畸形苗增加。先天性畸形胚大多在孵化過程中死亡,少數可孵化出苗,并攝食生長,一般養至610個月時死亡。
六、關于大鯢病害防治
大鯢在自然條件下,病害較少,但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由于生態條件改變,人為因素影響,致使病害增加,應引起有關科技工作者、養殖業主的高度重視。對于大鯢病害的防治,應本著無病先治,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針。防以綜合技術措施為主。治應盡早發現,即使隔離,弄清病因,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