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拉稀的原因和防治
(哈爾濱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韓小米)
豬腹瀉的發病機理較復雜,有單一因素也有多因素聯合作用發病。它涉及到疾病、飼養管理及營養、環境和遺傳等方面。但總的來說,豬的腹瀉可分成兩大類:傳染性因素和非傳染性因素。傳染性因素主要是指仔豬消化機能不全或神經調節機能不健全,導致豬對日糧抗原過敏對外界環境條件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引起的腹瀉;非傳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營養元素缺乏、應激因素以及由病原微生物與寄生蟲引起的腹瀉。
一、仔豬消化機能不全或神經調節機能不健全引發的腹瀉
基于仔豬的生理特點,其胃酸及各種消化酶類分泌不足,將影響機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引發消化不良性腹瀉;同時由于其神經調節機能不健全,對外界環境條件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可引起應激性腹瀉。此外由于其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易引發或繼發其他疾病,導致腹瀉。
預防措施:飼料中添加第四代益生素--活菌中藥發酵制劑。 ①可以降低胃腸道pH值,提高消化酶活性。
?、跉⒕志?。
?、壅{控胃腸道微生物菌群平衡。
④降低豬舍內的氨氣濃度。
要加強飼養管理,盡量減少應激。仔豬斷奶時采取去母留仔的方法,仔豬留在原圈飼養一周;更換飼料時要逐漸過渡等。
二、營養過敏性腹瀉
由于仔豬飼料多為玉米+豆粕型日糧,其中含有能引起仔豬過敏反應的抗原物質大豆球蛋白、大豆半球蛋白等。這些物質當仔豬首次采食后,刺激免疫系統處于待發的非耐受狀態,當第二次接受同樣抗原時,機體馬上產生超敏反應(即遲發性過敏反應),造成腸道絨毛高度降低,絨毛萎縮脫落,消化酶的活性與濃度降低,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導致腹瀉的發生。
營養過敏性腹瀉預防:①在仔豬斷奶前的誘食補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豆粕,使仔豬提前對大豆蛋白產生適應性(但這種豆粕必須是膨化過的),②在日糧中添加活菌微生態中藥發酵制劑,預防小腸絨毛萎縮或脫落。
三、抗營養因子性腹瀉
因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其中前者在小腸中與胰蛋白酶結合成不可逆性的非活性復合體,使胰蛋白酶失去分解蛋白質的作用,導致蛋白質進入大腸后未被消化吸收而腐敗發酵,引起仔豬腹瀉;后者在小腸中把蛋白質的分解產物尿素水解為氨和二氧化碳,使得尿素循環中的氨濃度增高,損傷腸道黏膜,影響腸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導致腸道內滲透壓升高引起仔豬腹瀉。
抗營養因子性腹瀉的預防:將生大豆用膨化擠壓產生的高溫“煮熟”,不破壞抗營養因子和過敏物質,但提高了香味和適口性。
四、營養缺乏性腹瀉
仔豬缺乏維生素(如葉酸、煙酸、泛酸)、礦物質或其它必需的營養物質(如微量元素鋅、硒、鐵、銅)時,會導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現下痢。病仔豬排淡黃色、白色、灰綠色糨糊狀或水樣惡臭稀糞。
營養缺乏性腹瀉的預防:仔豬出生后3天內補鐵硒,7日齡的誘食補料要用營養均衡的全價料。
五、微生物區系變化引起的腹瀉
仔豬在哺乳期間建立了良好的微生物區系,有利于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紊亂與腹瀉,這主要是乳酸菌、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的作用。乳酸菌的生長最適宜于酸性環境。仔豬斷奶后,乳糖來源終止,乳酸生成減少。此時的鹽酸分泌仍很少,而飼料中的蛋白質、無機鹽陽離子與之結合,失去一部分原來就不足的鹽酸,使胃內PH值升高,乳酸菌逐漸減少,大腸桿菌等大量增殖,導致胃腸內微生物平衡發生變化,引起腹瀉發生。
微生物區系變化引起腹瀉的預防:飼料中添加第四代益生素--活菌中藥發酵微生態制劑,給豬的腸道補充大量的活性乳酸菌,乳酸菌進入腸道后會大量繁殖,并產酸大量的乳酸,形成了腸道的酸性環境,由于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桿菌都不易在酸性環境中繁殖和滋生,因此達到了抑制病原菌繁殖和滋生的目的。 六、仔豬黃痢、白痢
仔豬黃痢又名早發性大腸桿菌病,國外叫新生仔豬腹瀉,是新生仔豬的一種急性、致死率較高的傳染病,以腹瀉、排出黃色黏液狀的糞便為特征。仔豬白痢又稱遲發性大腸桿菌病,是10日齡~30日齡仔豬的一種常發病、多發病。
黃痢的診斷:被污染的環境、母豬的乳頭和感染的仔豬是本病的傳染源。經消化道傳播,最早見于生后8小時~12小時,3日齡以內感染的病情較重,1周齡以后感染的病情較緩和,2周齡~3周齡的仔豬也有發生本病的。
臨床癥狀:急性發病仔豬精神沉郁,全身衰弱,迅速死亡,繼之其他仔豬相繼腹瀉,排出水樣糞,呈黃色或黃白色,混有凝乳狀小片和小氣泡,帶腥臭味,肛門失禁,捕捉時由于仔豬掙扎、鳴叫,常從肛門冒出黃色稀糞。
剖檢病變:病豬尸體被毛粗亂,頸部、腹部皮下常有水腫,黏膜、肌肉和皮膚蒼白。胃內充滿黃色凝乳塊,有酸臭味,胃黏膜水腫,胃底呈暗紅色,小腸各段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水腫,尤以十二指腸的病變最嚴重。心臟擴張,心肌松弛,肺顯著水腫,切面流出泡沫狀液體。
白痢的診斷 本病通常發生于10日齡~30日齡的仔豬,以10日齡~20日齡最多見。
臨床癥狀:發病前吮奶不積極,拉出粒狀的兔子屎,經半天至1天出現典型癥狀,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糨糊狀糞便為特征,有腥臭味。
剖檢:結腸內食物呈灰白色的糨糊狀或油膏狀,胃內有大量氣體,腸黏膜充血、出血,有的腸壁薄而透明。本病發病率較高,病死率很低。
黃痢、白痢的預防:
①加強產房的衛生工作,糞便立即清理,上床母豬必須消毒洗澡,給母豬喂優質原料生產的飼料,臨產時擦拭母豬乳頭,并擠掉每個乳頭中少許乳汁。冬季提高產房溫度,接產工具必須消毒。
②日糧中添加活菌中藥發酵制劑,控制大腸桿菌的生存環境,抑制其繁殖和滋生。
③給母豬接種大腸桿菌疫苗。
?、茉谧胸i出生時口服益生素,連續7天。
?、菁訌姰a房的飼養管理,防止母豬高燒、便秘。
⑥全進全出,產房工作人員不要隨意流動,職工不吃外購豬肉食品。
黃痢、白痢的治療:
①一旦發生本病,首要關鍵是添加活菌發酵中藥制劑,迅速調整腸道的PH值,抑制大腸桿菌的活力。
②其次是補液,補液處方:生理鹽水150ml,5%葡萄糖100ml,5%碳酸氫鈉30m1,青霉素80萬單位,每天1次,連用3天。
常用藥:豬源康、清瘟豬肽、腸速康、痢菌凈、氟呱酸、口服鏈霉素、瀉痢停、慶大霉素、黃連素。
七、紅痢
豬梭菌性腸炎,又名仔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仔豬腸毒血癥,俗稱仔豬紅痢。
主要發生于1周齡內的新生仔豬,以排出紅色帶血的稀糞和病程短、死亡率高為特征。
本病的病原為C型產氣莢膜梭菌(或稱C型魏氏梭菌)。
診斷要點:本病多發生于1日齡~3日齡的新生仔豬,4日齡~7日齡的仔豬即使發病,癥狀也較輕微。1周齡以上的仔豬很少發病。
剖檢變化:主要發生在空腸,外表呈暗紅色,腸腔內充滿含血的液體,腸系膜淋巴結呈鮮紅色,空腸病變部分的絨毛壞死。
預防:同仔豬黃痢、白痢,要搞好衛生工作,定期消毒。接生時給母豬擦拭乳頭并消毒,可減少本病的發生與傳播。
疫苗接種:在母豬分娩前一個月注射一次紅痢菌苗。
治療:藥物治療意義不大,抗豬梭菌性腸炎高免血清有一定的效果。
公司網址:http://www.hrbzhongke.com/
qq咨詢:2476909332
聯系電話:18686740311
(哈爾濱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韓小米)
豬腹瀉的發病機理較復雜,有單一因素也有多因素聯合作用發病。它涉及到疾病、飼養管理及營養、環境和遺傳等方面。但總的來說,豬的腹瀉可分成兩大類:傳染性因素和非傳染性因素。傳染性因素主要是指仔豬消化機能不全或神經調節機能不健全,導致豬對日糧抗原過敏對外界環境條件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引起的腹瀉;非傳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營養元素缺乏、應激因素以及由病原微生物與寄生蟲引起的腹瀉。
一、仔豬消化機能不全或神經調節機能不健全引發的腹瀉
基于仔豬的生理特點,其胃酸及各種消化酶類分泌不足,將影響機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引發消化不良性腹瀉;同時由于其神經調節機能不健全,對外界環境條件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可引起應激性腹瀉。此外由于其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易引發或繼發其他疾病,導致腹瀉。
預防措施:飼料中添加第四代益生素--活菌中藥發酵制劑。 ①可以降低胃腸道pH值,提高消化酶活性。
?、跉⒕志?。
?、壅{控胃腸道微生物菌群平衡。
④降低豬舍內的氨氣濃度。
要加強飼養管理,盡量減少應激。仔豬斷奶時采取去母留仔的方法,仔豬留在原圈飼養一周;更換飼料時要逐漸過渡等。
二、營養過敏性腹瀉
由于仔豬飼料多為玉米+豆粕型日糧,其中含有能引起仔豬過敏反應的抗原物質大豆球蛋白、大豆半球蛋白等。這些物質當仔豬首次采食后,刺激免疫系統處于待發的非耐受狀態,當第二次接受同樣抗原時,機體馬上產生超敏反應(即遲發性過敏反應),造成腸道絨毛高度降低,絨毛萎縮脫落,消化酶的活性與濃度降低,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導致腹瀉的發生。
營養過敏性腹瀉預防:①在仔豬斷奶前的誘食補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豆粕,使仔豬提前對大豆蛋白產生適應性(但這種豆粕必須是膨化過的),②在日糧中添加活菌微生態中藥發酵制劑,預防小腸絨毛萎縮或脫落。
三、抗營養因子性腹瀉
因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其中前者在小腸中與胰蛋白酶結合成不可逆性的非活性復合體,使胰蛋白酶失去分解蛋白質的作用,導致蛋白質進入大腸后未被消化吸收而腐敗發酵,引起仔豬腹瀉;后者在小腸中把蛋白質的分解產物尿素水解為氨和二氧化碳,使得尿素循環中的氨濃度增高,損傷腸道黏膜,影響腸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導致腸道內滲透壓升高引起仔豬腹瀉。
抗營養因子性腹瀉的預防:將生大豆用膨化擠壓產生的高溫“煮熟”,不破壞抗營養因子和過敏物質,但提高了香味和適口性。
四、營養缺乏性腹瀉
仔豬缺乏維生素(如葉酸、煙酸、泛酸)、礦物質或其它必需的營養物質(如微量元素鋅、硒、鐵、銅)時,會導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現下痢。病仔豬排淡黃色、白色、灰綠色糨糊狀或水樣惡臭稀糞。
營養缺乏性腹瀉的預防:仔豬出生后3天內補鐵硒,7日齡的誘食補料要用營養均衡的全價料。
五、微生物區系變化引起的腹瀉
仔豬在哺乳期間建立了良好的微生物區系,有利于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紊亂與腹瀉,這主要是乳酸菌、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的作用。乳酸菌的生長最適宜于酸性環境。仔豬斷奶后,乳糖來源終止,乳酸生成減少。此時的鹽酸分泌仍很少,而飼料中的蛋白質、無機鹽陽離子與之結合,失去一部分原來就不足的鹽酸,使胃內PH值升高,乳酸菌逐漸減少,大腸桿菌等大量增殖,導致胃腸內微生物平衡發生變化,引起腹瀉發生。
微生物區系變化引起腹瀉的預防:飼料中添加第四代益生素--活菌中藥發酵微生態制劑,給豬的腸道補充大量的活性乳酸菌,乳酸菌進入腸道后會大量繁殖,并產酸大量的乳酸,形成了腸道的酸性環境,由于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桿菌都不易在酸性環境中繁殖和滋生,因此達到了抑制病原菌繁殖和滋生的目的。 六、仔豬黃痢、白痢
仔豬黃痢又名早發性大腸桿菌病,國外叫新生仔豬腹瀉,是新生仔豬的一種急性、致死率較高的傳染病,以腹瀉、排出黃色黏液狀的糞便為特征。仔豬白痢又稱遲發性大腸桿菌病,是10日齡~30日齡仔豬的一種常發病、多發病。
黃痢的診斷:被污染的環境、母豬的乳頭和感染的仔豬是本病的傳染源。經消化道傳播,最早見于生后8小時~12小時,3日齡以內感染的病情較重,1周齡以后感染的病情較緩和,2周齡~3周齡的仔豬也有發生本病的。
臨床癥狀:急性發病仔豬精神沉郁,全身衰弱,迅速死亡,繼之其他仔豬相繼腹瀉,排出水樣糞,呈黃色或黃白色,混有凝乳狀小片和小氣泡,帶腥臭味,肛門失禁,捕捉時由于仔豬掙扎、鳴叫,常從肛門冒出黃色稀糞。
剖檢病變:病豬尸體被毛粗亂,頸部、腹部皮下常有水腫,黏膜、肌肉和皮膚蒼白。胃內充滿黃色凝乳塊,有酸臭味,胃黏膜水腫,胃底呈暗紅色,小腸各段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水腫,尤以十二指腸的病變最嚴重。心臟擴張,心肌松弛,肺顯著水腫,切面流出泡沫狀液體。
白痢的診斷 本病通常發生于10日齡~30日齡的仔豬,以10日齡~20日齡最多見。
臨床癥狀:發病前吮奶不積極,拉出粒狀的兔子屎,經半天至1天出現典型癥狀,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糨糊狀糞便為特征,有腥臭味。
剖檢:結腸內食物呈灰白色的糨糊狀或油膏狀,胃內有大量氣體,腸黏膜充血、出血,有的腸壁薄而透明。本病發病率較高,病死率很低。
黃痢、白痢的預防:
①加強產房的衛生工作,糞便立即清理,上床母豬必須消毒洗澡,給母豬喂優質原料生產的飼料,臨產時擦拭母豬乳頭,并擠掉每個乳頭中少許乳汁。冬季提高產房溫度,接產工具必須消毒。
②日糧中添加活菌中藥發酵制劑,控制大腸桿菌的生存環境,抑制其繁殖和滋生。
③給母豬接種大腸桿菌疫苗。
?、茉谧胸i出生時口服益生素,連續7天。
?、菁訌姰a房的飼養管理,防止母豬高燒、便秘。
⑥全進全出,產房工作人員不要隨意流動,職工不吃外購豬肉食品。
黃痢、白痢的治療:
①一旦發生本病,首要關鍵是添加活菌發酵中藥制劑,迅速調整腸道的PH值,抑制大腸桿菌的活力。
②其次是補液,補液處方:生理鹽水150ml,5%葡萄糖100ml,5%碳酸氫鈉30m1,青霉素80萬單位,每天1次,連用3天。
常用藥:豬源康、清瘟豬肽、腸速康、痢菌凈、氟呱酸、口服鏈霉素、瀉痢停、慶大霉素、黃連素。
七、紅痢
豬梭菌性腸炎,又名仔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仔豬腸毒血癥,俗稱仔豬紅痢。
主要發生于1周齡內的新生仔豬,以排出紅色帶血的稀糞和病程短、死亡率高為特征。
本病的病原為C型產氣莢膜梭菌(或稱C型魏氏梭菌)。
診斷要點:本病多發生于1日齡~3日齡的新生仔豬,4日齡~7日齡的仔豬即使發病,癥狀也較輕微。1周齡以上的仔豬很少發病。
剖檢變化:主要發生在空腸,外表呈暗紅色,腸腔內充滿含血的液體,腸系膜淋巴結呈鮮紅色,空腸病變部分的絨毛壞死。
預防:同仔豬黃痢、白痢,要搞好衛生工作,定期消毒。接生時給母豬擦拭乳頭并消毒,可減少本病的發生與傳播。
疫苗接種:在母豬分娩前一個月注射一次紅痢菌苗。
治療:藥物治療意義不大,抗豬梭菌性腸炎高免血清有一定的效果。
公司網址:http://www.hrbzhongke.com/
qq咨詢:2476909332
聯系電話:186867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