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注母豬腿腳病問題
母豬的腿腳病問題,而不是斷奶仔豬或生長肥育豬的,就不可避免地再次引起多數人的興趣。為使留在種豬群的母豬更多、時間更長,就要減少因行動不便而被淘汰的母豬數量。在任何時候,成年能繁母豬腿腳病問題都較其未成年個體多。
我們似乎應重點觀察哺乳母豬。在2008年初舉行的一個國際獸醫學會議上,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約翰·迪恩博士說,沒有哪種動物比哺乳母豬承受的體重壓力更大。從中得到的啟示就是,應觀察分析圍產期的每頭母豬,以發現腿腳病的苗頭。迪恩博士建議生產者在夜間帶著手電筒到豬舍,在半黑暗狀態下檢查產仔舍中母豬的行走能力。將觀察到的情況進行區分也很重要,他補充說,應學會辨別母豬是否真的瘸腿。也要意識到,你所看到的可能是爭斗行為的后果。母豬問的咬斗常會把蹄子弄傷,而不是肩部。但在查看母豬爭斗的痕跡時,仍要先檢查肩傷。
2從蹄甲開始
據迪恩博士講,檢查母豬的蹄子時,飼養員通常首先注意到母豬的蹄踵部。然而,蹄踵并不是承受母豬大部分體重的部位,所以應先檢查蹄甲及位于它上方的組織。這里要指出一個常犯的錯誤,即將腿腳病當作老繭(sandcrack)或蹄踵壁裂(white-line wallcrack)。檢查者可采用常規的評分系統記錄其所見,諸如用簡單的0—1—2—3評分方法記錄正常或不正常及其嚴重性。不過,這種方法可能也太繁瑣了。事實上,檢查到的損傷有可能傷勢不大,或者極其嚴重。因此并不需要一個超過0—1—2分的評分方法。
這意味著什么呢?如同在奶牛群中一樣,重點是將動物舒適度放在第一位。極端來講,應對瘸腿母豬實施安樂死。再者,圍產期母豬裂開的蹄甲愈合得相當慢一每個月才再生7毫米,蹄甲重新長出就需要4~5個月的時間。在泌乳期間,瘸腿被懷疑至少會潛在地干擾母豬的采食量,使母豬不能分泌出足夠的乳汁供幼仔吃飽。此外,蹄質差可能是地面差造成的。評估大多數產仔舍地面時,會把諸如排水等因素,而不是母豬能不能站穩考慮在內。豬群腿腳評分系統給出可能患病的跡象,通過改變管理措施或設備加以糾正,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評分系統意義重大。
據豬e網網友了解到評分系統應與母豬繁殖記錄合用,否則,根據蹄質不佳的表象進行打分是在浪費時間。這同樣也適用于其它福利措施的實行一它需要與正常的生產記錄一起使用,這樣后來的觀察值才能關聯到腿腳病對豬群產量影響的預測上。迪恩博士說:“我告訴農場主們,母豬大多因為返情、產仔少或咬死仔豬等被淘汰,但我從未發現其它任何因素像瘸腿一樣能預見到母豬未來的生產力。”迄今為止,在應對母豬蹄質差方面取得的進展要比預防方面多。不過有建議說,加強營養有可能改善能繁母豬的蹄質健康狀況。
丹麥維福公司的漢斯·艾依2008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這種可能確實存在。在美國金寶公司組織的“2008蹄子第一”研討會上,他講述了給妊娠母豬飼料中補充有機微量元素的試驗結果,與之進行比較的是含有無機形式的銅、鋅、錳等礦物質的飼糧。試驗在一個存在圍產期母豬蹄甲開裂和蹄踵發炎的豬場進行。在更換了礦物質原料后的兩年內,評估工作持續進行。結果發現,80%飼喂無機礦物質的母豬存在蹄踵發炎現象,而飼喂有機礦物質的母豬僅有30%存在此現象。兩組母豬中僅發現幾頭有蹄甲開裂。2007年,在丹麥另一個豬場進行的后續試驗顯示出更換礦物質原料的另一個效應。這是一個擁有l 000頭母豬的豬場,平均每月有20頭母豬被淘汰或是被實施安樂死而損耗掉了,據估計其中半數是由于腿腳病。換成利用率更高的有機礦物質后,在大約2個月的時間里,母豬死亡率降到初始水平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