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特征的疾病,其中有些是最重要的疾病,也有作為繼發性感染的疾病,還有在霉菌毒素的壓力下發生的異常疾病。
有些疾病貫穿于養豬生產的各個階段,如豬瘟、口蹄疫、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偽狂犬病、支原體肺炎等;而某些疾病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征,或重要性不同,如大腸桿菌可以引起哺乳仔豬的黃痢、白痢,也可引起斷奶仔豬的腹瀉,在母豬大腸桿菌可引起乳房炎、子宮炎和泌乳障礙綜合征;偽狂犬病毒可引起母豬的流產,也可引起仔豬的腹瀉、呼吸道疾病和神經癥狀。
【哺乳仔豬階段】
主要的疾病有仔豬紅痢、黃、白痢、輪狀病毒性腹瀉、仔豬球蟲病等。紅痢主要發生于產后3天內,以急性出血性下痢為特征,本病死亡率相當高。直接原因是魏氏梭菌的感染,間接原因是環境衛生、消毒不徹底等,也與環境溫度低有關。仔豬黃痢和仔豬白痢發生于產后的第3至第7天,直接原因是大腸桿菌感染,間接原因是環境溫度低、母豬發生乳房炎、子宮炎和泌乳障礙綜合征或采食量低導致的泌乳量減少。仔豬的腹瀉與其初生重量也有直接的關系。有時新的鑄鐵地板帶有很多毛刺,可損傷關節皮膚,使關節炎的發病率提高。
管理要點
母豬管理:母豬進產房前,產房的地面、豬欄一定要徹底消毒,干燥至少一周才能進豬。母豬一定要全身清潔并消毒,特別是陰部和乳房。產房的溫度要適宜,夏季產房溫度高,將影響母豬的采食量,導致產奶量降低。冬天如果仔豬保溫區的溫度低,可降低仔豬的抵抗力,使腹瀉的發病率顯著提高。
仔豬管理:仔豬應盡早吃上初乳,即產后6小時內吃上足夠的初乳,可獲得大量的母源抗體,減少腹瀉以及豬瘟、五號病等其它疾病的發生。仔豬斷尾、剪牙器械應消毒,減少通過傷口感染的機會,操作完后最好注射一針抗生素,可以防止鏈球菌等的感染。
藥物預防:母豬產前產后各1周,飼料中添加支原凈100ppm+金霉素400ppm,將明顯降低母豬子宮炎、乳房炎和泌乳障礙綜合征的發生,提高泌乳量,提高哺乳仔豬的采食量,降低腹瀉的發生率。如果后期的呼吸道病嚴重,則可在開口料中添加支原凈150ppm+硫酸粘桿菌素100ppm,連用2周。4-5日齡仔豬灌服百球清等抗球蟲藥,可以預防因為球蟲感染造成的腹瀉。
【保育階段】
此階段是仔豬抵抗力最低的階段,因為經過斷奶、轉群、換料以及高密度飼養的應激反應,仔豬的抵抗力明顯降低;而且,仔豬斷奶前后的母源抗體已經降低到最低,接種疫苗的主動免疫應答尚未產生。為了保溫,豬舍的門窗關閉,限制了空氣的流通,使空氣中氨氣和其它有害氣體的濃度大大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因此保育仔豬階段是最容易感染疾病的階段,雖然有些疾病不在保育階段發生,或發生很少,但大部分是在此階段感染的。
保育階段容易感染的疾病很多,如斷奶后腹瀉、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偽狂犬病、Ⅱ型鏈球菌性腦膜腦炎、斷奶后多系統衰弱綜合征、副豬嗜血桿菌病、結腸螺旋體感染、回腸炎、豬痢疾、關節炎等,有時還會發生典型或非典型豬瘟;如果飼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超標,可能使得這一階段疾病更加復雜,象霧里看花一樣模糊不清。
一旦出現上述問題,保育舍很容易發生生長停滯,一般影響生長達3-7天,嚴重時有的豬可能變成僵豬。死亡率和淘汰率提高。而保育階段頻繁接種疫苗,也可影響仔豬的生長。
管理要點
加強飼養管理:斷奶時應該按體重將仔豬分開飼養,使同一欄內的仔豬保持相似的采食量,否則容易出現均勻度差,瘦弱仔豬抵抗力更低的現象。斷奶仔豬的環境溫度一定要控制在28oC以上,特別是斷奶后的第一周。環境溫度提高,有利于提高仔豬的抵抗力,提高飼料的利用率。要確保空氣質量,降低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機會。盡量降低保育豬的飼養密度,因為密度和生長速度成反比。創造舒適的環境,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仔豬的生產性能。
飼料:使用質量好的飼料,或添加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降低應激反應對仔豬的不良影響。盡量刺激仔豬的食欲,提高采食量。試驗證明,斷奶后每天多采食100克,保育期結束將多增重1.5公斤,而且可保證免疫系統的充分發育。飼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3公斤/噸,將由霉菌毒素污染造成的免疫抑制降到最低。
藥物:斷奶后的飼料中添加支原凈100ppm+金霉素400ppm,連用2周。可防止肺炎支原體、副豬嗜血桿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痢疾密螺旋體、細胞內勞索尼亞菌、結腸螺旋體等的感染,提高豬的健康水平。
如果斷奶后的鏈球菌感染較嚴重,則可在以上配方的基礎上添加阿莫西林175ppm,這樣看似增加了飼料成本,但由于豬的健康狀況好轉,節省了注射藥物成本和人力的浪費,并可加速生長,最終降低生產成本。
【生長育肥階段】
生長育肥豬的抵抗力相對保育豬強,正常情況下,發病率、死亡率均很低,但有些疾病仍會在這一階段發生。如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放線桿菌胸膜肺炎、豬痢疾、結腸炎、回腸炎等。這些疾病造成的急性損失不大,但由于生長緩慢,飼料轉化率降低,最終大幅度增加生產成本。這些疾病大部分是在保育階段感染的,因而如果能在保育階段通過改善飼養管理和藥物預防,生長育肥階段的發病率將會大幅度下降。
管理要點
飼養管理:豬群的密度一定要合理,實踐證明,密度越高,豬群發生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飼料:飼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3公斤/噸。
藥物:根據豬場的發病情況,在發病前的1周,飼料中添加支原凈100ppm,金霉素400ppm或強力霉素150-200ppm,連用7天,可有效預防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發生、降低胸膜肺炎的發病率,而且也可防治豬痢疾、結腸炎和回腸炎。
【種豬】
后備母豬是一個種豬場的未來和希望,因而應當特別注意后備母豬的管理。后備母豬對很多疾病的免疫力還不足,因此不一定能通過初乳保護仔豬,甚至有可能將疾病傳播給其后代。如后備母豬的支原體陽性率可達70%,2-4胎的母豬支原體陽性率只有40%;增生性腸病(回腸炎)的發病率也明顯高于經產母豬。母豬的主要問題是繁殖障礙,可由環境因素、營養、飼養管理不當引起,當然主要原因還是一些傳染病。如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偽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非典型豬瘟、弓形蟲病、附紅細胞體病等。
后備母豬管理程序
一般后備母豬需要經過2次選擇才能合格。6-9月份出生的仔豬性成熟的比例較其它時間出生的低23%以上。初次選擇后,在配種前應該完成第二次選種,那些注射疫苗過敏的豬、生長緩慢和貧血的豬、用冷水刺激后皮膚蒼白、背毛直立并發抖的豬應該淘汰。接種疫苗和驅蟲:在配種前要完成大部分疫苗的接種工作,如豬瘟疫苗、口蹄疫疫苗、細小病毒疫苗、有時甚至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等。用藥物驅除后備母豬體內外的寄生蟲。
飼養管理和催情:控制采食量,控制后備母豬的體形,不能過瘦,也不能過肥,否則發情不正常。
藥物凈化:在后備母豬飼料中添加支原凈100ppm,金霉素400ppm,配種前連用7-10天,可以凈化支原體、回腸炎、胸膜肺炎、豬痢疾等。配種后一直到分娩,豬群的生產情況將非常平穩。
傳染病引起的繁殖障礙主要依靠采取生物安全措施,結合疫苗接種。而由于環境問題導致的繁殖障礙可以通過改善環境和加強管理進行預防。如由于溫度過高引起的流產,可以通過滴水降溫、降低密度、增加通風等實現。母豬在配種后到胚胎著床的階段,對高溫特別敏感,此時應注意降溫。嚴格按要求飼喂,使豬的體形保持標準。如80天以前限飼,后期加強營養。
營養一定要平衡,注意補充維生素A、D、E以及生物素等。
總之,豬病很多,要有效控制不同階段的豬病,不能只靠疫苗和/或藥物,必須結合飼養管理的改善、生物安全的加強等。任何一種藥物,只有合理使用,才能獲得理想效果。對連續生產的豬場來講,要控制傳染性疾病的流行,必須在各個階段都嚴格實行全進全出。防患于未然,將大大降低豬場的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