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寄生蟲的成功控制與良好的管理有關,但事實證明,如果不結合驅蟲藥的正確使將不足以控制豬的寄生蟲感染。現已發現很多管理良好的豬場(包括全封閉式豬場)也存在著嚴重的蠕蟲感染,這表明寄生蟲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生存、感染和繁殖的能力,它們幾乎能在所有的豬場中生存。豬只需接觸少量感染性蟲卵或幼蟲就可以保持感染狀態,隨后便感染整個豬場。另一方面,即使在嚴重污染的豬舍,只要驅蟲藥的使用方法合適并且使用時間得當,那么豬寄生蟲感染也能得到經濟而有效的控制。
就豬寄生蟲的控制而言,了解豬場中寄生蟲的種類對驅蟲藥的選擇有重要意義。根據豬寄生蟲的種類調查和病歷報告,可以將豬的寄生蟲分為兩大類。
①主要寄生蟲 是指那些可在全國流行,并可在各種類型豬場(包括散養)的豬只中找到的寄生蟲,包括:大形圓線蟲、鞭蟲、結節蟲、疥螨和虱子等。
②次要寄生蟲 足指那些只在全國某些地區或只在不衛生的豬場中存在的寄生蟲,包括:腎蟲、肺線蟲、絲發狀蟲、紅色胃蟲等。雖然這些寄生蟲感染豬后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但其并不普遍存在。
影響寄生蟲感染的因素
一個豬場寄生蟲感染的發生和發展取決于多種因素:①豬圈被前批感染動物污染的程度;②畜舍環境條件是否有利于荷蟲量持續加大和(或)蟲體的存活;③豬場中所存在的寄生蟲的類型;④豬場的條件是否適合寄生蟲通過直接接觸的方式進行傳播。
一般情況下,在封閉式豬場,區域性感染首先一個豬圈或豬場的某一區域發生,而感染是否會逐步傳播到整個豬場則取決于豬場的管理措施。豬的生長階段不同,其寄生蟲的污染和(或)感染水平以及感染對經濟效益的影響也不同。因此,對豬舍污染情況的監測足制定寄生蟲控制策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寄生蟲的防制策略
豬寄生蟲的控制策略就是要懂得何時和怎樣應用驅蟲藥清除寄生蟲感染,防止寄生蟲成熟、產卵和污染畜舍以及減少經濟損失。其目標是使感染終止在豬場正常管理和寄生蟲感染周期的關鍵時期,以減少和防止進一步感染。根據豬場的寄生蟲調查結果,可以設計一個預防性控制策略。
糞便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可以反映豬場中寄生蟲的感染類型和嚴重性。如豬場不同生長階段的豬只糞便檢查結果為陰性,為了防止感染的侵入,豬場至少需要實施一個最低限度的預防性方案。為了保持豬舍的無寄生蟲狀態,所有豬只進入豬舍時,都要投喂能殺滅成熟的和未成熟的(或移行)寄生蟲的廣譜驅蟲藥。所用驅蟲藥的類型對策略性定期驅蟲能否成功運行有重要意義。豬的驅蟲藥可分為如下兩大類:
I類:主要是一批老式驅蟲藥,包括噻吩嘧啶、鹽酸左旋咪唑、敵百蟲和伊維菌素等。所有這類驅蟲藥對一種甚至幾種豬的主要寄生蟲無效,并且大多數只能殺滅成蟲,而對未成熟的蟲體或移行幼蟲無效。現已證實,噻吩嘧啶,鹽酸左旋咪唑和伊維菌素均對鞭蟲無效。
Ⅱ類:是能清除所有主要寄生蟲和發育中幼蟲或移行幼蟲的廣譜驅蟲藥。目前,芬苯噠唑(Panacur一胖可求或Safeguard速肥加)是這類藥中的唯一藥物。應用Ⅱ類驅蟲藥,可以使感染循環終止在感染早期及寄生蟲成熟之前,從而可以阻止寄生蟲產生后代,大大降低進一步污染的可能性,消除經濟損失。
母豬驅蟲
由于母豬生長期長,并且在整個生活過程中經常接觸寄生蟲,所以它們往往被寄生蟲感染,并成為小仔豬的重要感染來源。打破母豬和仔豬間的寄生蟲傳播環節對整個豬場寄生蟲的成功控制極為關鍵。所以,母豬的產前驅蟲是豬場內、外寄生蟲控制策略的重要內容。
應用一種能驅除母豬產期中所挾帶的各個發育階段的寄生蟲的驅蟲藥(如Ⅱ類驅蟲藥)對保證母豬整個哺乳期的無寄生蟲狀態足很重要的。如果在產前將母豬體內的成熟和未成熟的寄生蟲全部殺滅,或產仔時將母豬關在可以限制母豬頭部活動的產欄(避免接觸糞便)中,則可防止整個哺乳期蟲卵的散布,并確保母豬在離開產房之前的無蟲狀態。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未驅蟲母豬所產的仔豬在驅蟲后比驅蟲母豬所產的仔豬(不驅蟲)有更高的(再)感染機會。
種公豬驅蟲
即使在封閉式豬舍中飼養的種公豬,每年至少要驅蟲2次。如果種公豬經常暴露在被寄生蟲污染的環境,應每隔3個月或更短的時間對所有種公豬驅蟲1次。另外,應經常對種公豬的糞便進行檢查。
后備母豬驅蟲
后備母豬在配種前每隔6周驅蟲1次,如在全封閉式豬舍中飼養,那么在配種前每隔3個月驅蟲1次即可。此外,對于:①來自被污染畜舍的后備母豬,如果不進行驅蟲或驅蟲不當時,那么它們很容易污染新豬舍;②來自清潔豬舍的未感染后備母豬,如果移入被污染的畜舍而又未進行適當的驅蟲,會受到嚴重危害,甚至死亡。因此,所有外購的后備母豬一到達新的豬舍就要用Ⅱ類驅蟲藥驅蟲。
生長肥育豬驅蟲
對生長豬進行驅蟲,既可預防感染,達到根除感染防止經濟損失的發生;又可防止寄生蟲發育成熟,從而防止寄生蟲進一步污染豬舍,大大降低再感染的可能性。
15-20千克以下仔豬的驅蟲,應使用町殺滅成蟲和未成熟蟲體(或移行幼蟲)的驅蟲藥(如Ⅱ類驅蟲藥)。
對于出售架子豬的豬場,在產前應對所有母豬驅蟲,然后對仔豬進行早期(大約15千克)驅蟲。早期驅蟲不僅可以提高仔豬的生長速度,而且能有效地保證其出售的架廣豬無寄生蟲感染,從而可以提高所售豬的質量。
對于育成肥育豬場(外購架子豬),如果架子豬已應用了廣譜驅蟲藥驅蟲,在豬到達新場后不需立即驅蟲,但3~4周后應進行驅蟲。因為在3~4周里,架子豬可能會被育肥豬場的寄生蟲感染,而再次驅蟲則可將感染終止在蟲體發育成熟并污染豬舍或其它區域之前。
如果肥育豬舍被嚴重污染,首次驅蟲應在架子豬到達后立即進行。在此后的1~2周(圓線蟲在1周之后,鞭蟲在2周之后)應進行第2次驅蟲。為了防止在上市前排出蟲卵,也可能在第2次驅蟲后的4—5周(或大約在豬體重達75千克時)需要進行第3次驅蟲。
如果熟知每頭豬的驅蟲史,那么仔豬一肥育豬舍的驅蟲就不用那么緊湊。如上所述,在分娩時對母豬的驅蟲足第—一步,這樣仔豬在整個保育期可以保持無蟲狀態。隨后,仔豬一肥育豬舍的驅蟲可按如下方案進行。
表2 仔豬一肥育豬驅蟲方案
母豬驅蟲 仔豬驅蟲 育成豬驅蟲 肥育豬驅蟲
20-40千克 45—60千克 70-80千克
分娩 保育— 育成— 肥育—上市
封閉式豬舍
據報道,美國有較多全封閉式豬場發生重度寄生蟲感染。這似乎表明寄生蟲在封閉式豬場的存活力與外界環境的存活力相當。其主要區別在于寄生蟲在封閉式豬場中的傳播方式。封閉式豬舍中寄生蟲感染是通過帶蟲豬的不斷引入而傳遍整個豬舍。
豬場寄生蟲的監測
寄生蟲的感染狀況可以通過定期糞便檢查和剖檢進行監測。每年至少可用改良威斯康星飽和糖水漂浮糞便檢查法進行一次糞便檢查,以確定足否存在寄生蟲。如檢出寄生蟲,則表明豬場存在寄生蟲感染的潛在危險,說明現有的驅蟲方案尚需調整。
剖檢也是監測蠕蟲的重要依據。可對死亡豬進行剖檢,并觀察肝臟有無由圓線蟲引起的乳白色斑點,盲腸內有無鞭蟲大腸上有無由結節蟲幼蟲引起的結節等。
結語
養殖者和獸醫應為其豬場選定最佳的驅蟲策略。熟知豬場中所存在限額寄生蟲的種類和發生感染時豬所處的日齡或生長階段,從而有利于制定一項準確而有針對性的驅蟲策略。根據策略性定期驅蟲方案使用驅蟲藥,為每一個豬場提供一個科學的清除寄生蟲的方案。這個方案可以使養殖者和他們的獸醫能以最小的驅蟲投入獲取最大的驅蟲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