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的因素很多,包括病原傳染性因素和營養、環境、毒素等非傳染性因素。在各種雜志刊登的以討論病原性因素報道較多,筆者在這里討論由飼料毒素引起的繁殖障礙,母豬在配種后18-30天出現不同程度流產、后備母豬屢配不孕和部分未曾配過種的小母豬出現“陰道炎”等。
1. 發病過程與癥狀
某豬場(飼養規模母豬為630頭)于2000年4月20日至5月10日先后出現11頭懷孕母豬(不分胎次:1胎次2頭,3胎次2頭,4胎次3頭,5胎次1頭,6胎次3頭)在配種后18—30天流產,母豬在流產前后食欲正常,體溫亦正常;同時在選留的后備母豬(末進行過配種)陰戶流出灰白色膿樣物,俗稱“陰道炎”;并反映從2000年3月份開始,部分后備母豬屢配不孕。
2.病理剖檢
對出現“陰道炎”的小母豬2頭,屢配不孕的后備母豬2頭進行屠宰,主要檢查生殖泌尿系統。發現的病理變化:(1)泌尿系統出現異常,膀脹底黏膜積聚一層微黃色有粗糙、澀感的分泌物;同時陰道穹部位亦有粗糙、澀感的分泌物。(2)生殖系統的器官發育不良。發現卵巢過小(只有3克左右,而正常為5克左右);或者出現卵巢囊腫(解剖時發現卵巢像葡萄一樣,觸之較硬)。
3. 實驗室檢查
3.1 采膀胱黏膜、陰道內表面、子宮黏膜進行細菌培養,37在普通瓊脂和血瓊脂培養24小時均沒有發現致病性細菌。
3.2 將膀脹和陰道穹的分泌物檢查其溶解性。該分泌物難溶于水,只溶于強酸強堿。
3.3 對發生流產的母豬在流產后3周采血,用血清分別做布氏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做PRgp1ELISA抗體檢測和PRRS ELLSA檢查,均為陰性(0/11)。
3.4 對飼喂懷孕母豬、后備母豬的飼料送樣做黃曲霉毒素、F—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的檢測,檢測結果表明F—2(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明顯超標(檢測值為50lAg/kg)。
4.發病機理
小母豬在生長發育的前期如果飼喂含有霉菌毒素(F—2毒素、T—2毒素)的飼料,會導致生殖器官異, 常發育,臨床上出現假發情(陰戶紅腫),卵巢發生機能性障礙,主要表現為卵巢發育不良及卵巢內分泌紊亂。卵巢機能不全引起排卵障礙,以致達到配種年齡時不發情,或屢配不孕;卵巢內分泌紊亂引起激素(雌激素、促卵泡素和孕激素等)分泌不足或過量,導致母豬不排卵、發情不明顯和流產(散發性和沒有任何不良反應)。
5.分析與討論
根據發病表現、病理剖檢、實驗室檢查的情況可得出初步結論,這起臨床上出現母豬散發性流產、“陰道炎”和后備母豬屢配不孕等現象是由飼料霉菌毒素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