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奶牛業的發展,奶牛的選育、科學飼養管理意識和理念需進一步提高。本文針對當前奶牛養殖現狀展開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 購牛誤區:
由于奶牛養殖戶買牛心切,不懂優質奶牛的鑒別標準,又不請內行人士參與,盲目購牛。導致高價買來淘汰牛、老齡牛、低產牛。如何走出這個誤區呢?建議在購奶牛前要做到“三考察一掌握”。即考察該地區的奶牛品系、品種、配種方式、凍精來源、產奶水平等;考察并弄清該地區奶牛有無病史,特別是傳染病史;考察該地區的飼養情況,包括粗、精飼料供給情況,飼喂習慣及管理水平,掌握一定的奶牛鑒定知識,建議最好從大型正規的奶牛場買奶牛,因為大型奶牛場的奶牛都是根據育種方案科學培育而成,也便于查找所購奶牛的系譜檔案資料。選擇時應以305天產奶量在6000kg以上者為佳。
二、飼養管理誤區:
許多奶戶飼養奶牛借鑒的是原來飼喂役用牛的方法,管理粗放,科學養殖意識淡薄。把犢牛期與育成牛混為一談,陷入了奶牛生產的第二個誤區。掌握上述兩個生產階段的飼養管理要點是奶戶走出第二個誤區的關鍵。
犢牛的科學管理要點有四個:一是犢牛出生后要立即母子分離,單圈飼養,必須保證犢牛在出生后1小時內吃到初乳,以獲得母體特有的免疫抗體;二是要讓犢牛喂足初乳,一般要吃1周時間,每天3-4次,做到勤喂少給;一周后喂常乳,改為每天2次。整個哺乳期喂奶總量控制在200-300公斤;三是飼喂常乳時要水乳分離,以防食道溝開張,常乳進入未發育的瘤胃內異常發酵引起犢牛拉稀;四是初乳停喂后要喂少量的飼料和干草來刺激犢牛瘤胃的發育,為育成牛飼喂植物性粗飼料打下良好的基礎。
育成牛飼養存在的誤區是過早配種及配種時體重達不到標準,育成牛的配種時間是14---18月齡,育成牛通常18月齡配種體重應達到375公斤。育成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過量飼喂,但也不能營養不足。如果營養不足,小母牛生長發育受阻,表現為到了配種年齡而體重過小,發情期推遲,影響生產;而過度飼喂,因能量過多母牛過肥導致發情配種不易受胎或產犢時發生難產。
三、 經營理念的誤區:
從我國整體方面看,奶牛的飼養方式是以一家一戶分散飼養為主,這種方式受各方面客觀條件的制約,特別是2008年5月我國三鹿奶粉事件的發生,使得“一家一戶分散飼養為主”方式的缺陷和弊病體現的尤為突出。為此國家投入資金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建立規模性的奶牛養殖場或“托牛所”,把奶牛集中起來進行飼養。“托牛所”就是農戶提供奶牛給大的奶牛養殖場集中管理,奶牛養殖場給農戶分紅或每年支付農戶一定的資金。這種飼養模式的改變將會給養殖業和乳品業帶來新了的生機。奶牛的集中飼養、集中擠奶,牛奶的集中收購,減少了中間很多不法行為的發生,新鮮、綠色的牛乳進入乳品加工企業,再流向市場,走進千家萬戶。所以說,奶牛養殖必須要走出誤區,嘗試新的理念,達到農戶、奶牛養殖場和“托牛所”三方面的贏利,才能使奶牛養殖業得以良性循環,市場得以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