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腹瀉是一種常見病,對養豬業危害較大,其發病率在40%以上,死亡率接近10%。本病多發生在斷奶3-10日齡的仔豬,患病豬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排黃白色水樣稀糞,不及時治療后期會因脫水、虛脫死亡。飼喂劣質飼料,病毒、細菌感染,環境衛生條件差等諸多因素都可引發該病發生,針對該病建議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發病豬只隔離飼養,豬舍和運動場進行消毒,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口服補液鹽(食言2.5g、碳酸氫鈉3.5g、氯化鉀1.5g、葡萄糖20g、加水1000ml),讓仔豬每天自由飲用3次,嚴重發病豬只按80-100ml/kg·bw灌服,4次/天;采取發病豬只腸道或新鮮糞便開展藥敏實驗,篩選有效藥物進行治療。
2、進行合理補飼。仔豬在7日齡開始補飼,可使仔豬的消化系統在斷奶前適應植物性飼料,胃腸消化機能得到鍛煉,大大降低了斷奶仔豬腹瀉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3、選擇優質飼料。給早起斷奶仔豬補充蛋白質時,宜用動物性蛋白飼料,并通過氨基酸降低飼料蛋白水平,逐步實現以動物性蛋白飼料為主向玉米-豆粕型日糧的過渡,改善飼料利用率,提高仔豬生產性能。
4、添加營養物質或添加劑。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營養物質或添加劑,如酶制劑、乳糖、低聚糖、益生素等,可調節胃腸功能,提高仔豬消化水平,減少腹瀉發生。
5、接種疫苗。懷孕母豬在產前40天和15天各注射1次大腸桿菌K88、K99基因工程苗或者用本場分離的大腸桿菌制作細菌自價苗,預防效果更佳。
6、保持環境衛生。保持環境安靜、干燥、清潔,做好防寒保暖和消毒工作。斷奶仔豬在進入保育舍前,對保育舍進行徹底清掃、洗刷,消滅細菌;仔豬進入保育舍后每周定期消毒2次,及時清理糞尿等污物。
7、使用藥物預防。進行藥物預防,有助于降低仔豬早期斷奶后腹瀉的發病率。常用的預防藥有土霉素、金霉素、桿菌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