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鵝出生后,身上絨毛稀薄,保溫性差,三周齡時,才比較適應外界氣溫變化,因此,雛鵝階段必須人工供給溫度,以保證雛鵝正常發育。
但供雛鵝的溫度是否適宜,不僅與育雛鵝的體溫調節有關,同時也直接影響到雛鵝的活動、喂食和飲水,飼料的消化和吸收。因此,育雛鵝期間,供給適宜的溫度是保持雛鵝健康生長和發育的保證。
在育雛期間須根據雛鵝日齡大小給予適宜的溫度,而且,還要根據不同情況靈活掌握。一般的原則是:小群宜高,大群宜低;弱雛宜高,強雛宜低;陰雨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間宜高,白天宜低。一般1~5日齡室內溫度在27~28℃;6~10日齡25~26℃,11~15日齡22~24℃;16~20日齡20~22℃。
有飼養經驗的人能“看雛鵝施溫”,從觀察雛鵝的表現和行動,正確地保持適宜的溫度。當溫度適宜時,雛鵝表現活潑、食欲良好,飲水適度,羽毛光滑整齊,均勻分布在熱源周圍。當溫度偏高時,遠離熱源,張口喘氣,兩翅下垂,頻頻飲水,少吃飼料。當溫度偏低時,雛鵝密集或靠攏在熱源附近,不大活動,毛豎起,常發出叫聲,夜間睡眠不穩。
在育鵝雛實踐中,細心觀察鵝雛各種情況,正確處理溫度、濕度、通風換氣關系,加強日常飼養管理,以此提高育雛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