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是廣西南寧市城郊一處"農家樂",提供鴕鳥的是一個科研單位養殖場,"食客"有村民代表、養殖業主、畜禽專家、市場人士等。大家笑稱這是一場"民間務虛會",議題是:鴕鳥應抓住機遇,從科研"象牙塔"走向八桂鄉村。
此言不虛。長達數小時的"鴕鳥宴",話題自始至終不離"鴕鳥"--在禽流感引發全國家禽業"哀鴻一片"之時,廣西唯一的鴕鳥養殖場"波瀾不驚":消費一如既往,價格照樣高企,訂貨依舊穩定;而且只夠供應首府,外地城市想要貨也無法滿足。這種與眾不同的情況,使身為科研單位的"鴕鳥主人"看到商機,并得到主管部門認同:珍稀動物養殖不受市場波動影響,值得適當擴大規模;鴕鳥科研在廣西早已完成馴化、繁育,完全適應了廣西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應當乘勢從"科研為主、經營為輔"轉向市場化經營,快步奔向八桂鄉村。鴕鳥原產于非洲,是當今地球上最大的禽類。首批原種鴕鳥于1996年從美國引進廣西用于科研,當時每只鴕鳥花費16萬元之多,一路顛簸運抵廣西畜牧研究所時僅剩7只(3公4母)。
經過十幾年發展,近年養殖場常年存欄千只左右,年銷售出欄鴕鳥也是千只上下,集中供應南寧市餐館酒家,彌補科研經費之不足。養殖鴕鳥有多重經濟效益:凈肉零售價每公斤高達100元,而成年鴕鳥一般有25公斤凈肉;鴕鳥皮行情好時一張可賣千元,價錢相當于牛皮的幾倍;鴕鳥毛特別好的有10來根,每根值數元不等,其余按公斤賣,單價160元~180元,而一只鴕鳥通常有1.5公斤毛;重達1.5公斤的鴕鳥蛋更有意思,每只市價150元,通常用針管抽出來食用,空蛋殼又可賣50元,藝術高手描上字畫、配上裝飾,價格就幾倍地漲 林林總總算下來,一只成年鴕鳥總收入有7000元~8000元。別看小鴕鳥出殼時只有1公斤上下,養上1年能長到100公斤,行話叫"體成熟"。1歲大的鴕鳥皮質、肉質俱佳,此時出欄入市效益最好。鴕鳥是草食動物,長大時每天需吃3公斤青草,一年下來飼料成本約1500元,其他就是人工和種苗成本了。說起種苗,引種之初那幾年,一只小鴕鳥價值成萬上千元,現在區內外行情850元左右就OK,已經適合大規模在農村推廣養殖。"瓶頸"主要在于政策有待"解套"。盡管我國東西南北都有鴕鳥養殖,其中中原一帶已初成產業,目前還屬于"特種動物養殖",需要到林業部門辦理許可證。雖然辦證并不算難,但不熟悉辦事程序的農民往往望而卻步。近年不斷有人建議把鴕鳥從"特種動物養殖"劃入"家禽養殖"范圍,畢竟還一直是個"建議"。
"民間務虛會"經過一番商討,議出兩個"解套"方法:一是"公司+農戶",讓農戶共享公司持有的"特種動物養殖許可證";二是代辦許可證,對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大戶和家庭養殖場,公司在提供種苗、技術、銷售等服務的同時,也提供代辦許可證的服務。有資源、有基礎,又來了新機遇,有了新思路,下一步就看怎樣去實踐了。楊曉佼(文章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