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某些母豬會習慣性地造成自己仔豬的死亡。這一信息有助于我們制定淘汰策略,并提示我們可通過遺傳選擇來改善母豬的母性。仔豬斷奶前死亡一直是養豬業經濟損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揀拾死亡仔豬也是令任何一位飼養人員都感到難受的事。在不同的飼養體系中,死亡的類型也很不相同:在放開圈養和戶外飼養體系中,壓死的情形比較嚴懲;對于飼養于產仔籠中的母豬來說,則以死產和母豬兇猛的情形比較嚴懲。在許多放開圈養的飼養體系中死亡率比較高,這表明了許多豬場一直在為此而掙扎。在一個生產體系中,常常見到有些母豬表現良好,而另一些的表現則令人可怕。例如,在一項小型研究中對46頭分娩于圈內的新母豬進行了觀察,有四分之三的仔豬死亡(主要是壓死)發生在僅三分之一的母豬中。我們想弄清楚,某些新母豬極差的母性表現在是否可成為一頭母豬的特性從而該終豬就因而會在以后一直如此再現。為開清楚一頭母豬的仔豬死亡情況是否在以后幾胎中一直如此,我們分析了一家商品豬場11年間的生產記錄。該豬場對分娩母豬使用產仔籠,我們分析了125頭大白×蘭德瑞斯終豬第四至第九窩的記錄。對每一窩,我們都了解了活產仔數和死產仔數(不包括木乃伊仔豬)以及活產仔豬總重量。對于斷奶前死亡,分析了死亡日期和死亡原因。結果表現了一幅令人壓抑而熟悉的景象。在我們的統計中,6.5% 的仔豬為死產,斷奶前又死亡14.3 %。這些死亡主要是壓死(6.8%)以及生活力低下或饑餓(4.4 %)。我們所作的分析中比較少見兇猛(<0.2%),但這可能是因為兇猛的新母豬經常被淘汰因而沒有進入到第四胎的緣故。風險因子我們的分析集中在三大主要死因上(死產、壓死、低生活力/饑餓),同時也分析了活產仔豬的總死亡數(無論死于什么原因)。死于所有四種原因的各種危險性在大窩中以及在初生重比較小的窩中比較大。大窩的產程比較長,比較容易引起仔豬缺氧而導致死產。爭搶乳頭會增強大窩仔豬的營養性應激從而增加饑餓的可能性,體重較輕而饑餓的仔豬就會較長時間待在靠近乳房處,從而在母豬躺下時就會有較大的風險被壓而無力逃走。據豬e網了解到多數種類的死亡都隨胎次的增加而增加(圖1)。大齡母豬的死產較多,可能是因為子宮肌肉無力而延長了產和的緣故。活產仔豬中無論什么原因造成的死亡也隨胎次增加而增加。壓死尤其隨胎次的增加而增加,這可能有多種原因。母豬的軀體和年齡越來越大,其動作的靈活性和對被壓仔豬的尖叫的反應能力都可能下降,因而壓死事件的發生率就會增高。母豬對仔豬的反應會隨年齡和經驗的增長而下降。出科意料的是,因低生活力/饑餓導致的死亡不受胎次的影響,盡管年長母豬的泌乳量比較低。活產仔豬的死亡率以及死產和壓死的發生率都隨胎次的增加而增高,低生活力和饑餓導致的死亡也有這種傾向。總的來說,對死亡風險因子所作的這一分析表明了,對活產仔數進行選育而犧牲仔豬初生重的做法,增加了仔豬斷奶前死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