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豬的腸道傳染病。根據發病H齡和病原菌血清型的差異,豬大腸桿菌病可分為仔豬黃痢、仔豬白痢和仔豬水腫病3種。仔豬黃痢是出生后幾小時到1周齡仔豬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腸道傳染病,以劇烈腹瀉,排出黃色或黃白色水樣糞便以及迅速脫水死亡為特征。仔豬白痢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10日齡左右仔豬發生的消化道傳染病。臨床上以排灰白色粥樣稀便為主要特征,發病率高而致死率低。豬腸道菌群失調、大腸桿菌過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病因。豬水腫病是由溶血性大腸桿菌毒素引起的以斷奶仔豬眼瞼或其它部位水腫、神經癥狀為主要特征的疾病。仔豬大腸桿菌病在集約化豬場存在非常普遍,發生嚴重,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1仔豬大腸桿菌病的病原新特點
1.1新的致病性大腸桿茵血清型不斷出現病原性大腸桿菌具有復雜的抗原結構.有O、K、H、F四種抗原。
1.2使豬致病的血清型往往帶有K88(K88abk88ack88ad三種亞型)、K99、987P、F41、F42、F7等.且各具獨特的抗原性。
1.3具體到一個集約化養豬場"style="font-size:14px">養豬場"style="font-size:14px">養豬場,養豬場的病原血清型相對穩定地區不同.優勢血清型不同.同一地區不同的養豬場或群的優勢血清型也不完全一致。從各個地區報道的血清型來看,差異較大.各個地方的優勢血清型也有所不同.其0抗原型因不同地域和時期而有變化。但在同一地點的同一流行中,常限于1-2個型。其中能引起仔豬發病有O8、O45、O38、O141、O9、K88,等血清型。
1.4耐藥性大腸桿菌感染特別嚴重產生耐藥性的特點為:
(1)耐藥菌分布廣泛,全國各地的集約化養豬場都存在耐藥性大腸桿菌感染問題。
(2)大腸桿菌可同時對多種抗菌藥物耐受。
(3)大腸桿菌甚至對剮剛用于獸醫臨床的新型抗菌藥物也有耐藥性。
2規模化豬場仔豬大腸桿菌病的流行新特點
2.1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病豬和帶菌豬是主要傳染源,通過糞便排出病菌.污染水源飼料以及母畜的乳頭和皮膚,當仔豬吃奶、舐舔或飲食時經消化道感染。大腸桿菌是家畜腸道里的常在菌,廣泛存在于被糞便污染的地面、飲水、飼料和用具中,仔豬隨著吃奶、喂食經消化道感染。
2.2季節特點仔豬黃痢白痢季節性不明顯,黃痢在豬場一次流行后,往往經久不斷,發病季節多集中于產仔旺季、炎夏和寒冬,潮濕多雨季節發病較嚴重,分散飼養的發生較少。仔豬水腫病以4-5月和9-10月較為多見。
2.3年齡特點幼齡豬對本類疾病易感.主要發生在出生至斷乳。仔豬黃痢新生24小時內豬仔最易感染發病。一般出生后三天左右發病,最遲不超過7天。在梅雨季節也有出生后12小時發病的。仔豬白痢多發生于10-30日齡的仔豬,以6-12日齡為最多,7日齡以內及30日齡以上的豬很少發病。仔豬水腫病主要發生于斷奶期,以斷奶后1-2周為多見。近年來本病又有新的流行特點。發病日齡不斷增加。據調查各地情況看,40-50kg的豬也有水腫病的發生。
2.4應激因素病的發生與飼料及豬舍衛生管理不善有很大關系,在冬、春兩季氣溫驟變、陰雨連綿或保溫不良及母豬乳汁缺乏時發病較多。一窩仔豬有一頭發病后,其余的往往同時或相繼發生。圈舍污染,消毒不徹底,衛生條件差,吃初乳不足、冷熱不定、飼料品質不良、母豬飼料突然改變及母乳汁太濃、太稀或過多、過少均能引起本病的發生和流行。產后2周的仔豬,雖然還在吃奶.但母乳中的抗體已經開始下降,抗病力低,是仔豬白痢病爆發的重要原因。據觀察,水腫病多發生在飼料比較單一而缺乏礦物質(主要為硒)和維生素(B族及E)的豬群。集約化豬場豬群密度過大、通風不良、飼管用具及環境消毒不徹底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2.5胎次與發病的關系仔豬黃痢在全國各地的豬場都有發生,但疾病嚴重程度各不相同。豬e網網友建議新發病的豬場,發病率往往與胎次無關。但在常年發病的豬場,該病主要發生于頭胎仔豬.也有部分母豬連續數胎仔豬都發生本病.但一般情況下接連二、三窩仔豬發病以后,以下各窩可能逐漸停止。母豬年齡愈大,其仔豬的發病率愈低。頭胎母豬所產仔豬發病嚴重,隨著胎次的增加,仔豬發病率逐漸減輕。這是由于母豬長期感染大腸桿菌而逐漸產生了對該菌的免疫力。在新建的豬場,本病的危害嚴重,之后發病率逐漸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