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省“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總體部署和發展目標,為進一步規范全省適度規模養殖戶、養殖小區牛羊圈舍及園藝設施建設,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及效益,省農科院組織有關專家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甘肅省適度規模養殖戶及養殖小區單列式牛羊圈舍通用建造技術規范》《甘肅省不同生態區園藝設施建造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提出了適宜我省不同生態區域適度規模養殖戶、養殖小區牛羊圈舍及園藝設施建造技術規范,并邀請有關專家進行了反復論證和修訂。《規范》明確了圈舍建筑要求、建筑參數、建筑材料、施工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提出了土墻立柱通用型節能日光溫室建造等7項技術要求,對提高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水平,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適宜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應用。從今日起本報“農家富”版將陸續刊登《規范》技術,以供廣大農民朋友參考。
單列式牛舍指三面有墻,正面有半截墻,敞開部分朝南,并在氣溫較低時敷設塑料薄膜、陽光板等材料形成密閉狀態的牛圈。單列式牛舍實用性強,利用率高,建設方便,造價低廉,是目前我國畜牧養殖生產中普遍采用的建筑形式。單列式繁殖母牛牛舍設計養殖規模10~50頭,造價15~18萬元(按50頭計算),符合我省適度規模養殖戶及較小規模養殖小區發展以草食畜牧業為主的高效循環農業的科技需求。
建筑要求
1.場地選擇按照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規定,選擇距離國道、鐵路、城鎮、居民區和公共場所1000米以上,周圍2000米以內無大型化工廠、采礦廠、皮革廠、肉品加工廠、屠宰廠及畜牧場的區域作為建設場地。場址要求地勢高燥,地下水位低,平坦,避風向陽,地勢開闊,水質條件好,遠離污染源,無陽光遮擋物,飼草(料)運送和管理方便。
2.規劃布局牛舍地平面應高出牛場地平面20~30厘米,以利于排水。前后棟與棟之間留6~8米的間距,棚舍長度50~60米為宜。每頭牛占用建筑面積8~9平方米,占用牛床面積2.5~3平方米,可根據牛只大小進行適當調整。養殖規模較大時,應按照不同功能區統一規劃,將飼養區、辦公區、飼料生產廠區分開,同時設獸醫室、配種室、死尸處理區等。要求管理生活區與生產區嚴格分開,一般管理生活區在牛場上風處或地勢較高地帶,生產區位于廠區地勢較低位置,糞污處理區位于生產區下風地勢低處。
3.供水要求有穩定的水源,水質良好,冬季水溫應保持在0℃以上,同時在運動場內設置水槽,一般高0.6~0.7米,寬0.6~0.7米。
4.通風與采光為滿足采光、冬季保溫排濕、夏季降溫及排除舍內污濁空氣的需要,應加強通風換氣,圈舍不宜封閉,宜在北墻開設窗戶,后屋面間隔一定距離設通風孔。夏季溫度過高時,在龍骨架上加蓋一層遮陰網。
5.照明與供電牛舍照明與供電設施設計應符合GBJ52的規定。
6.防疫要求防疫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要求,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疫病的預防接種工作,注意選擇適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牛群的防疫應符合NY5126的規定,防疫器械在防疫前后應徹底消毒。做好牛群、人員、圈舍、設備、運輸車輛等的清洗消毒,入口處設消毒槽;在飼養區四周宜設置防疫溝或隔離帶。
我省不同生態類區設施養殖牛舍朝向一般采用坐北朝南,偏西不大于10°,還可根據我省不同地區的自然氣候條件選擇最佳角度。一般采用單列半開放式建筑結構,建筑參數如下。
建筑參數
外觀尺寸,單列式牛舍外觀尺寸參數標準見表1。
1.長度指牛舍的長度。單列式牛舍長度一般以50~60米為宜,超過60米則應按雙列式結構建造。也可根據飼養規模,按每頭牛占牛床寬1.2~1.4米計算。
2.跨度牛舍跨度是指牛舍后墻內側到牛舍前沿的距離。跨度根據牛床長度、飼槽寬度、飼喂道寬度、糞尿溝的寬度、清糞道、墻體厚度等參數確定,一般為6~8米。
3.高度指牛舍屋脊到室內地面的高度,一般不超過3.5米。
4.棚面指牛舍正面朝南在龍骨支架上敷設塑料薄膜和陽光板等材料形成的保溫面。龍骨從屋脊頂端延伸到前墻或前墻外地面,氣候寒冷地區應采用龍骨延伸到前墻外地面的結構形式。龍骨的弧度根據我省自然條件,一般在50°~55°。
5.后屋面后屋面寬度要超出后墻0.5米,坡度為10°~25°。隴東地區坡度25°,隴中20°,河西15°。如果采用采鋼結構屋面坡度一般在10°左右。寬度和坡度也可根據屋脊高度和后墻高度適當調整。
6.門窗牛舍后墻設窗戶,后屋面設通風窗,便于牛舍的通風換氣。牛舍側墻正對飼喂道作為喂養門,正對清糞通道設后門。農戶傳統喂養門寬以1.5~1.6米為宜,規模較大時需考慮三輪車的出入,喂養門需擴寬至2.0~2.2米為宜。
7.飼喂通道飼喂專用通道寬1.5~2米,高度與飼槽外延持平,以1%~1.5%的坡度延伸到設在前沿墻底部的雨水出口。前沿墻底部的雨水出口直徑15厘米,每2~3米間設一個。
8.飼槽指牛進食和飲水的槽,呈“U”型,靠近飼喂道一側沿高與飼喂通道持平。
9.牛床指牛日常采食和休息所占用的地方。繁殖母牛所占牛床長度為1.8~2.2米,寬度為1.2~1.4米,坡度為1.0%~1.5%,向糞尿溝方向傾斜。
10.拴系方式指拴牛的方式。一般采用橫桿式拴系,在食槽上方設可升降式壓頸欄,由橫梁和立柱組成,橫桿距地面高1.2~1.3米,在壓頸欄上根據牛床寬度每床設一個拴牛環。
11.糞尿溝指牲畜糞尿排出渠道。糞尿溝呈梯形,寬0.3米,起始深度0.03米,具有一定的坡度利于排尿,糞溝過深處加蓋漏縫板。
12.清糞通道指清理牲畜糞便的通道,寬1.0~1.2米,坡度向糞尿溝傾斜1~2%。
13.運動場及圍欄指牲畜運動的場所。面積是圈舍建筑面積的2~2.5倍,場地向排水溝方向的坡度為1.5%~2.5%,靠近牛舍一側較高,其余三面設有排水溝。圍欄設在運動場周圍,以水泥立柱及鋼管建造,欄高一般為1.2~1.5米,欄柱間距2~3米。運動場內設有飲水池(高0.6~0.7米,寬0.5~0.6米)、涼棚(高3~3.6米,面積為3平方米/頭),運動場周圍應有必要的綠化。
建筑材料
1.墻體采用磚、空心磚、土坯或復合夾芯板等建筑材料,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設計墻體厚度,一般為0.24~0.37米。
2.門窗采用80型號邊框寬8厘米的塑鋼等新型材料,也可用木材、竹等材料。
3.屋面后屋面采用草泥或復合夾芯板等新型材料,一般選用聚乙烯夾芯彩鋼板,厚度一般為75~100毫米;采光部分采用陽光板、白色透明不凝結水珠塑料薄膜或玻璃等透光材料,一般選用乙烯-醋酸乙烯(EVA)、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PE)暖棚圈舍專用膜,厚度0.12毫米。
4.地面牛舍地面應略高于涉外地面,利于排水,一般采用三合土、磚或混凝土等,用混凝土硬化處理時抹面壓防滑紋(間距不小于0.1米,縱紋深0.004~0.005米)。
5.結構骨架后屋面采用鋼、木等材料,骨架選用DN25鋼管(外徑33.5毫米,壁厚3.25毫米)和φ12鋼筋;前屋面龍骨采用竹竿、鋼管等,一般選用DN20鋼管(外徑26毫米,壁厚2.8毫米)。
6.壓膜線采用高強度壓膜線(內部添加高彈尼龍絲、聚丙絲線或鋼絲),抗拉性好,抗老化能力強,對棚膜的壓力均勻。
附屬設施1.儲草棚以滿足4個月需要為目標,按每頭牛每天食草4公斤、單位儲量為70~75公斤/立方米計算,50頭牛需建儲草棚320~350立方米。
2.青貯池以滿足4個月需要為目標,按每頭牛每天飼喂15公斤青貯料、每立方米青貯玉米秸稈為0.5噸計算,50頭牛需建青貯池180立方米。
3.操作間管理人員日常對牛只的觀察和進行部分飼料混合調制的工作間,一般為9平方米(3米×3米)。
施工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
1.施工時間一般在暖季施工,保證建筑質量要求。
2.建造技術
3.場地與地基在主體建筑施工前應進行場地平整,場地應設1%~2%的排水坡度。地基開挖前應按圖紙定位放線,開挖后應驗槽,遇土質土層結構復雜情況時,應采取專門的地基處理方法處理,基深0.5~1米。具體施工可按GB50202中次要建筑的要求執行。對個別特殊地區可按當地習慣施工。
4.墻體用復合夾芯板等新型材料建墻體時,施工可根據廠家提供的建設安裝要求進行,厚度為0.24~0.37米,并用隔欄對墻體進行局部保護。用磚、毛石、砌塊等砌筑的承重墻體時,施工時可按GB50202中次要建筑執行。建造土板或土坯墻時,表面可用草泥或沙灰抹面,但須進行防水處理。舍內墻壁表面1.2米以下用水泥抹面,以上用白灰抹面,外墻用白灰抹面。留門洞口應避開冬季主導風向。
5.地面地面應鋪設在均勻密實的基土上,遇不良基土時應換土或進行加固。地面材料宜選用保溫和排水均良好的三合土或磚。三合土可按石灰:砂:骨料(體積比1:2:4~1:3:6)的比例,虛鋪厚度為0.22米,夯至0.15米為宜;粘土磚地面下應設0.15米灰土墊層。
6.骨架結構簡易的鋼、木骨架結構,施工時應用鐵釘、鐵絲、木楔、螺絲釘等連接固定,與兩端墻體連接用草泥固定密封。骨架采用輕鋼結構和木結構時,施工可分別按GB50018、GB50017和GB50205中的次要建筑執行,但輕鋼結構骨架的耐腐蝕、耐久性要求應適當高于次要建筑標準。
7.其他圍護結構在龍骨上覆蓋塑料薄膜時,周圍余出0.3~0.4米,拉緊鋪平并固定在圍墻、屋檐上,四周封嚴;將龍骨兩端固定在屋檐、前墻或地面上。覆膜后每隔2米在膜面上拉壓膜繩固定。
8.施工注意事項牛舍基礎施工應在結凍前完成,建成風干后方可使用。使用前,應進行徹底消毒。檢查牛舍、設施、設備是否完好,是否有引起牛只損傷的利器、鈍器等物件。特別要注意易損部件如門窗等是否有保護措施。冬季為降低舍內濕度,防止結露,可通過加強通風加以解決。夏季為降低舍內溫度可將塑料棚膜收起,覆遮陽網或屋頂增加噴淋裝置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