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殖場生物環境變化玉米的整體收割,使老鼠、蚊蠅的生存環境和食物來源受到影響,此時養殖場中的老鼠、蚊蠅數量比平時多數倍或數十倍,這也許成為這個階段很多養殖場畜群或禽群不穩定的一個重要誘因。老鼠、蚊蠅是很多疾病的中間宿主或傳播媒介,引發或傳播豬的弓形蟲病、附紅細胞體病、禽的白冠病、沙門氏菌病等。疾病的發生、隱形感染或群體的亞健康狀態無疑會影響飼料效果的發揮,加之老鼠繁殖能力強、周期短,對飼料的消耗量也是非常之大,最終影響飼料報酬。因此改善措施務必做好滅鼠工作,每月進行一次,全場統一行動。同時清理場區雜物雜草、搞好環境衛生,使蚊蠅失去滋生繁殖條件。
二、養殖環境變化秋末冬初氣溫晝夜波動大、氣候干燥、濕度變小。數據顯示豬舍內晝夜溫差超過10℃時,腹瀉率升高25%-30%,禽舍溫差超過3-5℃時,激發呼吸道。因此必須配合此階段的特殊氣候條件加強舍內小環境的調整與改善,注意溫濕度等調控,同時結合氣溫降低時畜禽能量需求的變化,適當調整配方,保證營養供應及畜禽對營養需要的動態平衡,減少問題的出現和對畜禽的影響。
三、飼料加工工藝玉米糊化溫度為64-72℃,95℃以內糊化度隨溫度提升而改善。糊化后的淀粉可消化性增加,動物日增重、飼料效率、下痢頭次數等均隨玉米淀粉糊化度的提高有著不同程度的改善。新玉米由于水分高,在飼料調質時添加蒸汽困難,物料吸收的蒸汽量少,糊化度不高。秋末冬初氣溫偏低,調質溫度調質時間如果偏低過短,糊化效果會更差,勢必直接會影響飼喂效果。廖娜和譚鶴群(2007)對微細玉米粉淀粉糊化度研究結果表明,粒度越細,顆粒的糊化溫度越低,糊化結束的溫度也越低。隨著粒度的降低,玉米粉表面趨于粗糙,顆粒形態發生變化,比表面積增加,糊化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從加工工藝上來講,降低玉米粉碎粒度、提高調質溫度、延長調質時間等措施將有助于淀粉的糊化,提高其消化利用率,減少不利影響。投票:技術頻道瀏覽人群調查:飼料及添加劑生產企業飼料經銷商養殖場獸醫獸藥企業獸藥經銷商飼料原料生產商、經銷商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