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化養殖模式的不斷推廣,豬蛔蟲病在實際成產中越來越少見。但是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豬蛔蟲病確確實實的存在,而且在不斷的給我們的養殖帶來影響,造成更大的養殖風險。發病原因:豬蛔蟲是豬腸道寄生的大型蠕蟲之一,蟲體以腸黏膜表面物質和腸內容物為食,蟲卵不斷隨糞便排出體外。豬在采食或飲水時吞食感染性蟲卵,從感染性蟲卵被豬吞食到發育為成蟲須經2~2.5個月。如果環境衛生不良,造成母豬乳房污染蟲卵,造成仔豬在吸奶時感染;如缺乏全價飼料喂養,常可引起大批發病。豬蛔蟲的生活史:1蛔蟲發育不需要中間宿主。剛產出的蟲卵屬單細胞期,隨宿主糞便排至外界,在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氧氣充足的環境中開始發育,如在28~30℃時,經10天左右即可在卵殼內發育形成第一期幼蟲。2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和一次蛻皮,變為第二期幼蟲,仍在卵殼內。再經過3~5周的成熟過程,才能達到感染性蟲卵階段。3感染性蟲卵被豬吞食后,在小腸內孵化。
兩小時內,多數幼蟲隨血液通過門靜脈到達肝臟。少數隨腸淋巴液進入乳糜管,到達腸系膜淋巴結。此后它們鉆出淋巴結,由腹腔鉆入肝臟;或者由腹腔再入門靜脈進入肝臟。4在感染后9~10h,最多1~2天內,幼蟲可以出現于肝臟。大約在感染后4~5天,幼蟲在肝內進行第二次蛻皮變為第三期幼蟲。又隨血液經肝靜脈、后腔靜脈進入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動脈到肺部毛細血管,并穿破毛細血管進入肺泡。5感染后6~8天,在肺泡內即可發現少數第三期幼蟲,感染后第9天達最多,直至第12天還有幼蟲進入肺泡。凡不能到達肺臟而誤入其他組織器官的幼蟲,都不能繼續發育。6幼蟲在肺內經5~6天,進行第三次蛻皮,生長迅速,可比初進入時增大5~10倍,已能用肉眼看到。第四期幼蟲離開肺泡,進入細支氣管和支氣管,再上行到氣管,隨粘液到達咽部,再經食道、胃返回小腸。大約在感染后21~29天進行第四次蛻皮。逐漸長大,變為成蟲(雄蟲和雌蟲)。7自感染性蟲卵被豬吞食,到達豬小腸內發育為成蟲,約需2~2.5個月。豬蛔蟲生活在豬的小腸內,以粘膜表層物質及腸內容物為食。在宿主體內寄生7~10個月后,即自行隨糞便排出。如果宿主不再感染,大約第12~15個月,可將蛔蟲排盡。危害:1幼蟲在宿主體內移行,造成各器官和組織的損害,特別對肝和肺的損害較大。幼蟲滯留在肝臟,尤其在葉間靜脈周圍的毛細血管時,造成小點出血、肝細胞混濁腫脹、脂肪變性或壞死。豬e網網友介紹,幼蟲由肺毛細血管進入肺泡時,使血管破裂,造成大量的小點狀出血。 感染嚴重時會引起整個肺的出血性炎癥(蛔蟲性肺炎),出現咳喘,有些患隱性流行性感冒、氣喘病和豬瘟的病豬,可以由于蛔蟲幼蟲在肺部的協同作用而病勢轉劇,造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