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豬附紅細胞體病在我國流行普遍,凡養豬地區均有該病發生。豬感染附紅細胞體后,可導致豬機體抵抗力、免疫力降低,極易引起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臨床常見的豬感染附紅細胞體后發病的有豬瘟、豬鏈球菌病、豬水腫病、豬沙門氏菌病、傳染性胸膜肺炎等,有的甚至幾種病混合感染,給臨床診療帶來一定困難。若診斷不確切、治療不當,死亡率較高。流行特點 豬附紅細胞體病占豬病發病比例與季節沒有明顯差異,說明本病已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可能與傳播途徑的廣泛性有關。臨床癥狀(1)豬附紅細胞體病臨床癥狀: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體溫升高(40.5℃~41.5℃以上)尿呈茶褐色或血紅蛋白尿,有的毛囊出血,部分病例貧血,黏膜蒼白、黃疸,持續感染的病例耳朵邊緣能發生壞死。急性感染耐過的豬往往生長緩慢。由于被感染耐過的豬不能產生很強的免疫力,可能再次被感染發病。母豬可引起繁殖障礙,國外資料早已有記載,主要表現:受胎率低、不發情、流產、產弱子。此外還有許多母豬出現懷孕延遲或不發情,有的母豬幾次發情配種而不能受孕。(2)豬鏈球菌病的臨床癥狀:臨床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種類型。最急性型:發病急、病程短,不見癥狀突然死亡。急性型:體溫升高到41℃以上,不食或少食,精神沉郁,呼吸迫促。腹下、四肢、耳朵呈紫色。有的呈游泳狀,抽搐,轉圈,突然倒地,最后衰竭,麻痹死亡。有的出現關節炎,跛行或不能站立。慢性型:由急性型耐過豬可轉為慢性型,或開始發病即為關節炎型或化膿性淋巴結炎型,病程較長,食欲較差。四肢關節腫大、痛疼、跛行或不能站立。下頜淋巴結發炎腫脹,后期化膿破潰。病理變化(1)豬附紅細胞體病主要變化可見:貧血、黃疸、血液稀薄、肝臟腫大,脂肪變性,有的呈黃棕色,膽汁濃稠。頸部、頜下常有膠凍樣水腫。全身淋巴結水腫,脾臟稍腫,胸腔、腹腔、心包有淡黃色積液。消化道內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出血性炎癥。(2)豬鏈球菌的病理變化:急性型:淋巴結腫大出血,胸水增多,心包積液。有纖維滲出。肺充血、出血、水腫,有的有化膿灶。常見胸膜粘連,腹水增多,呈淡黃色,有纖維素滲出。腹腔臟器也常粘連。脾臟腫大、色暗、質脆。腎臟稍腫脹,充血或出血。肝囊充盈或變化不明顯。腦及腦膜充血出血。慢性型:關節腫大,關節囊壁增厚,關節腔內有膠凍樣或干酪物。頜下淋巴結腫脹化膿及全身各部位有化膿灶。綜合防治措施(1)目前豬附紅細胞體病尚無疫苗進行防疫,主要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與消毒,及時清掃圈舍,保持圈舍干燥、通風與采光,經常用2%~3%火堿水或0.5%的石炭酸或其他消毒劑噴灑。飼料要根據不同生長階段選用優質全價配合飼料。豬e網網友介紹,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發生,如長途運輸中,要注意防寒防暑,給予充足的飲水與適當飼喂;轉圈時最好同窩轉圈,不要大小混養;更換飼料與飼養方式要逐步進行,給豬一個適應過程。夏秋季節注意驅殺蚊蠅,患有虱子和皮膚寄生蟲時,可用伊維菌素、阿維菌素注射或喂服。免疫注射或治療注射時,做到母豬一個注射針頭,用完后要及時消毒處理。種豬感染附紅細胞體后要及早治療,未完全康復的暫不要配種。閹割或做外科手術時,器械或用具應嚴格消毒。不要從有本病的豬場引種。(2)對豬鏈球菌病,可用鏈球菌弱毒苗、鏈球菌明礬結晶紫苗或氫氧化鋁甲醛苗進行預防。預防措施(一)對死亡豬進行焚燒、深埋,全場及其用具用10%生石灰乳或2%燒堿進行徹底消毒。同時做好驅殺蚊蠅和體外寄生蟲的防治工作。(二)患病豬或者可疑母豬立即隔離飼養,并立即用貝尼爾(血蟲凈)每千克7毫克,用生理鹽水稀釋成5%溶液,分點肌肉注射,每天一次,同時混合使用油劑青霉素300萬單位/頭,連用三天。在飼料中添加土霉素粉,每千克飼料1克~2克,喂服連用7天。(三)改進豬場免疫程序,對健康豬作鏈球菌緊急免疫接種工作,每頭豬肌肉注射豬鏈球菌氫氧化鋁菌苗5毫升(多價濃縮滅活苗注射3毫升)。(四)加強飼養管理,供給充足的飲水,采取通風降溫等綜合措施,增加日糧中蛋白質飼料和富硒飼料的含量,同時長期階段性地進行藥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