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病控制策略由"重治療"到"防治并重"到"防重于治"再到"養重于防",是豬場經歷疫情洗禮沉重教訓后總結的經驗,也是豬病控制專家和豬營養專家應對變化的飼養方式、豬病環境而與時俱進采取的策略。但如何正確理解并實施"養重于防"中的"養",不同的養豬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操作。大多數養豬人認為,"養重于防"就是喂高檔飼料,多補充蛋白質、能量等常規營養。
筆者認為,"養重于防"不是簡單地給豬提高營養水平,"營養"應該包含"營"和"養"兩部分內容。辭海對"營養"的解釋是:"營",指謀求、營造、尋找;"養",指養生之道。"營養"就是尋找養生之道。"養重于防"的真正內涵,就是為我們的豬群尋找養生之道。在生產中,豬的營養需求主要有五個方面,即轉化營養、免疫營養、生殖營養、生態營養及水營養。只有滿足了豬群的非物質養生和物質養生條件,才能真正理解和運用"養重于防,防重于治".轉化營養指蛋白質、糖類、脂肪這三大類營養物質,是構成機體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豬飼料的主要組成部分。豬采食飼料后主要依靠這三大營養轉化為肉、奶,故稱為轉化營養。是豬體所需的基礎營養。
李寧認為,某些營養物質不僅能防治營養缺乏,而且能以特定方式刺激免疫細胞,維持正常適度的免疫功能,調控細胞因子的產生和釋放,減輕有害的或過度的炎癥反應,維持腸道的屏障功能等。這是免疫營養學所定義的"免疫營養",包括植物營養素、多糖體、抗氧化劑等。朱中平等根據多年對種豬營養需求的研究認為:種豬在不同年齡,不同生產階段對某些特殊營養有額外需求,創造性地提出了"生殖營養"這一概念。生殖營養是指能調理母豬內分泌機能,完善生殖器官結構與功能,在母豬特殊生理期需要量多而又易于缺乏(人為因素添加不足及環境影響易于破壞)的功能性成份。已有的研究證明,體內正常微生物群是生物體整體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豬體內的微生態系統、豬體、環境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微生態系統不是"異己",而是"自己".水作為營養物質應該倍受重視。
豬獲得水有四個來源:飲用水、飼料中的水、代謝水和治療用水。飲用水才是豬獲得水的重要途徑,飲用水的供給和飲用水的質量會直接影響豬的生產結果。母豬飲水不足,在生產中可以導致嚴重后果,如散熱困難,便秘,奶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