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豬瘟免疫失敗的問題,目前認為有以下幾種情況:1.疫苗問題:如疫苗的保存溫度,運輸條件,疫苗稀釋后多層次周轉,無冷藏車、不按規定時間使用等都會影響疫苗的質量。也有因針頭污染引起質量問題的。有的生產廠家或某批號疫苗低于生產標準,加之中途運輸,到使用時已不符合要求,有的地方使用二、三聯苗,疫苗之間的反應有一定程度的相互干擾,也會使免疫效果受到影響。2.注射不確實(打飛針),甚至有些單位虛報注射率,只收費不打針。3.胎盤感染:豬瘟病毒導致母豬繁殖障礙(流產、死胎、木乃伊胎)時部分存活豬會持續性感染,長期帶毒、排毒,具有免疫耐受性。接種疫苗后不僅不能產生免疫力,反而會激發豬瘟。4.由于病原本身時刻都在變化,但我們在疫苗制作上跟不上它的變異,結果導致免疫失敗,這或許是免疫失敗的根本原因。國內的豬瘟病毒株型已經發生了變化,而各豬場依然使用原來的疫苗株。據報道,豬瘟病毒的株型變化率已達74%之多。5.傳播途徑的控制:目前認為,豬瘟傳播的主要途徑包括車輛、欄舍、飼料和衣物,同時蒼蠅、鳥和人類活動也在機械性傳播上起重要作用。這些并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最近一兩年時間,關于乳前免疫(或者叫超前免疫、零時免疫)的提法不斷見諸于雜志和技術資料,其方法是在仔豬出生后哺乳前1-2小時立即給仔豬注射豬瘟疫苗,根據筆者的分析,個別文章片面夸大了乳前免疫的效果,給生產者起了誤導的作用。現分析如下:在免疫學上,有免疫耐受這樣一個概念,它是指免疫活性細胞接觸抗原性物質后所表現的一種特異性的無反應狀態。它與免疫抑制是有所區別的,后者指機體對各種抗原均呈無應答或低應答,且不具備抗原特異性。免疫抑制一般由免疫活性細胞發育缺損或增殖分化障礙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