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閹割,不論是公豬還是母豬,都要在手術位置切一個小口,摘除器官后再進行縫合。但是,有一部分生豬在術后出現停食,有的術后二三天恢復食欲后,又出現停食、發熱等癥狀。這不僅影響了閹割生豬的生長,也增添了治療費用。那么如何減少和控制此類情況的發生呢?根據筆者30余年的臨床實踐,覺得除考慮疫情、季節、天氣等因素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術前:閹割生豬的術前靜態觀察很重要,內容包括精神、體溫、呼吸、大小便、饑餓程度等。這一點往往被許多術者所忽視。他們在術前應親臨圈舍看一下手術對象當天的健康狀況,是否允許手術。但有些術者直到畜主把豬移到手術場地,保定好以后才到現場,錯過了靜態觀察的最佳良機,甚至把已經發病的豬做了閹割術,導致術后病情加重。還有,母豬閹割前應停喂一頓食,這對手術的順利進行和術后創口愈合都有很大益處。術中:1.術者的手和刀具要消毒。特別是剛給病畜禽做過臨床診療者,一定要認真消毒。先用消毒藥皂或肥皂反復清洗,再用5%的碘酒和75%的酒精(脫碘)先后消毒1次。手術用的刀具、針線,在術前一定要消毒,通常煮沸15分鐘即可。2.術部的消毒。生豬的閹割和術部消毒往往被忽略,導致術后輕者局部感染,化膿,重者引發全身發熱等癥狀。因此,一定要用5%碘酒和75%的酒精對切口部位做一次消毒處理。3.預防接種。術前接種破傷風疫苗。4.清潔衛生。對個別圈舍不夠清潔的,可指導在術前一天打掃一次衛生。術后:1.應盡量避免抓提(特別是母豬),以免腹壓加大,導致創口出血,甚至腸管滑入創口,引起“夾腸”。2.注意同群豬互相舔咬傷口,導致創口感染。3.術后初次喂食應控制在五成飽,防止創口崩裂。冬天應盡量喂溫食,圈舍還要鋪上清潔的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