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1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外界相同濕度的情況下,溫度越高經過水簾降溫后降溫的幅度越大。在高濕的情況下無論外界溫度如何,降溫的效果都是有限的。在濕度為80%的情況下外界溫度為40.5℃時可降溫2.7℃,外界溫度為26.5℃時降溫幅度為2.o℃,在低濕的情況下無論外界溫度如何,降溫的效果都是很明顯的,當濕度為30%的情況下外界溫度為40.5℃時可降溫14.2℃,外界溫度為26.5℃時降溫幅度為9qC,所以外界相對濕度是水簾降溫效果的制約條件,外界濕度越低降溫效果就越明顯。
冬季的最小通風設置冬季雞舍在注意保溫的同時,為保證雞舍內正常的環境條件,在舍溫低于設定溫度的情況下也不能完全關閉排風,而應使用有定時器控制下的雞舍最小通風,但使用最小化通風應滿足以下四個必要條件。封閉、保溫、沒有空氣泄漏的雞舍;舍外冷空氣不能直接吹到雞體;按雞群日齡確定正確的通風率;由一個五分鐘定時器控制通風的開關,或者由一個不長于五分鐘的控制器控制一個完整的開關周期,精度在1分鐘以內。在冬季雞舍溫度統計數據中,10分鐘循環的舍內溫度明顯要高于3分鐘的循環,但如果一個循環周期過長,則舍內溫度波動會比較大,如果循環周期太短,溫度波動雖然變小,但在一個周期中舍內空氣循環較差,舍內空氣質量不好,經過對3、5、10分鐘三種不同設定循環周期進行對比,綜合以上兩點考慮,5分鐘的循環周期能提供良好的空氣質量及溫度的一致性。
春秋季的通風設置一個良好的環境控制雞舍的設計,應該能夠滿足不同季節雞舍環境控制的需要,通風系統的設定及控制在不同季節應使用不同的模式。夏季炎熱季節使用水簾降溫的縱向通風,舍內得到了很好的降溫。冬季為保證適當的通風和雞舍內溫度的均勻,應采用橫向通風模式和“最小化”通風。春秋季節外界氣溫變化較大,晝夜溫差較大。這樣當白天外界溫度較高的情況下,為使舍內空氣清新,需要在溫度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加大雞舍的排風,進行充足的氣體交換排出廢氣、濕氣、灰塵等,這就需要運行縱向通風系統。當夜晚溫度下降后,如果繼續使用縱向通風系統,由于排風量過大就會造成進風口處溫度過低,導致雞舍整體溫度偏低,舍內溫度不均勻,給雞只健康造成危害,此時就需要運行橫向通風系統。為更好的適應春秋季節外界溫度的變化,春秋季節要求縱向和橫向通風的模式應該是能夠相互轉換,采用混合的通風模式。春秋季節晝夜溫度變化比較大,應根據外界溫度的變化隨時轉換通風模式,采用混合通風模式。當溫度低于一定溫度的情況下,關閉水簾處進風口和遠端排風扇,打開側墻進風口和雞舍側面的排風扇,使用橫向通風,當溫度上升到一定溫度時,關閉側墻進風口和側墻風扇,打開水簾處的進風口和遠端排風扇,使用縱向通風。水簾處進風口、側墻進風口打開的大小、運行風扇的個數都可以隨時調整,為了更及時準確地實行轉換和調節進風口的大小及排風扇的開啟數目,應使用電腦進行自動轉換控制。雖然在人工正確的轉換使用下也會取得較理想的效果,但在實際操作中如果人工控制轉換不及時或使用不當將給雞舍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
環境改善的經濟分析隨著養雞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飼養規模變得越來越大,養雞己進入微利階段,競爭不斷加劇,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每只雞的單位效益已很小,這就要求我們在管理上精益求精。目前大部分疾病都與雞舍環境控制密切相關,也就是說雞舍環境控制在控制雞群疾病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環境控制的雞舍周平均死淘可以比常規雞舍大幅下降,加強環境控制使雞群的總體死淘明顯降低的同時,更減少了環境病的發病率。在炎熱季節環境控制雞舍內飼養的雞群產蛋率和孵化率的下降基本正常,死淘率也基本正常,而常規雞舍內飼養的雞群因受到熱應激,死淘率明顯上升,產蛋、孵化率下降也加快。雞舍環境差,雞群疾病難以控制,就避免不了發病,增加治療費用,若為雞群提供一個良好、舒適的環境,發病機會就會明顯減少,雞舍環境的改善很好的保證了雞群的健康,同時大大降低用藥成本。種雞通過環境改進不但死淘率會有所降低,更主要的是在降低死淘率的同時通過提高育成期種雞良好的均勻度和體況為產蛋期的性能發揮打好基礎,在產蛋期顯著提高了每只入舍母雞的累計種蛋和健雛的生產。對于商品肉雞,除提高成活率外,還使料肉比降低,同時增重提高,通過加強環境控制對肉雞生產性能幾個方面的提高都是非常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