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滴蟲病(Histomoniasis)也稱盲腸肝炎或黑頭病,它是由組織滴蟲屬的火雞組織滴蟲寄生于禽類盲腸和肝臟引起的一種原蟲病。本病以肝臟壞死和盲腸潰瘍為特征。多發于雛雞和雛火雞,成年雞也能感染,但病情較輕;野雞、孔雀、珠雞、鵪鶉等有時也能感染。病原火雞組織滴蟲為多樣性蟲體,大小不一。非阿米巴階段的火雞組織滴蟲近似球形,直徑為3~16μm。
阿米巴階段蟲體是高度多樣性的,常伸出一個或數個偽足,有一個簡單的、粗壯的鞭毛,長6~llμm;有一個大的小楣和一根完全包在體內的軸刺;副基體呈V形,位在核的前方;細胞核呈球形、橢圓形或卵圓形,平均大小為2.2μm×1.7μm。在組織切片中,組織滴蟲沒有鞭毛,它可以下列幾種不同階段存在:(1)“侵襲”階段的蟲體存在于病變邊緣地區,蟲體大小為8~17μm,呈阿米巴形,可形成偽足;(2)“營養性”階段的蟲體較大,大小為12~21μm,數目更多,成簇地出現在變性組織的空泡中;(3)第三階段的蟲體存在于陳舊的病變中,有嗜伊紅性,蟲體較小,可能是一種變性型蟲體。生活史本蟲的連續存在是與異刺線蟲(又稱盲腸蟲)和普通存在于雞場土壤中的幾種蚯蚓密切相關聯的。寄生于盲腸內的組織滴蟲,可進入異刺線蟲體內,在其卵巢中繁殖,并進入卵內。
當異刺線蟲卵排到外界后,組織滴蟲因有蟲卵卵殼的保護,故能在外界環境中生活很長時間,成為重要的感染源。火雞雛和雛雞通過消化道感染,發生于夏季,3~12周齡時的易感性最強,死亡率也最高,成年雞多為帶蟲者。蚯蚓充當本蟲的搬運宿主。蚯蚓吞食土壤中的雞異刺線蟲蟲卵后,組織滴蟲隨同蟲卵進入蚯蚓體內,并進行孵化,新孵出的幼蟲在組織內生存到侵襲階段,當雞吃到這種蚯蚓時,便可感染組織滴蟲病,因此蚯蚓起到一種自養雞場周圍環境中收集和集中異刺線蟲蟲卵的作用。在氣候和土壤類型適合異刺線蟲和蚯蚓生存的牧場,若要預防組織滴蟲病的發生,必須將蚯蚓的作用問題也考慮在內。雖然火雞和雞可吞食糞便中活的組織滴蟲而直接感染,但由于活的蟲體非常脆弱,排出體外后數分鐘即發生死亡,因此在生產上直接感染的方法是難以發生的。流行病學許多鶉雞類都是火雞組織滴蟲的宿主。火雞、鷓鴣和翎鴿、松雞均可嚴重感染組織滴蟲病,并發生死亡;雞、孔雀、珍珠雞、北美鶉和雉也可被感染,但很少呈現癥狀。曾發現不同品種的雞易感性也有所不同。在雞和火雞,易感性都隨年齡而有變化,最大的易感性在雞是4~6周齡,火雞是3~12周齡。宿主對感染因素的反應是不同的,它受易感性和感染方法及感染量的影響。
死亡率常在感染后大約第17天達到高峰,然后在第4周末下降。有人報道,火雞飼養在受雞污染的地區時,曾有89%的發病率和70%的死亡率。易感火雞的人工感染的死亡率可達90%。雖然雞的組織滴蟲病的死亡率一般較低,但也有死亡率超過30%的報道。在我國關于雞組織滴蟲病呈零星散發,但卻是各地普遍發生的、常見的原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