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提高母豬繁殖效率的重點
(一) 注意留種母豬的使用年限母豬可定義為年齡超過200天的留種青年母豬。一般豬場母豬淘汰的原因在于繁殖障礙、腳毛病和生產頭數少。這牽涉到品種、營養、畜舍、健康和管理等方面。故營養平衡飼料的充分供應,良好的畜舍環境以及留種母豬強健的腳結構都是一般豬場平常選種和飼養管理須加的注意事項。良好的母豬管理可使留種母豬的使用年限達到3年以上,且死亡和淘汰的比例不超過30%。雖然沒有確實資料的統計,但估計臺灣豬場中母豬死亡和淘汰的比例,每年要在40%以上。降低母豬死亡和淘汰比例,對提高繁殖效率有很大影響。例如,淘汰率在30%就比55%的豬場,其母豬每年可多獲得1.5頭斷乳仔豬。引起死亡和淘汰比例增加的原因在于飼養和管理,且熱季比例高于涼季。故在夏季維持環境溫度正常,通風涼爽是必要的。另外的夏季維持公豬或人工授精的精液品質和提高配種技術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 提早第一次配種的日齡選擇留種母豬目前的標準應在150日齡達到90公斤,而至少在8月齡240天,體重達130公斤前就已經有第二次或第三次發情,并且配了種。留種母豬如要提早在8月齡之前就已經配種,則應該在青年母豬選作種用時,其體重70公斤,選取青年母豬10頭群養,利用成熟公豬每天10-20分鐘與該欄青年母豬接觸作激情。如此,部分青年母豬在2周內就可有第一次發情,發情青年母豬再與其它發情青年母豬10頭群養,引入公豬激情。部分青年母豬就會有第二次發情,則可依體重和需要在第二次時青年母豬發情就配種,或等第三次發情再配種。其余不發情或發情不明顯的青年母豬不留種用而作為肉豬出售。當然,在青年母豬留種和觀察發情情間,飼料喂量應在2公斤以上,飼料蛋白質用量14%,每公斤飼料至少含消化能3,100kcal。如果豬場沒有留種青年母豬的飼料,則肉豬后期或大豬料均可作為留種青年母豬之用。此外,還要注意礦物質,如鈣和磷的用量,以及維生素的充分供應。
(三) 縮短兩次分娩的日數兩個成功分娩間的日數,包括斷乳至再配種,懷孕期和泌乳期的天數。一般而言,母豬在斷乳至再配種間隔平均在10天以內,如超過10天表示該母豬有乏情的現象。懷孕期平均是114天,范圍在112至118天之間,而泌乳期平均28天,在臺灣一般是在21至35天之間。如果母豬斷乳至再配種、懷孕和泌乳期間分別為10、114和28天,則一頭種母豬每年可生產2.4胎。事實上,豬場母豬的年產胎數遠低于2.4胎,原因是母豬斷乳至再配種的天數超過10天甚多。如何縮短斷乳至再配種的天數是提高母豬繁殖效率的重點。其作法如,斷乳后母豬可數頭移置一欄,并有機會接觸成熟公豬,以提早發情再配種。泌乳期間增加飼料喂量或任食,以及在母豬乳房消腫后于配種前加料刺激均是提早母豬發情和增加排卵數和產仔豬數的作法。
(四) 增加產仔豬數對新母豬而言,配種前10-14天加料刺激可增加母豬排卵數而提高產仔豬數,特別是對較瘦的新母豬有效.事實上,母豬排卵數18~20個,但在配種時,不論是自然交配還是人工受精都會因配種適期掌握不準,而導致太早或過遲配種,損失部分卵。故配種適期的掌握非常重要。新母豬接受公豬或人工測試站立反應后12小時行第一次配種,再隔8~12小時后行第二次配種。經產母豬則延后4小時,即16小時行第一次配種,再隔8~12小時后行第二次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