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棘口吸蟲蟲體呈淡紅色,長葉狀,體表有小刺。蟲體大小為7.6~12.6 mm×1.26~1.6mm。頭襟發(fā)達,具有頭棘。口吸盤位于蟲體前端。兩個橢圓形睪丸前后排列于體中部后方,生殖孔位于腸管分叉后方、腹吸盤前方。蟲卵呈金黃色、橢圓形,大小為114~126μm×64~72μm,一端有卵蓋,內含一個胚細胞和很多卵黃細胞。宮川棘口吸蟲(E. miyagawai) 大小為8.6~18.4mm×1.62~2.48mm,兩個睪丸呈橢圓形,分葉。除禽、鳥類外,亦可寄生于哺乳動物和人。其他形態(tài)結構與卷棘口吸蟲相似。
癥狀輕度感染僅引起輕度腸炎和腹瀉。嚴重感染時引起下痢,貧血,消瘦, 生長發(fā)育受阻,甚至發(fā)生死亡。棘口吸蟲的發(fā)育需要兩個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為折疊蘿卜螺、小土蝸和凸旋螺,第二中間宿主除上述3種螺外,尚有半球多脈扁螺、尖口圓扁螺和蝌蚪。成蟲在禽的直腸或盲腸內產卵,蟲卵隨糞便排到外界,落入水中的卵在31~32℃條件下僅需10d即孵出毛蚴;毛蚴進入第一中間宿主后,約經32d先后形成胞蚴、雷蚴、尾蚴;尾蚴離開螺體,游于水中,遇第二中間宿主即鉆入其體內形成囊蚴。終末宿主禽類吃入含囊蚴的螺螄或蝌蚪后而遭感染。囊蚴進入消化道后,囊壁被消化,童蟲逸出,吸附在腸壁上,約經16~22d即發(fā)育成成蟲。
棘口吸蟲病在我國各地普遍流行,對雛禽的危害較為嚴重。家禽感染主要是采食浮萍或水草飼料,因為螺與蝌蚪多與水生植物一起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