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水腫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的一種腸毒血癥,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季節多發,流行較廣泛,在豬群中發病率約為10%~35%,致死率為10%~30%,仔豬中且以生長快、體質健康、個體稍大、營養極佳的仔豬最為常見。
癥狀。在仔豬水腫病暴發初期,患豬常見不到癥狀就突然死亡,發病稍慢的早期病豬,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多數體溫不高,心跳加快,行走不穩,搖擺,四肢運動不協調,有的病豬前肢跪地,兩后肢直立,受到刺激或捕捉時十分敏感,處之驚叫,四肢亂彈,呈游泳姿勢,空嚼磨牙,口流泡沫,指壓留痕,后期反應遲鈍,呼吸困難,發出呻吟聲或嘶啞的叫聲,站立時背部拱起,常便秘,而發病前都伴有腹瀉,消瘦后突然呈腫胖狀,先兩后肢不能直立,眼瞼出現紅圈,進而眼瞼、肛門、頭部淋巴結水腫及出現神經癥狀,也有肺、肝、心臟及全身水腫,剖檢見胃壁及大小腸系膜水腫,結合流行特點一般可做出診斷。
預防。仔豬斷奶時應加強飼養管理,防止突然改變飼料和飼養方法,減少應激,避免飼料過于單純和蛋白質比例過重(不超過20%),仔豬提早補料,訓練采食,正式斷奶前要對仔豬3~4天進行白天斷奶(與母豬分開),晚上喂奶的方法進行飼養,使之斷奶后能較快適應新的環境和獨立生活。
在訓練采食時,在仔豬飼料中添加大蒜葉或已切碎的大蒜,不喂濃縮飼料。正式斷奶后,幾天減少飼料投量,1星期后再添加至足量,適量摻入青飼料,在豬圈中經常撒些紅土,讓之舔食,并在飼料中加藥物投喂,如大黃末、氟哌酸、新霉素、磺胺類藥物或食糧加痢菌凈、硒劑藥物混合投喂。
在仔豬出生第14~18天,注射仔豬水腫病多介活油劑滅活疫苗1毫升,可取得很好的預防效果。
在市場上能買到組胺球蛋白,則應在仔豬斷奶前1周和斷奶后2周,每周各注射1次,每次各2毫升的組胺球蛋白,特別在發現第一個病例后要立即對同窩仔豬進行預防性治療。
治療。在仔豬多日腹瀉而治療未愈確認并非副傷寒病時,不要以為仔豬未斷奶不會患水腫病,因為未斷奶仔豬水腫病一般為先極長時間的腹瀉,繼而轉便秘。在腹瀉時,立即采用高效腫毒康(重慶生產)按仔豬公斤體重0.4毫升摻慶大霉素4~8萬單位頸部肌注。該疫苗既可治愈腹瀉,且防治水腫病效果很好。
安維糖腹腔注射。即用安維糖注射液,每頭豬腹腔注射40~60毫升,在注射過程中,藥液要加溫至體溫附近。
地塞米松磷酸鈉,磺胺嘧啶及維生素C注射液大劑量注射。并配合痢菌凈(乙酰甲喹)拌料投喂(2~5毫克/公斤體重)。
對病豬頸部的一側按說明量注射強力水腫消,另一側注射硫酸卡那霉素(25萬單位/毫升)2毫升或磺胺嘧啶注射液治療,也可取得滿意效果。
對發病仔豬在飼料中加入鹽類瀉劑連用2天,然后用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或硫酸鏈霉素,2次/天,連注2~3天。
病初采用亞硒酸鈉、維生素E對癥治療,有一定的效果。
堅持每天消毒,母豬飼料中加入15%的金霉素1公斤。
初生仔豬吃初乳前口服0.1%高錳酸鉀水2~3毫升,每隔5天口服1次。
環丙沙星一次量內服2.5毫克/公斤體重,早晚各1次。
阿托品0.5毫克/支、速尿(呋喃苯胺)1支/20公斤豬,肌注。
3%雙氧水2~3毫升,50%葡萄糖10毫升滴注,治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