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引起該病的鸚鵡熱衣原體抵抗力不強,對熱敏感,0.1%甲醛、0.5%石碳酸、70%酒精、3%氫氧化鈉均能將其殺滅。
[流行特點]病原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及損傷的皮膚、黏膜感染,也可通過交配或用患病公羊的精液人工授精感染;蜱、螨等吸血昆蟲叮咬也可能傳播本病。多呈地方性流行。
[診斷要點]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綿羊、山羊,可有不同的臨床癥狀:①流產型:流產通常發生于妊娠的中后期,主要表現為流產、死產或產出弱羔羊。流產后往往胎衣滯留。流產羊胎盤子葉增厚、出血并混有淡黃色滲出物。②關節炎型:主要發生于羔羊。感染羔羊病初體溫高達41~42℃。食欲減退,掉群,四肢關節腫脹、疼痛,一肢或四肢跛行。有些羔羊同時發生結膜炎,發病率高。③結膜炎型:結膜炎主要發生于綿羊,特別是肥育羔和哺乳羔。病羔眼結膜充血、水腫,大量流淚,隨后角膜發生不同程度的混濁、潰瘍或穿孔。在本病羊群中,可見公羊患有睪丸炎、附睪炎等疾病。臨床上注意與布氏桿菌病、彎桿菌病和沙門氏菌病等進行區別診斷,須根據病原體檢查和血清學試驗鑒別之。
[防治]在流行地區,用羊流產衣原體滅活苗對母羊和種公羊進行免疫接種。發生本病時,流產母羊及其所產弱羔應及時隔離。對污染的羊合、場地等環境進行徹底消毒。治療可肌注青霉素,每次80萬~160萬單位,1日2次,連用3日。也可用四環素、紅霉素等治療。結膜炎患羊可用土霉素軟膏點眼治療。
TAG: 衣原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