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化養殖是現代養殖業發展的主流,然而集約化養殖場卻存在著諸多環境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隱患。它們天天要向外部環境排放大量污染物,成為非工業污染源。據測算,1頭90公斤左右的商品豬日排糞量約2.2公斤,尿量2.9公斤,污水20-30公斤。這些污染物若得不到及時處理,任其隨意排放就會污染環境。另一方面,集約化養豬場提供市場的豬肉價格較低,單靠豬肉銷售,企業效益也不會太好。因此,采取生態養殖模式,重視養殖全過程的治理,實行清潔生產,是控制豬場污染,提高豬肉品質,增加養殖收入的要害。
筆者根據幾年來從事養豬場污染綜合整治的工作經驗及相關調研,從養殖全過程提出自己的幾條思路,供養殖企業參考。
在選址環節減少養殖污染
豬場的選址和建設要符合當地政府的畜禽養殖區劃。假如政府未劃定養殖區和禁養區,在場址的選擇上,應盡量選擇在偏遠地區、土地充裕、地勢高而干燥、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水順暢、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方便的地方建場。豬場建設要以養殖規模的大小和飼養方式來確定,豬欄的結構模式要提高土地利用率。養殖區應充分考慮四周環境對糞污的容納能力,把養殖污染物資源化、無害化,形成與當地種植業相結合的生態種養模式。過去許多集約化豬場過多考慮運輸、銷售等生產成本而忽視其對環境的潛在威脅,往往將場址選擇在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庫等環境敏感的區域,以致產生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有些甚至危害到飲用水源的水質安全。最后不得不面臨關閉和搬遷,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綜合利用廢棄物,提高養殖收入
改變過去傳統單一養豬經營模式,運用“豬-沼-草(林、果、漁、菌)”等生態養殖和商品有機肥生產等成熟技術,綜合利用廢棄物,達到增收減污的目的,是養殖戶做強做大的必由之路。
廈門市鷺盛生態養豬示范場利用沼液種植高產狼尾草,年畝產可達20噸,蛋白質含量達23.6,能量比玉米高出460大卡,并含有多種有機微量元素。他們把狼尾草打成草漿,按1∶1攪拌混合飼料,加上中藥調節劑的專有配方飼養生豬。經試驗一頭商品豬從小豬25公斤隔欄到100公斤出售,可節約飼料成本25元左右。吃草的豬肉質鮮美,高鈣、低膽固醇且含有20多種氨基酸的豬肉深受市民的歡迎,每頭豬高于市場價30元左右的價格訂立合同。也就是說,喂草的豬在同等條件下比喂精飼料的普通豬增收55元左右,一個年產萬頭豬的豬場可增收55萬元。
提高飼料轉化率
有條件的養殖場最好采用膨化和顆粒加工技術,破壞或抑制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及有害物質和微生物,以改善飼料衛生,提高養分的飼料轉化率,減少糞尿排泄量。假如加工工藝控制不當,飼料添加的各種化學物質在粉碎、輸送、混合、制粒、膨化等過程中會發生降解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對飼料及環境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須注重各類添加劑在豬飼料中的合理應用。在飼料中輔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劑、酸化劑、氨化抑制劑、吸附劑、纖維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劑等,可以大大減少豬糞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有資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夠調節豬胃腸道內的微生物群落,促進有益菌的生長繁殖,使飼料在豬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時能提高氮的沉積率,使排放到環境中的氮源減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