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打算發展幾畝地的苗木來彌補暫時損失。”近日,石門鎮延齡村村民毛海云正忙著進行土地復墾。毛海云的豬場位于生豬養殖禁養區內,面積1530平方米,有65頭能繁母豬,生豬年出欄達1250頭。在簽訂協議后,他10天時間就拆除了豬舍。2000年開始養豬的他,雖然心里有些不舍,但還是重新選擇了其他的創業致富路。在我市,像毛海云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2013年,全市關停退養生豬養殖場379家,占總關停數的56.7%,比上年多90家;減少豬舍面積20萬平方米,占總數的81%,比上年多15萬平方米;減少生豬飼養量16萬頭,占總數的80%,比上年多12萬頭;累計撥付補助資金3000多萬元,占總數的83%,比上年多2500萬元。通過市、鄉鎮(街道)兩級的共同努力,截至去年底已完成關停目標任務的90%,為今年7月全面完成整規任務贏得了時間。目前,全市已累計關停退養養殖場668個,減少豬舍面積24.7萬平方米,減少飼養量20萬頭,累計撥付補助資金3600多萬元。關停退養只是生豬養殖污染整規邁出的第一步。要使我市生豬產業實現轉型升級,不僅要妥善解決原來生豬養殖戶的出路問題,還必須加快生豬養殖業提質步伐。為讓原生豬養殖戶能夠繼續創業致富,市農業部門先后前往鄉鎮(街道),組織200多戶原生豬養殖戶開展轉產培訓,積極引導他們從養豬向蜜蜂、蔬菜、食用菌、獼猴桃等產業轉移。
同時,我市制定出臺了生豬養殖場綜合治理技術標準和沼氣建設、生物發酵舍“零排放”養豬補助政策。在清湖鎮等10多個鄉鎮,舉辦了規模養殖場整治技術培訓,下發“一戶一策”治理通知書,指導36個有工商執照的生豬養殖場落實治理措施。如今,天蓬公司已建立日處理500噸生豬排泄物的生態工程技術集成處理模式;綠業公司實現農牧異地對接,購置沼液車,用豬糞和沼液為鳳林“三崗”培肥6000余畝。此外,我市還出臺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資金補助辦法,加強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監管,目前全市已建成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設施382個3.55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