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迎客不足兩小時,太原一家超市肉食柜臺里的牛肉就被一大早排隊的顧客搶購一空。銷售人員介紹,顧客看重的不僅僅是牛肉自身的營養價值,這里的牛肉標有產地、生產狀況等可溯源信息,才是顧客青睞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提供給超市貨源的和順縣肉牛養殖基地里,工作人員正在按照嚴格的技術規程育肥飼養,并同步做著生產記錄。從品種的購買、繁育到飼養投入品的選用,由肉牛的飼養管理至肉制品的生產加工,每一環節都遵循著技術要求與規范。
如何建立肉類食品價值和消費者的信任,提高農民的養殖經濟效益?山西逐本溯源,以養殖、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來改變局面。
規模化養殖突破發展瓶頸
山西是一個山丘川結合的農區省份,處于農牧交錯地帶,天然草地和農作物秸稈資源的豐富性造就了牛羊養殖的自然稟賦和優良傳統。
“長期以來,農戶散養的生產傳統,導致畜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成為制約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瓶頸。”山西省畜牧局專家鄭永田說,傳統的散養不僅加大了成本的投入,也阻隔了規模化、標準化的養殖模式和技術運用。
近年山西著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發展以現代養殖園區、大型養殖場為主導的牛羊發展主體,在全省重點扶持建設10個養牛縣,用1億元資金補貼牛羊產業。作為山西省的養牛大縣,和順縣加快了標準化生產的步伐,秉承“建設大基地、培育大龍頭”思路,發展標準化養殖小區60個,肉牛專業合作社210個,重點基地存欄牛達到6萬頭。養牛收入占到了農民人均收入的近60%。規模化打造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也為養殖的現代化提供了契機。
標準化養殖夯實產品品質
走進和順天和牧業基地,整齊潔凈的育肥牛舍、糖化飼料加工廠、青貯飼料基地等配套設施首先映入眼簾。負責人韓聰增介紹,標準化的設施配備是生產、衛生標準化的前提,這是企業的理念,也是市場的需要。
精選牧草、營養配方下的科學飼喂,吹電扇、聽音樂、做按摩的生活環境,在九牛牧業養殖園區內,奶牛享受著貴族一般的生活。園區工作人員介紹,園區在飼料精選、營養飼獸藥使用、消毒免疫等方面建立了42項養殖檔案和微機信息化管理,確保奶牛的健康生長。
設施現代化、飼喂科學化、管理信息化、繁育良種化、防疫制度化,類似這樣的養殖園區已作為標準化技術示范基地在三晉大地上試點開來。
2012年年初,山西發布了《無公害肉牛育肥生產技術規程》,在養殖基地建設、飼養投入品、飼養管理、防疫、廢棄物處理、生產記錄等養殖環節作出了詳細的規范,為養殖業進一步邁進標準化提供了指導。
鄭永田介紹,在肉牛養殖基地內,青貯玉米品種、復合營養舔塊技術、TMR飼喂等無害化技術讓飼料投入品逐漸精細化;標準化育肥技術、飼養管理技術的規范使得生產日益標準化;胚胎移植技術、凍精性控技術的使用帶來配種繁育的科學化;抗體檢測、消毒免疫等技術的完善保證了產品的安全化。技術引領已然成為標準化養殖的重頭戲。
而示范帶動是標準化推進的助推力。目前,山西已選取和順和祁縣兩個養殖大縣作為無害化肉牛育肥技術的示范區,試驗推廣養牛新技術,示范引領農戶企業。
和順養牛產業協會趙乃喜介紹,山西和順肉牛已在全國13個省市114個縣有了繁殖中心和銷售產品,并在2011年獲得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在牛肉進口量日漸上升的趨勢下,和順肉牛的逆勢而上驗證了現代化畜牧生產方式轉變的必要,為養牛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