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消息,面對乳業大省無奶可用的窘迫,內蒙古自治區決定加大建設奶牛養殖基地的力度,通過政府引導,企業投資,社會參與,調動各個方面參與建設的積極性。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廳長郭健認為,目前,內蒙古乳業企業的自建奶源基地建設相當滯后,其自建奶牛牧場存欄僅占全區荷斯坦奶牛存欄的7%。乳品加工企業沒有自己的基地,其自身控制奶源的能力就不足。
郭健認為,目前在內蒙古,奶農和企業之間并沒有真正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他說:“如果奶農和企業之間就是簡單的買賣關系,而不是利益共同體,一旦奶源緊張時,就勢必出現爭搶,相互傷害,甚至降低收購標準,影響到乳品質量安全。”
記者了解到,未來三年,圣牧高科公司計劃投資兩億元,建設2000—3000頭奶牛的牧場21座。元盛公司將投資9.8億元,建設3000——10000頭奶牛的牧場6座。另外,內蒙古奶聯社還投資7.8億元,建設合作家庭牧場130座;呼倫貝爾農墾集團也計劃建設500—3000頭奶牛的牧場30座。“伊利”、“蒙牛”也都計劃投資建設奶牛養殖牧場,改變企業目前自有奶源不足的不利局面。
不過,奶牛養殖有其本身的生產規律,即使是如此大規模的投資,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更何況如此短時間、大規模的投資,是否是經過了縝密深入的科學論證?希望不是頭腦發熱的新一輪奶牛投資熱。在這次奶慌風潮中,內蒙古乳品業應該吸取的教訓之一,就是少做急就章、拍腦門的決定。